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图文转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为迎接农历癸卯年的到来,班级拟办一期以“卯兔贺岁”为主题的班刊。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栏目一】汉字中的“兔”

兔,是乖巧温驯的小动物。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有了字的踪影。是象形字,其甲骨文描绘的正是兔的长耳短尾形象。兔是弱小的动物,常活动于森林、草原间,需要准备多个藏身之所来躲蔽猛兽的攻击,成语狡兔三窟正是源于兔的生存技能。兔在奔跑时动作迅捷,由这个特点派生出来的汉字,从,可以推断这个字的本义是__________。兔也是有较强繁殖力的动物,兔子谐音吐子,常被人们视为多子多孙、家族兴旺的象征。

,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四,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即为卯兔。《说文解字》中有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的解释,表示农历二月,万物复苏,让人感到生机盎然,春意融融。


(1)检查文段,你发现了一处书写错误。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表达的是“温和顺从”的意思,所以“温驯”中有错别字。
B.因为表达的是“躲藏,隐蔽起来”的意思,所以“躲蔽”中有错别字。
C.因为表达的是“迅速敏捷”的意思,所以“迅捷”中有错别字。
D.因为表达的是“生命力旺盛”的意思,所以“生机盎然”中有错别字。
(2)结合文段内容,你认为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①      ,根据这个意思来组词,你想到了②      
(3)有关“兔”的成语很多,下列选项中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守株待兔       B.狡兔三窟       C.动如脱兔       D.兔死狗烹
2.【栏目二】民俗中的“兔”

兔,在中国被视为祥瑞之兽。旧时正月初一,人们把面捏的兔头挂在门额上,辟邪福,俗称挂兔头;正月十五元宵节,扎兔形灯笼,游街玩耍。在老北京,每逢中秋节还有拜兔儿爷的习俗。相传老北京城曾有过一场瘟疫,月亮上的玉兔带着仙药医治了很多百姓。为了感谢它,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尊称为兔儿爷。随着时代的发展,兔儿爷渐渐褪去神圣的光环,成为中秋节流行的民间玩具,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战袍的;也有背插纸旗纸伞、或坐或立的……此外,以兔形为主体的剪纸、刺绣、彩绘等艺术形式也十分常见,其健康长寿、祛病驱邪、护佑平安的文化内涵已深入人心。


(1)在审稿过程中,小华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请帮他找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A.“祈”应读“qǐ”,“塑”应读“sù”
B.“祈”应读“qǐ”,“塑”应读“shuò”
C.“祈”应读“qí”,“塑”应读“sù”。
D.“祈”应读“qí”,“塑”应读“shuò”。
(2)小华对①②处的标点符号也有疑问,你认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①                            B.①                     
C.①                            D.①                     
(3)下图是集邮爱好者小林找到的《癸卯年》特种邮票图稿,由我国著名艺术家黄永玉先生创作。请结合文段内容和说明文字,任选一枚邮票,和小林说说它的寓意。(2分)

说明:第一枚名为癸卯寄福,白底,蓝兔,一手执笔,一手持信;第二枚名为同圆共生,红底,三只奔跑的兔子首尾相接,背景衬以玉兔捣药纹饰。

小林说:生肖邮票,总是寄托着我国民俗中的美好寓意。你喜欢哪一枚?


   说:“我喜欢第__________枚,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栏目三】文学作品中的“兔”

兔,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人们早期对兔的刻画以其自然属性为主。《诗经·兔爰》中有兔爰爰,写出了兔子的机敏聪颖、自在逍遥;王建的《宫词》中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描写了兔在秋草中酣睡的可爱形象。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兔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多意蕴。卢照邻诗中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用兔影来写月影;欧阳修《白兔》中天资洁白己为累的诗句,以兔自比,表明心志;在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广寒宫里的玉兔逃到人间,将捣药杵作为武器,与孙悟空大战了一场,兔的形象更具传奇色彩了……从古代诗歌到古典小说,兔的形象从抽象概括的文学兔到情态可掬的自然兔,在古今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了丰富的内涵。


(1)《西游记》作者是明代著名小说家①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所写的内容出自②      这一故事情节(限10字以内)。
(2)小轩认为画波浪线的总结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帮他改正。
2022-12-29更新 | 55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云生活”已然走进千家万户,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成为生活新常态与时代新风尚。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了系列“云参观”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开启这场文化之旅。
1.下面是成都杜甫草堂“云参观”活动中,导游小组撰写的导游词片段。阅读后,完成小题。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的中心建筑。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          ”,建筑以此为名。

来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顿生肃穆之感【甲】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惟妙惟。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①      。”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诗史堂内还悬挂有郭沫若同志撰写的对联:“②     。”此联高度概括了杜诗忧国与忧民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


(1)文段中波浪线处所填内容应为______
(2)对文段中加点字“肖”的读音判断和【甲】处标点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肖”应读xiāo;【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B.“肖”应读xiào;【甲】处应填入问号,表示疑问语气。
C.“肖”应读xiào;【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D.“肖”应读xiāo;【甲】处应填入问号,表示疑问语气。
(3)结合语境,为文段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对联。①处填______;②处填______。(填写字母)
A.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B.少陵文章惊海内,诗圣光芒万丈长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2.同学们参观了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云展览”,下面是此次展览的宣传海报和介绍文字。阅读后,完成小题。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源,流,汇。中华文明始自涓微,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先后发祥,如满天星①      ,又如重僻花朵,是谓“源”;而后逐次凝聚,成洞成溪,②      ,沿民族融合、交流互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不断演进,是谓“流”;荟萃精华,兼济天下,创造基于人民福祉的思想、制度体系和科学文化艺术成果,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是谓“汇”。


(1)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汉字与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辰   ②连绵不断       B.①晨   ②连绵不断
C.①辰   ②络绎不绝       D.①晨   ②络绎不绝
(2)结合介绍文字,你认为“何以中国”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
(3)下面【甲】【乙】两件文物将亮相于本次展览,你认为它们应各自放入哪一个单元展示?


【甲】放入“______”单元;【乙】放入“______”单元。
3.班级通过畅游星App“云”游苏州园林。请完成小题。
(1)下面是畅游星App的登陆流程图,请你用一段文字完整、连贯地向班级同学介绍此App的登陆流程。(不超过80字)


(2)“云”游后,某同学在App平台评论区留言,其中一句话不小心被删除。请你结合前后语境帮他补充完整。

自古以来,在传统园林建筑中,亭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______,那么其中的亭,就是园林的句读,是文章中的标点符号。一座园林里没亭,就像一篇文章没有句读。

2022-12-29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1.观察图片信息,结合阅读经验,选择加点字词意思填空。(将对应字母填在①②③处)
A古代写字的木片                    B.古代写字用的白色生绢                    C.古代写字的小竹片
图片①______             图片②______             图片③______
2.参考字形图片与拼音,将成语补充完整。
A明修(     )道,暗渡陈仓 B.人微言(     ) C.(     )货无厌       D.将功(     )

2022-12-17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
真题
4 . 综合性学习
汉字历史悠久,魅力无穷。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美在意蕴,美在精神。为弘扬汉字文化,学校开展“探寻汉字之美”的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一:感知汉字字形美
“福”字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汉字之一。下面是某同学临摹的几个“福”字,请你从中挑选一个,并根据所选“福”字的字形特点,向你的长辈送上祝福的话语。

(2)活动二:探究汉字字义美
汉字内蕴丰富,饶有趣味。下面是小组同学搜集的含“书”字的语句,他们纷纷讨论“书”字的含义。请你先对这些语句中“书”字进行归类,再简要说明归类理由。
①家书抵万金②书非借不能读也③鸿雁传书④乡书何处达⑤奋笔疾书⑥腹有诗书气自华
(3)活动三:探寻汉字文化美
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一张“我最喜爱的汉字”卡片,内容还不完整,请你补充完善。
汉字喜爱理由名言警句相关故事
言必信,行必果。陈太丘与友期行
中国有崇“义”的文化传统。方志敏为可爱的中国慷慨就义
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是我们的追求。礼之用,和为贵。
2022-11-30更新 | 49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5 . 班级开展“拥抱地铁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小语邀请你一起参与。

一自铁龙穿地行,钱塘於越喜同城。朝来镜水巡鱼市,午至西湖问柳莺。2022年4月29日中午12时,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正式开通,千年古城正式驶入地铁时代。交通内核的强劲升级,使绍兴的()__________射力更加深远宽广;丰富多彩的地铁文化,使这座城市闪(shuò)__________着人文之美。从一纸蓝图到梦想成真,地铁开启了绍兴的崭新时代。


1.小语为这次活动制作了一张宣传海报,可有几个字让她犯了难,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fú)__________射力             (2)闪(shuò)__________
2.小语对海报中“朝来镜水巡鱼市”一句中“朝”字的读音有所疑惑,请你选择正确的读音。(     
A.zhāoB.cháo
3.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小语找到了有关“地铁文化”的内容,可借语序被打乱了,请你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国内一些城市的地铁网络中,乘客只需留意细节,便能窥见一座城市的个性。
②一条地铁从孕育之始,就把城市文化基因植入了自己的血脉。
③在上海地铁2号线,乘客可以1元借阅图书,营造了全民阅读氛围;在武汉,乘客可在车厢内、过道处等公共空间欣赏诗歌,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水平……
④由此可见,在当今城市中,地铁的作用早己不是单纯的交通运输,它还具有传播传统文化、引领城市时尚潮流文化的作用。
⑤地铁文化从无到有,从简陋到丰富,从小众过渡到大众,渐渐承载起一座城市的品质。
A.②①③⑤④B.⑤④①③②C.②⑤①③④D.①③⑤④②
4.“绍兴地铁”图标的诞生,凝聚着许多人的智慧。小语认为图标兼具地域性和美观性,请简要分析主体图标的创意。(提示:①主体图标背景颜色为红色;②分析图标构成元素及信义可结合绍兴当地特色)

2022-08-2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嵊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综合性学习。
(1)概括下列语句的主干成分。
“嫦娥五号”传回的神秘图片,终于揭秘了“天狗食月”的千古奇观。
(2)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调查,以下是调查数据统计表,你能从中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学习效率

学习方式

掌握80%以上

掌握50%—80%

掌握50%以下

一班:听老师分析讲解12人28人10人
二班:自己看书做题11人30人9人
三班:以上两种方式结合40人9人1人

(3)星期天是小明的生日,他刚从外面旅游回来,就见爷爷对他说:“你房间里放着三个同学送来的礼物,你去看吧!”可小明看了之后,却对他爷爷说:“怎么只有一个呀?”请问,小明的理解和他爷爷说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022-08-2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学校学生会开展“水——生命之源”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下面是学校“水资源保护”宣传材料,请按提示修改相关内容。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须求,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成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A】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以上的人无法获取足量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专家估计,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将超过25亿。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产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B】而且,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量贫乏的国家之一。如果不节约用水,等待我们的可能是我们自己的泪水。


①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
②画线句子【A】用语重复,应删去“_____________”。
③画线句子【B】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3)下列标题中,最能体现下图漫画寓意的一项是(     
A.心动不如行动B.如此解决问题C.要巧干也要苦干D.能做总比不做好
(4)我们祖先很早就从“水”中获得了做人品德的启示,请说明下列材料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2022-08-0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某校八年级(1)班以“和为贵”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小亮同学撰写的“和为贵”主题演讲词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补充和修改。

和,一个简单的汉字,【甲】不仅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更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世智慧。

这是“和睦”的“和”,是会微笑、宽容而不褊狭、同情且有仁爱的“和”。这是“【乙】_________”的“和”,是不易动怒、彬彬有礼、容忍而克制的“和”。这是“和气生财”的“和”,是笑脸相迎中蕴藏着温暖与睿智的“和”。这更是“【丙】_________”的“和”,是抛弃杀戮、征战,谋求共处的“和”,是珍视生命、痛恨流血、怜悯死难者的“和”,是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的“和”。


①【甲】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请根据语言环境,在【乙】【丙】处横线上填上带有“和”字的双音节词语。
(2)请用简洁的语言解说下面左边这幅宣传画。


(3)在理解“和”的内涵时,大屏幕上展示了几个不同字体的“和”字(如上右图),请你分别写出相应的字体名称。
2022-08-03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社会大课堂,处处皆语文。请阅读两段参观记录,完成下面各题。
(一)小龙同学参观了北海公园的皇家邮驿,做了如下记录。阅读后,请完成下面小题。

信息的记录和传递为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从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殷商甲骨文到铸在青铜器上的商周金文,再到篆、隶、草、楷、行,这是记录信息的汉字字形的变化;从鸿雁传书到驿站邮政,再到网络通讯,这是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① 借助信息的记录和传递,人们的生活经验代代相传,文化得以不断发展。

中国古代邮驿起源于殷商时期,至清末裁驿归邮为止,有三千余年的历史。随着我国邮政事业的不断发展,邮政徽标也在不断变换。目前使用的是1996年公布的中国邮政徽标,不知道设计者的灵感来自哪里

1.对文段中加点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提供 ”的“供”,读 gòng
B.“甲骨文”的“骨”应写为“古”
C.“通讯 ”的“讯”应写为“迅”
D.“殷商”的“殷”读 yīn
2.①②两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① 。       ② 。B.① 。       ② ?
C.① ,       ② ?D.① ,       ② 。

(二)出北海,入故宫,小龙同学参观了“何以中国”展,做了如下记录。阅读后,请完成各题。

【甲】展览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融合比拟成河水的源、流、汇。以”“”“三个单元,梳理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彰显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概括而鲜明地呈现出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乙】

本次展览共展出珍贵文物130余件,上起石器时代,下至清代,包括陶瓷、玉器、青铜器、金银器、书画、古籍等类别。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何尊。何尊是西周早期名为的贵族铸造的一件青铜礼器。器物体方口圆,造型厚重,气象万千。何尊腹底铸有金文12122字,记载了周成王营建东都洛邑的史实,其中宅兹中国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图)【丙】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何以中国是中华民族永恒的命题。展厅内,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此即万千年来,我百世祖先同心书写之答案。展厅外,国家日益强大,人民生活安康,此即百余年来,志士先驱砥砺铸就之答案。今天,中华正崛起,我辈当自强,用智慧和汗水为后世中华子孙,留下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丁】

图金文中国

3.“流”的本义指水的移动。根据语境,“源”“流”“汇”的“流”是指:________
4.将下面文字填入上文,最恰当的位置是(     
当后人回望我们的时候,希望能一如我们凝视前人一样,满怀自豪地说:“这,就是中国!”
A.【甲】B.【乙】C.【丙】D.【丁】
5.对画线句中的成语或修辞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概括而鲜明地呈现出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运用排比,全面表达了这次展览的意义。
B.“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何尊”,“引人注目”一词,应换成“刮目相看”,以体现何尊在展览中的重要地位。
C.“器物体方口圆,造型厚重,气象万千”,“气象万千”一词,应换成“气韵不凡”,以表现何尊的特点。
D.“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以对偶的形式,既表现了文物的文化价值,又表达了百世祖先对“何以中国”的回答。
6.下面两个“中国邮政”徽标设计,你喜欢哪个?参照前面两段参观记录,说说理由。

设计一                           设计二

7.小龙用下一行比上一行多一个字的“宝塔诗”形式,给北海皇家邮驿留言。请你依据参观记录,用“宝塔诗”的形式仿写完成“何以中国”展的留言。
小龙的留言:

信鸽

变手机

信息传递

跨入新时代

你的留言:

大河

源流汇


2022-06-02更新 | 69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10 . 光明学校九年级某班以“北京冬奥会中的中国文化”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小亮同学搜集到有关谷爱凌比赛服的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谷爱凌在参加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资格赛时穿的比赛服,极具中国特色。在设计的时候,【甲】谷爱凌给了自己很多的意见,最终敲定用中国的飞龙作为主题元素,用现代插画风格进行设计表达。当她腾空而起时,【乙】整个金龙图案都完整表现出来,震撼且充满力量!第二套红色冲锋衣战服,背后同样印有中国龙图案,【丙】《玉娇龙》真的很吸睛!


①【甲】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句有个词语使用不当,这个词语是        ,应改为        
③【丙】句标点有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
(2)北京冬奥会开模式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作为设计灵感,下面古诗与节气配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水)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C.天阶月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立夏)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
(3)下面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焰火造型,与安徽一个著名景点有关,请简要解说画面内容和寓意。
2022-05-23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庐江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