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文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289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甲】

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卖蒜老叟

·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子不语》)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毕力平        _________               
(2)汝心之        _________
(3)置土石        _________               
(4)叟能如     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石垦壤                    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九十                    焉置土石
C.跳往助                    旁睨而揶揄
D.杂然相                    陷入尺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D.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

【丙】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猛浪若   (2)窥谷忘   (3)蝉吟鹤唳   (4)徒语哉
2.为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4.甲乙两文作者均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的情感也类似,请你写出他们的情感。丙诗在写法与表达的思想感情上与甲乙不同,请你写出丙诗的独特之处。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濂始见上于金陵,问:   “世乱奈何?”对曰“愿明公不嗜杀人,天下可定。”除翰林学士,授太子经。累升侍读学士,兼赞善大夫。侍上多所陈说,直谅不务文饰。上喜曰:“卿可参大政。”对曰:“臣少无他长徒以文墨议论事一旦授职不效有负陛下。”顿首力辞。上尝廷誉公曰:“古人太上为圣,其次为贤、为君子。若濂,事朕十九年,口无毁言,身无饰行,宠辱不惊,始终无异,不谓君子乎?匪惟君子,抑可谓贤矣。”后致仕,居青梦山,闭门著述。

(明 张瀚《松窗梦语》)

[注]①上:指明太祖朱元璋。下文“明公”同指。②除:任命,授职。③直谅:正直诚信。④匪:通“非”,不,不是。⑤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三处)   
臣 少 无 他 长 徒 以 文 墨 议 论 事 一 旦 授 职 不 效 有 负 陛 下。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喜曰:“卿可参大政。”
3.“廷誉”,指在朝堂上公开赞美。用你自已的话总结,朱元璋当众赞美宋濂,看重的是他的哪些品质?   (答出三点即可)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援疑(      )                            (2)久而乃(      )
2.你怎么理解作者说的“专”?   
3.本文的主旨是(     
A.述苦B.劝学C.赠别D.自夸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fū)环而攻之
B.米(lì)非不多也
C.舜发于(quǎn)亩之中
D.(kōng)乏其身
2.解释下列加点字或词的意思。
(1)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________       
(2)亲戚________________
(3)舜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       
(4)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甲、乙两文都有论述国家的治理之道,甲文把“得道者”和“失道者”进行对比论证,突出强调治理国家需要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则通过反面论证,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由此告诫统治者应广开言路、居安思危。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琼中思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业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谢公:谢安,世称谢太傅。②围棋:下围棋。③谢玄:东晋名将,谢安之侄。④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淝水战场上。⑤向局:面向棋局。⑥客:客人,这里指同谢公一同下围棋的人。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俄而雪
(2)撒盐空中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看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3.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欣然曰”和“默然无言”中的“然”意思一致。
B.“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因”解释为“趁、乘”。
C.“意色举止”的“色”是“颜色”的意思。
D.“徐向局”的“徐”是“慢慢地”的意思。
4.甲乙两文塑造人物的侧重点不同,甲文主要突出谢道韫机敏的性格特点,乙文突出了谢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为学者如山阴王雪湖之画梅焉,斯可矣。雪湖画梅,闭门端坐,内求诸己,久之能出梅之神情风韵于五指间。曾画一株在倪中丞厅壁,期年之后,墨气尚浮,游蜂飞蝶往来采食,华蕊皆若是其神也

②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

……

③仲房丧志归家,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构崛,清古简傲,横斜倒侧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轴,曰:得之矣!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谓予曰:吾学画梅二十年矣,向者贸贸焉远而求之雪湖……愈远愈失,不知雪湖之《梅谱》,近在庭树间也!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注]①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王雪湖:明末清初画家。②斯:连词,乃。③中丞:官名。④游湖涉越:游历湖州,跋涉到越州。⑤云:语助词,无义。⑥幽特构崛:姿态优雅而结构奇崛,指梅的形态。⑦贸贸:轻率貌。⑧愈远愈失:越是向远处追求就越是迷失了追求目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尽(      )             (2)岁(      )             (3)尝(      )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期年之后,墨气尚浮。
(2)若是其神也!
3.本文借龙仲房学画梅花的故事论学,启示后人。请你把得到的启示概括为一句话,赠送给求学道路上的同学以共勉。
昨日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选自《两小儿辩日》)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注)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字。
(1)及其日中如探     ______       
(2)元帝     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______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______
3.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______。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______,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______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同祥学校2021-2022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要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如外人             (2)便还家          (3)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④浣:洗。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甫行里/珠可历历B.四野禾苗油油然/才美不外
C.其俗洵矣/吾妻之我者D.担粪灌园/欲行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余 顾 而 慕 之 以 为 此 一 家 之 中 有 万 物 得 所 之 意 自 恨 不 如 远 甚 也
5.【甲】【乙】两文所展示的生活图景很接近,但两文所寄托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两文分别说说所表达情感的差异。
昨日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百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公政教

[明]沈德符

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深究事情,吏民畏如神。令民临道屋俱作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尤留心学校,凡朔望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听诸生说经。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当是时,黉序间读书声洋洋盈耳。丁祭,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

[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每答对一处给1分,作答超过三处不给分。
锐A长身B修髯C顾眄D生威E有权F术G尚严政
4.借助下面资料,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说文解字》:聰(听),聆也。从耳,壬声声音通顺于耳
的常见引申义有:
①顺从、接受,如言听计从
②治理、处理,如听讼
③任凭、放任,如听之任之

5.请结合《送东阳马生序》,简述王锐和宋濂分别使用怎样的方法督促后辈学习。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