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文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27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1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食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而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日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砥砺前行,心无旁骛。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过来。
3.博古方可述新,厚积才能薄发。学习传统诗文是为了赓续文化血脉,助力精神成长。请从孟子或宋濂中任选一人,结合选文来谈谈他对你的精神影响。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城市多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2 .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丙】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谢公:指谢安,死后追赠为大傅。②局:这里指棋局。③遽(jù):惶恐。④唱:叫喊。⑤王(wàng),通“旺”,指兴致高。⑥承响:应声附和。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谢玄淮上信至”中的“俄而”与“俄而雪骤”中的“俄而”意思相同,都表示“不久,一会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中的“差”是“大体”的意思,与成语“差强人意”中的“差”意思相同。
C.“徐向局”“公徐云”与《周亚夫军细柳》中“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中的“徐”,都有“缓慢”的意思。
D.“色”有“面部表情、气色,颜色,品类”等义项,“意色举止”“色并遽”中的“色”都是“颜色”的意思。
2.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短文【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说:1.shuō①解释,说明②主张,学说;2.shuì劝说,说服;3.yuè,喜悦,高兴

去:①离开②距,距离③前往④过去的


3.短文【乙】【丙】均出自《雅量》篇。任选一则,根据其中谢公的表现,说说将其归入《雅量》篇的原因。
4.在《晋书·谢安传》中,短文【乙】的故事有另外一个结尾:谢安下完棋,往屋里走,因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过门槛时不小心把木屐上的齿踢断了。你觉得这个结尾好不好,为什么?
昨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阻绝       溯:逆流而上
B.虽乘御风   :飞奔,奔跑
C.多趣味       良:甚,很
D.则素绿潭   湍:急流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至夏水襄陵   其一犬坐
B.故渔歌曰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C.春冬          水陆草木
D.不疾也        一铁范置铁板上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
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双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注]①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
(1)桀、纣失天下的原因,可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哪个句子解释?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①寡助至(____________            ②亲戚之(____________
所恶勿施尔也(____________     ④兽之圹(____________
(3)[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
(4)[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逸城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焉置土石                           九十
B.不若孀妻弱子                    益其所不能
C.投渤海之尾                       法律
D.聚而谋                              斯是陋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逸城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乐者(     )
(2)月色入(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乙】

书杨朴事 苏轼

余昔年过洛阳,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无以语之,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注释】①东封还:封泰山归来。②召对:召其应对诗歌。③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④坐作诗追赴诏狱:指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坐,因犯……罪。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召对,自言不能/徐公何能君也B.臣妾有一首云/手熟尔
C.妻子送出门/人各复延至其家D.语妻曰/三茅庐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填空。

小语:我发现,【甲】文层次清晰,先叙事,后写景、抒情;【乙】文侧重叙事,先写杨朴_______ 而被放还山野之事,再写苏轼在入狱前与家人告别的场景。

小文:你说的对。我还发现,苏轼善于在逆境中自我排遣:他能在入狱前_____ ,也能在被贬后以相对________的心境沉浸于澄澈的月色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 ______   的人生态度。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7 . 对比阅读《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回答下面小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五色交            辉:光辉
B.晓雾将               歇:休息
C.猛浪若             奔:奔腾
D.经纶世务者          经纶:筹划,管理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蝉则千不穷B.风烟俱C.略无D.窥谷忘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论山水的朋友,也期望与林泉高士相比肩。
B.《与朱元思书》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三峡》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都是从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特点。
C.两篇文章在结构上都有总起句,《答谢中书书》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与朱元思书》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D.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娱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了归隐林泉的志趣。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
8 . 同学们在读书活动过程中对“士”这一群体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为了更加了解这一群体,同学们找来了以下材料,邀请你一起阅读,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选自《论语•泰伯》)

材料二

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材料三

士是周以来的一个贵族等级,是贵族的最下层。周代分封制规定贵族有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大夫和士。士以上三个等级都有一定的田产,全国土地归天子所有,天子封诸侯国给诸侯,诸侯再封邑给大夫,而士不能占有土地。但是士阶层也有自己的贵族尊严,佩剑是贵族的标志,因此无论士多穷也要佩剑。

(摘编自网络)

材料四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材料五

谢翱传(节选)

[明]宋濂

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人。父钥,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其学,试进士不中,有大节。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长揖军门,署咨事参军。

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严有子陵台,孤绝千丈。翱挟酒以登,设天祥主荒亭隅,再拜跪伏。酹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歌阕,竹石俱碎。元乙未,以肺疾作而死,年四十七。

赞曰: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翱不负天祥,肯负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

(有删改)

【注释】①长溪:在今福建霞浦县。②世:继承。③开府延平:在延平地区开设府署。④长揖军门:投拜军营。文天祥抗元,谢翱曾率乡兵来投,任咨事参军。⑤子陵台:东汉名士严子陵隐居钓鱼处。在今浙江桐庐县。⑥主:为死者立的牌位。⑦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
1.字源说“士”。

(1)“士”是一个_______字。金文=(宽刃战斧)+(执握),我推测其本义是:_______,而在古代这是男子的事,后来“士”引申为对男子的通称。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士”的部分义项为:①男子;②士兵,武士;③具有某种品质或某种技能的人;④读书人。曹刿和谢翱分别属于哪一类?请说明理由。
2.同学们在分析材料时对以下两个句子的意思产生了疑问,请你帮忙翻译。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悲思不可遏。
3.结合以上材料,明确“士人精神”的内涵,完成思维导图。

4.有同学在讨论中提出,书中的“士人”都名垂千古,不是普通人,“士人精神”离我们太远。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上述材料发表你的意见。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任务。
材料一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材料二

余在直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拳缩如蝟。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新帽过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呜呼!此意尤可感已

(节选自赵翼《檐曝杂记》)

【注释】①直:同“值”,当值,值勤。②蝟:今作“猬”,刺猬。③公:指傅文忠。④已: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又同席读书______   (2)宁读如______
(3)毛拳缩如蝟______   (4)嘱新帽过年______
2.下列对画线句子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
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
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
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
3.材料一末句“子非吾友也”的“也”表达出怎样的语气?是平静,是激烈,还是其他?请简要阐述理由。
4.傅文忠和管宁,谁更适合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见解。
5.古籍中不乏良师益友。孔子教导我们:“__________________。”即要懂得学思结合:周敦颐告诉我们,纵使环境污浊,我们依然可以“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启示我们,人生想要心境通达,就需追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这一切,都给予我们温暖与力量。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水清冽       (2)日光下       (3)悄怆幽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思亦变幻。

【注释】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掣折:转折。③欹:斜靠。

(选自袁宏道《观第五泄记》)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心       (2)山行之极       (3)所目既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瀑 行 青 壁 间 撼 山 掉 谷 喷 雪 直 下 怒 石 横 激 如 虹
5.【甲】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乙】文描绘瀑布的壮景。请说说【甲】【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