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86 道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①阳关曲:本名《渭城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宋秦观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②溢:满出。暗寓月色如水之意。③清寒:清朗而有寒意。④银汉:银河。⑤转:移动。⑥玉盘:指月亮。
1.展开合理想象,描绘《阳关曲·中秋月》中画线句所表现的情境。
2.请结合下面资料卡,分析两首词在情感上的异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创作后不久,苏轼与胞弟得到团聚的机会。《阳关曲·中秋月》是作者与其胞弟久别重逢时所作。七年来,二人第一次共赏月华。


2023-04-28更新 | 28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北省承德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较易(0.85) |
2 . 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抒发了戍边将士复杂的情感。其中,用“___________”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又以“燕然勒功”的典故写出了__________之志。
2.作者以“异”字总领塞下秋景。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异”的景色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2023-04-27更新 | 4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北京房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宋)苏轼

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时元丰五年也。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注】①苏:苏醒(一说指苏轼自己)。②镊:拔去。
(1)本词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请结合本词内容加以分析。
(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人在上片表达的思想感情?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B.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023-04-27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中考一诊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
4 . 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后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片以“_______”统领,写出了边塞的独特景象;下片的“羌管悠悠”呼应了上片的“边声”,与“霜满地”一起,渲染了一种______的气氛。
2.《十五从军征》中“八十始得归”和本词“燕然未勒归无计”都有“归”字,简要说说这两个“归”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2023-04-27更新 | 59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
[甲]

臣窃惟海内涂炭,四十余栽矣!赤子嗷嗷无告,不可以不拯;国家凭陵之耻,不可以不雪;陵寝不可以不还;舆地不可以不复。此三尺变子之所共知,曩独畏其强耳。韩信有言:“能反其道,共强易弱。”况今虏首庸儒,政令日驰,舍戎狄鞍马之长,而从事中州浮靡之习,君臣之间,日趋怠情。自古夷狄之强,未有四五十年而无变者,稽之天时,揆之人事、当不远矣。不于此时早为之图,纵有他变,何以乘之?万一朋人惩创,更立令主;不然,豪杰并起,业归他姓;则南北之患方始。又况南渡已久,中原父老,日以殂谢,生长于戎,岂知有我?

(节选自陈亮《中兴论》)

[乙]

虏人之地,东薄于海,西控于夏,南抵于淮,北极于蒙,地非不广也;虏人之财,签兵于民而无养兵之费,靳思于郊而无泛恩之赏,又辅之以岁币之相仍,横敛之不恤,则财非不多也;沙漠之地,马所生焉;射御长技,人皆习焉,则其兵又可调之众矣。以此之形,时出而震我,那在所可虑,而臣独以为不足恤者,益虏人之地虽名为广,其实易攻,惟其无事,兵劫形制,若可纠合,一有惊扰,则忿怒纷争,割据蜂起

(节选自辛弃疾《美芹十论》)

[丙]

南歌子

(宋)陈亮

池草抽新碧,山桃褪小红。寻春闲过小园东。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游镫归敲月,春衫醉舞风。谁家三弄学元戎。吹起闲愁、容易上眉峰。

[注释]:①赤子:指百姓。②揆:估量,揣测。③更立令主:另立各的国君。④殂谢:死亡衰退。⑤这首词是陈亮闲置期间所作。⑥“三弄”指代箫管;“元戎”,泛指军事。
1.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浮之习                                        望其旗(《曹刿论战》)
B.豪杰                                        杀两尉(《陈涉世家》)
C.其实                                        以五十里之地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兵劫形                                        增其旧(《岳阳楼记》)
2.辛弃疾的《美芹十论》共有十个篇章,[乙]文选段出处正确的一项是(     
A.《察情》B.《观衅》C.《详战》D.《审势》
3.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稽之天时,摆之人事,当不远矣。
(2)一有惊扰,则忿怒纷争,割据蜂起。
4.下列有关[丙]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春闲过小园东”写出暮春时节,词人寻见春天的经过,体现其内心暂时的闲适。
B.“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一个“乱”字,不仅实写花乱,更暗写词人内心之乱。
C.“游镫归敲月”,一个“敲”字,以春游归来月下敲门之声反衬出周围世界的静谧。
D.“春衫碎舞风”表面看上似乎写出词人落拓不羁,实则表现作者内心的孤寂与痛苦。
5.请根据[甲][丙]诗文的内容,说说你对“吹起闲愁、容易上眉峰”中“闲愁”的理解。
6.“能反其道,其强易弱”,强的一方也可以变成弱的一方,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金国可能由强变弱的原因。
2023-04-27更新 | 34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本词中年少万兜鍪的“年少”的意思是① ____________;此词用词精炼,“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②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词,请你说说作者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2023-04-2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三)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词人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口”是镇江市的古称,作者登临北固山上的北固楼,极目远望,寻找梦里的故土神州。
B.这里的“神州”指的是南宋统治下的广大地区,是词人收复失地、统一全国的希望之所在。
C.“悠悠”形容漫长、久远。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D.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意境高远。
3.这首词借古讽今,作者是怎样借历史人物来表情达意的?
2023-04-26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8 . 阅读诗歌《渔家傲·秋思》,完成问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表达方式看,词的上片重在____,描写塞下秋景;下片侧重抒情,抒发了征人____之情。
2.词的上片,诗人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笔下“塞下”情景之“异”。
2023-04-25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容易(0.94) |

9 . 武陵春

李清照(宋代)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②舴艋(zé měng)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1.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B.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
C.这首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D.李清照是极擅长写愁的,本词将愁写得有了形体、重量、动态和长度。
2.这首词简练含蓄,足见作者炼字造句之功力。请赏析“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个句子。
2023-04-25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 年贵州省中考预测模拟语文试题(三)
10 . 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回答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始终表达了无限心酸和愤懑之情。
B.乙诗情感澎湃,作者虽身为女子,但字里行间颇有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C.甲诗借典故“闻笛赋”“烂柯人”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D.这两首诗都言简意深。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沉郁中见豪放。
2.小泉在刚结束的市一检中成绩不理想,他为此情绪低迷。请你从甲诗或乙诗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诗句送给小泉,并结合本句诗意劝慰小泉。
2023-04-25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等四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