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文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292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1 .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使:让。引:拉。③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④发:跑出来。⑤鹄(hú):天鹅。⑥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⑦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欲闻射道乎?                      垂云
B.臣射也                                爱,同予者何人?
C.使虞人起禽面射                 无丝竹乱耳
D.一叶子百步之外而射之        乃取一葫芦于地
2.翻译下列句子: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3.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昨日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蓬莱市(五四制)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谈笑有鸿儒                           (2)陶后有闻
(3)尔辈不能究物理                    (4)岱宗夫如何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蓬莱市(五四制)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3 . 子曰:富与贵(1)_______________,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2)_______________,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选自《论语·里仁》,有删改)

【注释】①恶(wū)乎:哪儿,怎么。②造次:匆忙,仓促。③颠沛:困苦。
【活动:铸魂养气】
1.请根据文意,把下面两句话填入选文相应的空缺处。(只填序号)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A.是人之所恶也                                  B.是人之所欲也
2.阅读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孔子认为君子立身处世的基础是什么。在富贵与贫贱的情况下,君子应该如何做?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多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4 . 班级开展“风骨与气节”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鱼我所欲也(节选)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活动:探源品气】
1.风骨和气节让人有方向、有原则。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             (2)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
2.风骨不在纸上挥毫,重在行为举止。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何陋之有?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经典文学作品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请谈谈你从《陋室铭》和《鱼我所欲也》中分别获得的人生智慧和启示。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多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出师表》)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丙】

柳公权,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舍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                                           

(选自《旧唐书·柳公权传》)

[注释]①僻:不正,偏离正轨。②袂:衣袖。③浣濯:洗。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朝衣冠(     )        
(2)复为侍书 (     )
(3)诚宜开张圣听(     )             
(4)幼(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
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4.三篇文章都彰显了为人臣子的劝谏智慧和家国担当意识。【甲】文诸葛亮采用直言劝谏的方式,言辞恳切的向刘禅提出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建议;【乙】【丙】两文都采用类比劝谏的方式,让君王欣然纳谏。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乙丙两文劝谏的目的有何不同。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各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

【乙】天祥在燕凡三年,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释】①天祥:即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②上:即元世祖忽必烈,元朝开国皇帝。③二姓:这里指宋之外的其他朝廷。④殊:非常。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词的意思。
(1)是得为大丈夫乎 焉:________(2)必敬必 戒:________ (3)以顺为者 正:________
(4)与民之 由:________ (5)吾事矣 毕:________
2.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
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一处。
天 祥 受 宋 恩 为 宰 相 安 事 二 姓?
4.你认为【乙】文中的文天祥符合孟子的“大丈夫”标准吗?请说明理由。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7 .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活板》)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选自《后汉书·蔡伦传》,有删改)

【注释】①秘剑:皇家用的刀剑。②书契:文字。③缣(jiān):细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       冒:__________________
②持火炀之       就: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后世       法:__________________
④帝其能       善: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草火烧       自古书契多编竹简
B.为余群所得       自是莫不用焉
C.又活板       其印余群从所得
D.一板已布字       是莫不从用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
②自是莫不从用焉。
4.阅读【甲】【乙】两文,说说你从古人的发明创造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昨日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甲】 【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 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品。④饰非:作假骗人。
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宫妇左右莫不___________                 (2)时时而____________
(3)自子之即墨也 ____________                 (4)之万家 ____________
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4.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   
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________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________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2)从【甲】 【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用关?结合选文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新堂已,乃客入观,继以宴娱。赞且贺曰: 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选自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择:通“释”,舍弃。②蠲 (juān):洁净,这里指清除。③晓:一说通“饶”,富裕。④措:放置,这里指嵌置。⑤编:编入书籍。⑥二千石:这里指刺史。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泉香而酒洌”中的“洌”指清,乙文“或赞且贺曰”中的“或”译作“有时”。
B.甲文“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和乙文“公之择恶而取美”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
C.乙文“乃延客入观”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延”皆译为“邀请”。
D.乙文“公之因土而得胜”中的“因”字,可联想成语“因地制宜”的“因”,推出应译作“根据”。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B.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C.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D.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岂不欲废贪而立廉?
4.甲乙两文中寄寓了欧阳修和柳宗元怎样的政治理想?并说说他们的政治理想是否相同。
昨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陆子曰:子之辞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节选自陆游《书巢记》)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妻子:妻子和子女。③觌(dí):相见。④间:偶尔。⑤槁枝:枯树枝。⑥辄:就。⑦既:已、已经。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有/吾室
B.客不能入/蒙乃就学(《孙权劝学》)
C.无丝竹之耳/而书围之
D.辄笑曰/李唐来(《爱莲说》)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 饮 食 起 居 悲 忧 愤 叹 未 尝 不 与 书 俱。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4.甲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看来陆游的“书巢”是不是陋室?请说明理由。
昨日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