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文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266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1 .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记》)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斜靠。
1.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佁然不动:
(2)悄怆幽
(3)疾雷声
(4)而犹不忍
2.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一处。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源中鱼百许头          二黍许(《核舟记》)
B.记之而去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C.全石为底                 其境过清
D.不可知                 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5.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清”,乙文突出了水的_______(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________
6.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 )。”

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

(节选自《观第五泄记》)

【注】①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②不容寸肤:指没有泥土。③郛:此处指像城墙环绕一样。④掉:摇动。⑤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⑥掣折:转折。⑦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⑧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

折蛇行

语境推断法

_____

成语印证法:心有余悸

_____

水态

以今推古法

_____

山行之极

课内迁移法:此则岳阳楼之大

____

2.请为乙文画波浪线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以 面 受 沫 乍 若 披 丝 虚 空 皆 纬
3.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根据上下文推断,“也”“哉”“欤”三个语气词,填入乙文画横线的句子末尾,最恰当一个是(     )

山僧曰:“此瀑声(     )。”

5.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①______、②______
6.请阅读两篇选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填写下表。

选文

句子

思想感情

《小石潭记》

似与游者相乐

快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

《观第五泄记》

山行之极观也

赞叹

而犹不忍去

_____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5月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易(0.85) |
3 .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材料二:

延陵季子将西聘普,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色之。疑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选自刘向《新序》)

【注】①聘:古代诸侯之间或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节问候。②嗣君:继位的君主。
1.下列推敲文言词义的方法和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文言词句     释 义
A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课内迁移法: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B致使于晋, 顾语境推敲法通“返”, 返回
C不言而其色词语参考法:利欲熏心欲望
D者不为也查阅字典法:①侧边②棱角, 引申为品行方正③廉洁④便宜⑤考察品行方正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使     友人惭,下车引
B.不言色欲之                  望之蔚然深秀者
C.带宝剑过徐君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则徐君死                  骈死槽枥之间
3.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B.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C.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D.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5.“信”是立身之本,也是交友之道。请结合两则材料,分别说说友人和季子的行为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傅说于版筑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于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乙】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苏轼《留侯论》,有删改)

【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②项籍:即项羽。③轻:轻易。④弊:疲弊。⑤子房: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士。⑥淮阴:指韩信。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所豪杰之士者/予
B.人情有所不能者/所以动心
C.当淮阴破齐而自王/实是界之仙都
D.见于词/征于,发于声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匹 夫 见 辱 拔 剑 而 起 挺 身 而 斗 此 不 足 为 勇 也 。
5.小语和小文正在讨论【甲】   【乙】两文的论证思路,请阅读【甲】   【乙】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两文都论述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论证思路有所不同。

小文:是的。【甲】文先列举了 (2)_____________,论述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再从正反两方面论述逆境对成才的作用,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而【乙】文的论证思路是先提出中心论点: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能处变不惊,懂得忍耐,再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古人好读书爱读书,有着深深的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节选自宋濂《龙门子凝道记》,有删改)

【丙】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夫君能尽礼,臣得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大道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释】①止:使止,留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无从书以观 (     )             
(2)手自(     )
(3)与之食(     )                 
(4)臣得(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请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大道矣!
4.阅读【甲】【乙】【丙】文,结合三段选文内容说说诚信对于个人及国家的重要性。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庆,起群盗,据高邮,兵数万人,多骁隽敢斗,能以少击众,附者日多。张浚闻庆无所系属,欲归麾下,亲往招之。庆感服。金人还自浙,庆率众劫之,得牛数百,悉贱估分痹民之力田者。

金人欲自运河引舟北归,真、扬镇抚郭仲威闻之,约庆俱往迎敌。庆至扬州,仲威殊无行意,置酒高会。庆怒曰:“此岂纵酒时耶?我为先锋,汝当继后。”上马疾驰去,平旦出扬州西门,从骑不满百,转战十余里,亡骑三人,仲威迄不至。庆与其下奔扬州,为金追骑所获。马识旧路还,军中见之曰:“马还,太尉其死乎。”金人杀庆,承州陷。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一十二》,有删改)

①骁隽:勇猛超群。②痹民:下民,平民。③迄:始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贱估分痹民之力田者       悉:_____________
(2)上马疾驰                       去:_____________
(3)骑不满百                       从: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浚闻庆无所系属,欲归麾下,亲往招之。
(2)庆至扬州,仲威殊无行意,置酒高会。
3.根据文章内容,补全薛庆的人生轨迹图。

4.本文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7 .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传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 高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六,有删改)

刘禹锡传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贞元末,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顺宗即位,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六十,有删改)

【注释】①不奈何:无可奈何。②中书舍人:唐代的官职名,负责拟草诏旨。文中的翰林学士、左拾遗等都是官职名。③高郢:人名。④下:主持。⑤汹汹:形容动荡不安或骚乱不宁。⑥宏辞科:唐代科举考试的一个科目,文中的进士也是科举名目之一。
1.阅读两篇传记,阻碍之一是诸多的官职名称及官职任免调动的动词。对官职名称可借助【注释】了解,对官职任免调动的动词可分类理解。请将下列序号填入相应类别的括号内。
①迁、擢               ②补、拜             ③贬             ④出、徙
A.任命(         )            B.提拔(         )
C.降职(         )            D.调动(         )
2.两位诗人都有“命压人头不奈何”的经历,请结合诗文内容简要概括。
3.请结合两首诗,写出你对文中画横线处“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这个句子的理解。
4.研读了以上资料,请你说说白居易和刘禹锡两位诗人的形象特点,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5月浙江省衢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8 . 五泄水石俱奇绝,别后三日,梦中犹作飞涛声。石壁青削,似绿芙蕖,(1)______。石色如水浣净,(2)______。飞瀑从岩巅挂下,雷奔海立,声闻数里,大若十围之玉,宇宙间一大奇观也。暮归,各得一诗,余诗先成,友人次之。所目既奇,诗亦变幻恍惚,不知是何等语。时夜已午,魈呼虎号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选自《袁宏道集笺校·五泄二》,有删改)

【注释】①五泄: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泄,瀑布。②魈:山魈,一种形似猴子的动物。传说中山里的鬼怪。③谛观:审视,仔细看。
【活动   品析佳句】
1.请根据文意,把下面两句话填入相应的空缺处。(只填序号)
(1)______       (2)______
A.插地而生,不容寸土       B.高百余仞,周回若城
2.李丽认为文章主要写观五泄的奇绝景象,画线句与之无关,应将其删除。你是否认同她的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多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9 .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是大美中国的具体展现。班级举行“赏景·悟情·品句”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活动   赏析美景】
1.人物的点缀让画面充满灵动气息。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毳衣炉火:______             (2)无与为乐者:______
2.工笔勾勒让读者如临其境。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庭下如积水空明。
3.情感的丰厚让作品深厚凝重。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意识融为一体是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的特征。《湖心亭看雪》一文强调“痴”,《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着重“闲”。你是如何理解这“痴”与“闲”背后的深意的?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多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两则文言,完成下面小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

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袁中道《西山十记·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是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任意东西________       (2)千不穷________
(3)于廓下________       (4)以石梁________
(5)投饼于左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3.甲乙两文同为山水小品文,它们在主旨上有什么异同
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通过比喻和对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江流的速度之快。
B.乙文“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意在突出冰雪和水波之美,有着幽深的韵味。
C.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乙文首段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D.甲乙两文都描写游鱼,甲文一笔带过,乙文具体描绘,动静结合。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多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