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文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27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陆子曰:子之辞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节选自陆游《书巢记》)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妻子:妻子和子女。③觌(dí):相见。④间:偶尔。⑤槁枝:枯树枝。⑥辄:就。⑦既:已、已经。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有/吾室
B.客不能入/蒙乃就学(《孙权劝学》)
C.无丝竹之耳/而书围之
D.辄笑曰/李唐来(《爱莲说》)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 饮 食 起 居 悲 忧 愤 叹 未 尝 不 与 书 俱。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4.甲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看来陆游的“书巢”是不是陋室?请说明理由。
昨日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 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袁中郎全集》)

【注释】①膏:肥沃。②毛羽鳞鬣(liè):泛指一切动物。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日更定矣课内迁移法:非独贤者有心也。(《鱼我所欲也》)             
(2)欲出不查阅词典法:①到,获得。②收获,心得。③得当, 合适。④可以,能够。⑤得意,满足。(填序号)
(3)余寒词语推断法:记忆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甲文中,作者对量词的提炼十分精彩,请分析“痕”“点”“芥”“粒”几个词有什么妙处。
4.甲、乙两文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请分别概括两文抒发的情感。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易(0.85) |

3 .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节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过:拜访。②处:闲处。③劝:勉励。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子墨子鲁即齐                                非亭午夜分
B.子独自而为义                                苦其心志
C.则耕者不可以不急矣                      香远
D.则者众而耕者寡也                         之不能尽其材
2.“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是我们民族气节的注解。墨子的气节正在于此,面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实,他能“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一句,强烈地表达了墨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前两空用原文作答)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三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4 . “三生不改冰霜操”是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的气节。在班级举办的“民族正气”主题班会上,语文课代表以下面的诗文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富贵不能淫(节选)

《孟子》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畅读·辨析】与“丈夫之也”中“冠”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张李戴B.弱之年
2.【深读·明意】请完成下列句子的翻译。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唉!如果没有这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得志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不得志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读·会神】学习以上古文后,小林被范仲淹身上的高尚气节所折服,感叹他也是一位大丈夫。你同意小林的看法吗?请结合两篇选文中的具体内容阐明你的观点。
4.【延读·致敬】班会最后,老师为大家朗诵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同学们深感诗人的浩然正气。请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对诗歌尾联的批注,表达你对诗人的敬意。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三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彭时,字纯道,江西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令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帝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惊直,曰:彭公,真君子也。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门达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

【注】①忧:指父母的丧事。②释褐:比喻始任官职。③向用:有意任用,重用。④门达:人名。⑤构:诬陷。⑥矍(jué):惊惧,惊视。⑦经济:经国济世。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逾(       )             (2)咨 (      )        (3)方(      )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
(2)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
3.联系选文,说说彭时是个怎样的人。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吉安市十校联盟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改动)

【注释】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平章政事,元代官职,中书省高官。③台掾(yuàn):御史台属官,副职,助手。④拜:任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其人已(      )       (2)读书不(      )
(3)四壁立(      )       (4)终日无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徐公B.骈死槽枥之间
C.欲报之陛下也D.受地先王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2)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4.张养浩去世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请结合本文和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分析他为人敬仰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太平,民富而府库实。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

【注】①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②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③用事者:管事的人。④加兵:兴兵侵犯。⑤国赋:国家的税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其欣悦                    俟:______       (2)同舍生皆绮绣             被:_______
(3)君得有此富乎             安:______       (4)国强则赵                    固: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3.阅读【甲】文,结合作者的求学经历说说宋濂最终成为一代大儒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4.【甲】【乙】两文主旨都是劝说,但劝说方式各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即墨之东南,百里皆山焉。山之大者,曰劳山。劳山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巨峰之巅,有洞焉,曰白云。洞深而明,旁有水泉,可引以漱濯,于巨峰。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辩,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然地气高寒,又多烈风,非神完骨强者,不敢久居。其登也,崖攀萝,崎岖数十里,非有泉石之癖者,亦不能至也。

《齐记》曰: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是劳山之高,高于泰岳矣。然劳山僻在海隅,名未闻于天下。呜呼!山之见知与不见知,而亦有幸不幸存焉。山川且然,而况于人乎?

(节选自蓝田《劳山巨峰白云洞记》)

【注释】①即墨:地名。②劳山:山名,现称“崂山”。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夕日词语推断法:含苞欲放____________
(2)于巨峰查阅词典法:①天干的第一位;②位居第一,冠于;③某些动物身上起保护作用的硬壳;④手指和脚趾上的角质硬壳;⑤古人作战时穿的用皮革或金属制的护身服。__________(填序号)
(3)崖攀萝课内迁移法:缘溪行。(《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甲文写景凝练生动,请结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4.同学们拟根据两个文段制作短视频,请结合文段内容,将下面拍摄脚本填写完整。
拍摄脚本设计
文段内容景别拍摄手法画面特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远景、特写先拍摄山林间将要消散的雾,再拍摄猿猴和鸟儿鸣叫(1)______________
劳山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七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
9 . 美,不只表现在众生万物的外观,其内在核心能让人产生愉悦之感也可称之为美。第四组同学搜集到两篇古诗文,探究古人在其中表现的理趣之美。完成下面小题。

少环水亭记

【清】卢梁

岁辛酉,余客授剡西敬义堂。堂之北,翼然有亭临于云表者,环水亭也。屡欲登览而余以羁旅,只增仲宣故土之思,不果往。方春始和,杂树丛绿,时鸟唤人,老叟过谓余曰:兰亭之会,谭者美焉,先生盍往环水亭游乎?诺之,遂与俱行。

泥径数曲,小溪不百步,过石桥而亭至矣。亭三层,制盖朴甚……迤逦而东,有峰缥缈,深秀之气不可言传,则曰:此独秀山也。王右军尝读书其地。相与徘徊者久之。时,但闻水声淙淙,如戛玉,如理琴,杳不知其何来。凭栏俯视,则双溪汇流,带萦亭侧,波纹绉绮,荇澡拖蓝,因询曰:此环水所由名乎?叟曰:然。望气家谓余乡宜于此地建亭以善其后。而余与乡人实嗜此水之也。

余闻而难曰:叟其志在流水乎?上善莫如水,今叟含华隐,天君泰然,其有鉴于水乎?叟之乡,士农乐业,比户亲睦,其有于水之不争乎?且闻之,游雎、涣者,学藻绩之彩,而叟固文靖裔也,遥遥华胄,文献世其家,佳子弟往来亭畔,将必有斐然之志,奋文辞以表见于世。至如捉鳞未撼,频年内热,亦得朝夕娱情水旁,涤瑕荡垢而镜至清,则斯亭之作,非第为骚人逸士流连觞咏助一时之欢也。

【注】①客授:被请作教师。②波纹绉绮:波纹像绉绮一样。③拖蓝:漂浮着蓝色的叶子。④望气家:风水师。⑤天君:人心。⑥游雎、涣者,学藻绩之彩:在雎水、涣水中游泳的人可以从水藻中学织彩绸。⑦华胄:显贵者的后裔。⑧捉鳞未撼:事业未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小溪不百步(     )       (2)亭三层,制盖朴甚(     )
(3)而余与乡人实嗜此水之(     )       (4)今叟含华隐(     )
2.下列句子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环水亭       若为佣耕,何富贵?(《陈涉世家》)
B.只增仲宣故土       汝心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C.其有鉴水乎       公与之乘,战长勺(《曹刿论战》)
D.斯亭之作       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堂之北,翼然有亭临于云表者。
(2)余闻而难曰:“叟其志在流水乎?”
4.水在中国古代备受推崇。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文中“水”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10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浓郁。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洑出石罅,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其颠,幽草缭其趾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

【注释】①提:同“揖”,拱手行礼。②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③洑(fú):同“伏”,水伏流地下。④罅(xià):缝隙。⑤颠:上方。⑥趾:岸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   阙:______   (2)至于夏水   襄:______
(3)心始   异:______   (4)而卫者          环: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3.甲文描写三峡秋季景色却不见“秋”字,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
4.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的形态有哪些共同特征?请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真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