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记叙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31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1 .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山里的春天

孙犁

①这天,从家乡来了一个人,谈了半天家里的事,我很惦记家里的生活问题,他说一切很好。我高兴地要请他吃饭,跑着各家去买鸡蛋,走到一个人家,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坐在炕沿上,哭丧着脸,在她怀里靠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我说:

②“老乡,有鸡蛋啊,卖给咱几个?”

③她立时很生气地喊叫起来:

④“没了,还有什么鸡蛋?”

⑤我说:

⑥“我是问一问你,没有就算了么!”

⑦她还是哭丧着脸不搭理。

⑧我走了出来,吃过午饭,送走客人,村长来找我,说是叫我去给一家抗属翻沙。我两个走到村东,过了河滩,到了一方堆着石沙的地里,村长说:

⑨“就是这块地,男人到咱们队伍上去了,这块地去年叫水冲了,你给她把这沙子挑到四边去,好种玉茭子。辛苦你了,回头我叫她给你送水来。”

⑩说完,村长笑一笑走了。我把军装上衣脱下,同皮带手枪挂在地边的一棵小枣树上。这时已是暮春三月,枣树快要长叶儿,河滩上的一排大杨树,叶子已经有铜钱大了,绿油油的。

⑪我开始把沙子翻起来,然后铲到筐里,挑到地边,堆成土埝,叫夏天的水冲不到地里来

⑫今天工作很高兴,一大担沙土挑起来,也觉得轻松。

⑬起晌的时候,我看见远远走来一个妇女,左手拉着一个小孩,右手提着一把水壶,我想是主人家给我送水来了,走近一看,原来就是上午为买鸡蛋和我吵嘴的那女人。她一见是我,脸上有点下不来,后来才说:

⑭“原来求的是你啊!”

⑮我说:

⑯“原来是你的地啊!”

⑰她把水壶放下,对我说:

⑱“上午,你赶得不巧,我正生气。你看人家有人的,有的种地了。咱这地还没起沙子。前半天,我拉着孩子来一看这个地这样费劲,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怎么会种上,就生起气来,正在心里骂我们当家的,撇下大人孩子不管,你就来了,我那时一看见你们这当兵的就火了。”

⑲我说:

⑳“我们当兵的可没得罪你呀。”

㉑她说:

㉒“你没得罪我,我是恨我们那个当兵的。”

㉓我问:

㉔“他走的时候没告诉你?”

㉕她狠狠地说:

㉖“人家会告诉咱?头一天晚上,人家说去报个名,一去就没回家。第二天,我到区里去给人家送衣服鞋袜,人家还躲着不见哩。”

㉗我一听她这样说,想起自己从军的事,笑了。那一年,我们全村的青年抗日先锋队说到村外开会,排上队就去参加了学兵营,家里人听见,急了,母亲说:“你们再到家里睡一夜再走,没人拉你们啊!”可是我们谁也不听,头也不回跑了。第二天,媳妇们也凑了一队,仗着胆子,给我们送衣服,我们藏起来,叫她们放下回去。她们说:“只是见一下,谁拖你们的尾巴哩。”可是我们死也不见。

㉘我喝了几口水,就又开始翻沙。在挑的时候,女人已经拿起铁铲,替我装筐。她看我能挑那么重的东西,就问:

㉙“你在家里也种地?”

㉚我说:

㉛“种地,我有三亩菜园子。”

㉜她又问:

㉝“家里有大人孩子吗?”

㉞我说:

㉟“有,一个老婆,一个女孩子,今年六岁了。”

㊱她惊异地看了看我,又叹了一口气说:

㊲“都是这样的吗?你就不惦记你的大人孩子,她们在家里不骂你呀?”

㊳我说:

㊴“她不骂我,今天才从我们家乡来了个人,她还捎口信给我说:好好抗日,不要想家,你抗日有了成绩,我和孩子在家里也光荣,出门进门,人家都尊敬。”

㊵我说到这里,那女人的脸红了一下,她说:

㊶“呀,你家里的进步!”

㊷我说:

㊸“我们那里有敌人,村边就是炮楼,她们痛苦极了,她恨敌人,就愿意我在外面好好抗日。”

㊹女人说:“有人给她种地吗?”

㊺我说:“家乡来的人说:一到春天,不用她说话,就有人给她种上了,一到该锄苗的时候,不用她说话,就有人给她锄去了;秋天,她的粮食比起别人,早打到屯里。我在家的时候,是我一个人种地,忙得不行,现在是有好多人给她耕种。我们八路军的弟兄,比亲弟兄还亲,他们在那里驻防,打敌人,知道我不在家,就会替我去种上地,照顾我的大人孩子,和我在家一样。”

㊻这时候,这女人才真正眉开眼笑了,她说:

㊼“刚才我还觉得辛苦你,自己不落意,这样一说,你和我们当家的是一家人,他要住在你们村里,也准得给你家里去帮忙吧?”

㊽我说:“一定,我们八路军就是这样一个天南海北的大家庭。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用惦记他,他也就不再惦记你们了。”

㊾这时候,女孩子跑到小枣树下面,伸手去够那枪,又回过头来望望我,望望她母亲。我放下担子过去,哄着她穿上我那军装上衣,系上皮带,把枪放在她那小手里,那孩子就像一个小战士一样,紧紧地闭着小嘴。对面的母亲,响亮地笑了。

一九四四年

(有删改)

【注】①玉茭子:玉米。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帮忙翻沙的家属就是上午和“我”吵嘴的女人,这一巧合的设置出人意料,推动情节的发展。
B.“枣树快要长叶儿”,大杨树“绿油油的”,这段景物描写照应小说题目,写出山中一派生机的景象。
C.“我”翻沙时的一段插叙,既交代了“我”从军的经历,同时也流露出当时没有见家人一面的后悔。
D.小说语言平实而充满温情,“你在家里也种地”“我有三亩菜园子”等对话真实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我开始把沙子翻起来,然后铲到筐里,挑到地边,堆成土埝,叫夏天的水冲不到地里来。(这句话四个动词连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这时候,这女人才真正眉开眼笑了。(为什么这时候女人“才真正”笑了?)
3.本文以小女孩穿上军装的情景作为结尾,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昨日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真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2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走在故乡春风里

朱谷忠

①回到故乡闽中,正是春天。乡音与乡情,像两只看不见的手,一早就招引我出门,让我伴着归来的燕子,在乡间欢快地穿行。

②迎面吹来清晨的风,抚摸着我的脸颊,几丝温润,几丝凉爽。回来了?”“回来了!”“早呀!”“早啊!让我高兴的是,一些老人还认得我,他们那熟悉的口音,我听起来感到分外亲切。行至村头,绿意盎然的枝条正在春风中摇曳,花圃、果棚、菜地,常常可见摩拳擦掌的人们,那闪动着的一顶顶斗笠,鲜亮得像一朵朵彩云。

③于是,我放慢了脚步,走着,看着,感受着春来时乡间的生命律动。身旁,掠过的是忽闪的阳光,照亮了熟稔的灰墙黛瓦、阁楼扇门,以及矗立着的崭新楼房。许多人家的窗户都敞开着。踮踮脚尖,还可以看到花草葳蕤的院墙内,散布着一些农具:几把搁在墙洞的镰刀,一架躺在屋外的犁铧,一溜堆在廊沿的畚箕朴实的乡亲们,历来对那些不起眼的农具抱有朴素的感情,即便如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耕作,他们仍然爱惜这些老伙计

④出了小巷,眼前是村里的一条新街。其实,老人们都知道,它原是一段官道,由石块、石条铺成。一般来说,官道都是从村落外边擦过,而故乡的先辈们,却不管不顾地把这条约一公里长的官道揽入怀中。据说,当年他们考虑,只要把家族的根扎在这段官道两边,就算是共同拥有了一条抬脚可至的主干道。官道伸向村外的道口,则建起一座土木结构的凉亭。天气炎热时,每天轮流由一户农人在亭中施茶,供过路的客人、挑夫饮用。渐渐的,故乡成为官道上一个显眼的节点。于是,有人开起小客栈、小酒店;随后,杂货店、豆腐店、农具店也逐渐多了起来,展现了乡亲们亦农亦商的辛劳与智慧。如今,官道早已拓宽,两旁楼房高低错落。铳楼旁建起的农贸市场里,人声喧闹,商贩摩肩,蔬果充盈,鸡鸭满笼,织成一幅富有烟火气息的生活画卷。

⑤走出农贸市场,踏上杨柳依依的河岸,脚下就是麦苗吐穗。这些年来,为了治理这条河流的污染,乡亲们曾挑灯夜战,数次疏浚河道,可惜效果并不明显。直到上下游全面整治,又实行了河长制,清凌凌的河水才重回人们身边。有趣的是,昨夜与一位童年时的伙伴喝茶闲聊,获悉村里推选他协助河长负责河沟的监测,有人称他为沟长。向来乐于助人的他笑着说:别看我官小,但责任不小,因为沟长不但管水,也管岸,甚至管岸边的花草、桥边的古塔哩。如今,漫步河堤,水清岸绿的美好画面一一在眼前掠过,想起这条河的过往,真让人有一种时空转换之感。

⑥当然,入眼舒朗的还有渠水淙淙的田野,它让我想起青少年时期在田间学农事的日子。是的,我至今还记得那些熟悉的乡亲们,记得他们有过愁苦也有过欢乐的脸庞。

⑦这些年,故乡的变化快了起来。有人办企业,有人建蔬菜大棚,有人买汽车跑运输,有人在网上做电商……乡亲们都过上了富裕、美好的生活。田野间,迎来了又一个春天。面对这明媚的春色,我真想把自己变成一枚书签,夹进故乡生机勃勃的书页里……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作者回到故乡后看到了故乡的各种景象,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所至

所见

村头

绿意盎然的枝条,在花圃、果棚、菜地劳作的村民

______

灰墙黛瓦、阁楼扇门,崭新的楼房和散布的农具

新街

高低错落的楼房,富有烟火气息的农贸市场

河岸

______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朴实的乡亲们,历来对那些不起眼的农具抱有朴素的感情,即便如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耕作,他们仍然爱惜这些“老伙计”。

3.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田野间,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4.选文中“我”的故乡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昨日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真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寒夜里的那束灯光

王桂秀

①于小菲走进教室,发现今天的课堂出奇的安静。她放下课本,转身去黑板写这节课的课题,却见黑板上密密麻麻画满了图案: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鱼儿。

②“小飞鱼!”不知谁低低地喊了一句,整个教室就像听到口令似的,响起潮水般的哄笑声。面对这阵阵潮声,于小菲这条小鱼却像被搁浅在沙滩上,呼呼地喘着粗气。

③于小菲是开学初新来的实习老师,高挑,白净,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于小菲打扮入时,性格却温柔得有些绵软,那些调皮的男生早就练就了火眼金睛,几堂课下来,就把年轻的于老师揣摩得透透的。他们就喜欢在课堂上制造出一些小意外,看到年轻的于老师小脸通红,窘迫得长长的睫毛扑闪闪无处安放的样子,就莫名地高兴。

④“小飞鱼”这个绰号无伤大雅,于小菲也早就听同事说了,但她没想到他们竟公然在课堂上大剌剌“展示”。年轻的于小菲很生气,拿着粉笔的手有些抖,她才刚刚走上讲台没几天,还没有从学生身份真正过渡到教师这一角色。此刻,面对一片哄笑声,她不想在学生们面前暴露自己的软弱,可她又拿不出老教师的力度给予他们痛击。于小菲咬住嘴唇,扭头看向窗外,竭力让委屈的眼泪转回眼眶。

⑤孩子们的笑声戛然而止,班长小心翼翼地走上讲台,轻轻地擦起了黑板。于小菲轻声说了句“谢谢”,她没有追究黑板上是谁的“杰作”。这堂课上得很安静,除了于小菲的讲课声,就是孩子们刷刷记笔记的声音。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投进窗口,于小菲感觉自己此时还真像一尾小鱼,一尾急于游出去的小鱼。

⑥早春的天很短,日子似乎还没真正从寒冬里挣脱,放学后不久,天色就迅速暗了下来。风依然很凉,暮色四合的村庄静静的,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于小菲独自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年久失修的路坑坑洼洼,她只好放慢单车的速度,在夜色中摸索前行。突然后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几束灯光胡乱闪过,笑闹声中传来“小飞鱼”的轻呼。

⑦“又是这群孩子。”于小菲心中一紧,不由加快了车速。这时,几束灯光整齐地投到她前行的路上,她快,光束跟着快,她慢,光束也跟着慢。于小菲不动声色,循着灯光暗暗加速。还好前方路口她就要转弯了,要拐进一条更僻静的小路,她下意识地握紧车把,极力睁大眼睛辨识前方的路。

⑧于小菲蹬车的脚突然顿住了,她分明感受到那几束灯光停驻在路口,齐刷刷地照向小路的尽头。桔黄色的光线铺就一条温暖的路,穿透夜的黑暗,驱散夜的寒冷。于小菲鼻子发酸,心里软软的,她没有回头,就在这片暖意中稳稳前行。

⑨第二天,于小菲走进教室,郑重地自我介绍,就像第一次见到同学们一样:“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于小菲,”她停顿了一下,脸色有些红,激动地说,“我想做一条小飞鱼。”孩子们惊奇地看着她,眼里满是惶惑。“我想做一条会飞的鱼!”于小菲兴奋得眼睛亮晶晶的,她大声说:“我要带着你们一起飞!”教室里沉默了片刻,不知谁鼓起了掌,紧接着掌声越来越热烈,又夹杂着“小飞鱼万岁”的欢呼声……

⑩于小菲真正像融入水中的鱼儿一样了,她知道,那晚的灯光才是真正让她飞起来的翅膀。此时,她的双翼满载着孩子们的爱和追随,在暖暖的灯光中,稳稳飞翔。

(选自《精短小说》)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了一群调皮捣蛋的学生形象,意在引发人们对教育现状的反思。
B.于小菲怕学生报复,所以没有在课上追究是谁在黑板上画鱼。
C.在经历了夜路惊魂后,于小菲郑重地重做自我介绍,目的是给孩子们一个严厉的警告。
D.标题“寒夜里的那束灯光”一语双关,点明主旨,耐人寻味。
2.通读全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及于小菲的心理变化过程。
        
课堂上公然被叫“小飞鱼”
感动、温暖
重新介绍自己是“小飞鱼”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风依然很凉,暮色四合的村庄静静的,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此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昨日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华南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利胚”师傅老葛

明前茶

①“小时候,家中还没有洗衣机,洗了粗重的床单被罩,母亲都喊孩子们去帮忙绞拧。但她不许我沾手,因为,我要学利胚。”

②三十年前,老葛还是小葛的时候,就深受管束,父母不让他掰手腕玩,不让他帮家里割稻子、扬谷子、捣年糕,不让他做任何有可能扭到手腕,或导致手部震颤的活计,原因就是“你师父说的,孩子的手腕要是不小心吃到力,利胚这一行就不能做了”。

③利胚,是制作薄胎瓷的重要一环。以一只敞口薄胎白瓷碗为例,拉胚师傅做好器型以后,碗还是混沌初开的模样,厚墩墩的,憨态可掬,碗口、碗腰、碗底处都有少许蓄泥,拿在手上有点坠手。而利胚就是把这胚体尽可能地削薄,只留下薄薄的一层胎骨。一只一百克的碗,利胚后只剩不到二十克。在利胚的过程中,器型的风骨开始呈现。清冷孤傲的气韵,并非上品,极品薄胎瓷看上去有一种很柔和的暖,“微微冒汗”。这种毫不孤冷的视觉效果,完全由利胚师傅所赋予的弧线来体现。

④利胚的第一步是磨刀,小葛上到小学六年级,就开始学习磨刀。光这一步就学了两年。利胚用的刀,其实都是用细长的钢条再次淬火,经锻打锉磨而成。师父不会把他用熟了的刀给你,因为你使不惯。每个人的手形不一样,利胚的速度不一样,“咬刀”的习惯也不一样。老葛跟我解释说,瓷器的造型和弧线千变万化,所以刀刃的弧度必须跟随器型变化。胚体越修越薄,刀刃越要与泥胚的弧线咬合得天衣无缝,不然,“哧”的一声,你精修了两个钟头的胚体,一秒钟就被修废了。

⑤三十年光阴倏忽过去,小葛变成老葛,跟随他的利胚刀,从二三十把,变成一百多把,板刀、条刀、挽刀、底足刀、外形刀、蝴蝶刀,这些刀就像他的兵器一样,每天都要在手中掂量磨砺。老葛在他的工匠生涯中,养成了习惯:每天都要磨刀,一磨就是一下午。从他吃完午饭开始磨刀,家人就知道,无事不可扰乱他的心神。这三十年,老葛成长为顶尖的利胚师傅,靠的就是高度的自律:他从不喝酒,因为酒精容易使手腕震颤;他不看情节粗暴的影视剧,怕自己沉溺分神;他也从不在白天工作,因为利胚时需要绝对的心神宁静。

⑥下午把刀磨好,前半夜老葛都在喝茶、读经,看他从西安碑林带回来的碑帖拓片。他并不练习书法,他只是看,捕捉那笔锋的走势,水墨的速度,连笔的弧度。他细细观瞧,即使酷暑天,身上也凉荫荫的没有一滴汗。这样,到了后半夜,他做利胚的心气就养成了——身体倾,耳朵贴在钢条刀具的另一端,靠听走刀的声音判断胎体的厚薄。此时市声已消,灯火渐暗,猫走在瓦楞上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刀条擦过泥胎卷起飞扬的细浪,瓷泥特有的涩味钻入鼻孔。老葛已经锻炼出这样的本能——无需盯着泥胎反复观瞧,只要耳听手摸,就能判断胎体的厚薄。听一下刀在泥胎上走的声音,如果是“噗”,说明胎体尚厚;如果是“嘶”,说明开始走薄了,越往后,声音变化越是在毫微之间。

⑦午夜,老葛的左手,一直小心翼翼地托举着泥胎,犹如正托举一个脆弱的婴儿。他在这四个小时中喝水,看手机,上厕所,交谈。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节奏和旋律里,如此忘我,直到一气呵成。

⑧利胚成功的喜悦是怎样的?老葛说,形同十二岁那年的春天,在油菜花田里伸出手去,一只蝴蝶停在他的手背上。他失去了欢呼雀跃的本能,只是感受那痒酥酥的幸福。

(摘编自中国作家网)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葛前半夜喝茶、读经、看碑帖拓片,是想让心安静下来,养成利胚的心气。
B.第⑥段写“噗”“嘶”的辨别,是为了突出老葛利胚时神情专注和技术高超。
C.第⑦段中连用四个“不”,强调利胚工作所受束缚多,不是普通人能够忍受的。
D.文章细腻形象地描写了老葛利胚的过程,读来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2.第①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清冷孤傲的气韵,并非上品,极品薄胎瓷看上去有一种很柔和的暖,“微微冒汗”。
4.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磨刀?请简要分析。
5.如何理解老葛“利胚成功的喜悦”?
昨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华南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夏夜听书

邵衡宁

①小时候每到暑假,我就会被送回苏北老家。记忆里,那时最快乐的事情,便是夏夜在打麦场上听苏北大鼓。晚来,急匆匆吃了饭,就换上飘着檀香皂清香的裙子,奔向打麦场。

②唱鼓书的是一位远亲的爷爷,他那时五十岁出头,身材高大,声音沙哑醇厚,会唱《薛仁贵征东》《战君山》等十几部长篇鼓书。天色将晚,待他那特定节奏的鼓点响起,村庄里大人小孩都放下饭碗围拢过来。

③苏北大鼓,说书人唱时,左手敲一副月牙形钢板,右手持鼓槌击鼓,又说又唱,并带有手、眼、身、步的表演,一人饰演多角,真可谓张口可调动千军万马,让人听得惊心动魄。偏苏北大鼓又最讲究悬念设置,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让听书人如痴如醉。我把头仰的老高,也不觉酸疼,恍惚间已不在打卖场,而是置身于那曲折的故事中去了

④开场小帽多是唱文明新风,第一句是文绉绉的西江月待到听书的人来得差不多了,说书人突然鼓点激越、钢板翻飞、声音高亢,仿佛千军万马正扑将过来,刹那间烟尘滚滚。常听书的人知道,这就要书归正传了。

⑤月光如水的打麦场上,辛劳一天的大人们都听得入神,白天辛勤劳作的打麦场变成了休闲放松的场所,说书人直唱得嗓子都哑了,入迷的听书人仍不肯散去,纷纷恳求再唱一段。都是乡里乡亲,说书人辈分又长,于是多唱了一段又一段。说好的唱一晚鼓书,酬劳是五公斤粮食,说书人绝不多要。直到夜色已深,想着不能误第二天的营生,人们才不得不散了场。我也只好回家睡去。梦里有时巴巴盼着听那下回分解,有时又续着未完的故事。

⑥那一部部鼓书,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夏天夜晚,给我们带来那么多欢乐。那些唱得好的鼓书艺人,也成了我们这些孩子的偶像。他们唱的人物,那种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深深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⑦后来,电视机兴起,乡村的娱乐生活渐渐丰富起来,唱鼓书渐渐没了市场。很多乡村鼓书艺人转行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没能再听到鼓书。        

⑧但近来巧遇一位痴迷苏北鼓书的朋友,才知道,有鼓书艺人还在坚守着鼓书阵地,他们求新求变,推出了琴鼓联台,有的还把演出场地搬到了网络上。苏北大鼓也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人称大鼓状元的苏北大鼓非遗传承人牛崇光,近年还成了网红主播,拥有10多万粉丝。

⑨如今,我闲来会在网上听听苏北大鼓,有时也会听听家乡的民间小调。那些熟悉的乡音,让我有种找到根的亲切。进而,我又找出家乡的县志,细细研读。故乡文化像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润泽着我的身心,让我常忍不住赞叹:父辈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原来还有这么多丰厚有趣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发掘、传承。

⑩我们一家离开故土多年,年已八旬的母亲和妹妹住在一起,每每说起故乡,格外想念。那日我和妹妹视频通话,突然想起牛崇光唱的长篇鼓书《无艳春秋》,赶紧找出让妹妹放给母亲看。那熟悉的鼓声一敲响,视频那端的母亲就落泪了,在白发暮年,母亲终于又听到了她年轻时痴迷的鼓书,听到了夏夜打麦场上熟悉的吟唱……

1.作者开篇回忆道:“那时最快乐的事情,便是夏夜在打麦场上听苏北大鼓。”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2.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我把头仰的老高,也不觉酸疼,恍惚间已不在打卖场,而是置身于那曲折的故事中去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待到听书的人来得差不多了,说书人突然鼓点激越、钢板翻飞、声音高亢,仿佛千军万马正扑将过来,刹那间烟尘滚滚。(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3.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文章结尾段画线句的作用。
4.流布于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苏北地区的说唱鼓书,为我们演绎了精湛的民族技艺,传承了多彩的地域文化。你的家乡也一定有让你印象深刻并为之自豪的民俗活动,请仿照下列任意一个文段,描写一个活动场景,80字左右。
文段一:

苏北大鼓,说书人唱时,左手敲一副月牙形钢板,右手持鼓槌击鼓,又说又唱,并带有手、眼、身、步的表演,一人饰演多角,真可谓张口可调动千军万马,让人听得惊心动魄。待到听书的人来得差不多了,说书人突然鼓点激越、钢板翻飞、声音高亢,仿佛千军万马正扑将过来,刹那间烟尘滚滚。

文段二: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选自《安塞腰鼓》)

昨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红朵百合

罗瑞花

①当泡桐街的泡桐树下摆满了菜蔬苗和花木苗时,我心里就会激动起来,上班下班,总会停下脚来瞧瞧它们,问问它们的名字、性情。

②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这盆百合像打过九二零的芹菜一样高瘦,七片长长的绿叶,两根圆圆的长茎,几个人在围着赏看,都嫌它太高,走了。

③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这四个花苞两大两小,长在一根长长的圆茎上,十字形相对,两个较长,显出即将开放的架势,另两个相对短小,刚打苞。更令人憧憬的是在绿叶中还长出了一根矮的圆茎,仿佛一支向上直立的毛笔,笔头长长的,透着点暗红色,我感觉这也将开出一茎美丽的百合。

④戴着斗笠的老妇人走过来,笑着对我说:我只是种菜苗卖,没想到菜园边野生了这几棵花,它们荫了我的菜,抢了菜的肥料,我要把它们卖了。

⑤我被老人逗乐了,买下了这盆百合,淋着雨把它抱回了家。

⑥这个暗红色的塑料盆实在太不配我的红朵百合了。我在阳台上找来一个黑底描金的陶盆换上,捧着它摆到阳台的花架上,摆到窗口的桌子上,都觉得高了,又挪到玻璃茶几上与小金鱼缸排在一起,终于觉得妥帖。于是,端着饭碗看它,捧着茶杯看它,甚至握着阅卷笔看它,越看越觉得它就该这样高挑,可以不必弯腰,彼此平视。

⑦改完学生考卷已是晚上零点,家人都睡了。我开了客厅的灯去倒茶,发现茶几上的百合竟然也没睡,那个大的花苞优雅地绽放了。我兴奋地跑去告诉爱人,爱人说他关灯的时候还没见它开啊。噢,我的百合,你是等客厅的灯关了后才开的吗?你是害羞吗?我欣喜不已,睡意全无,坐在百合身边看它。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是谁在吹呢?应该是百合自身的生命力吧。即使今天被老妇人卖了,被我移栽了,也阻挡不了它的蓬勃,花的开放是没有理由的,它只为开放。

⑧我想起夜惜衰红把火看的白居易,想起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苏轼,还有那个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的川端康成,不禁笑了,只要花开就没有寂寞。在这静谧的夜里,花朵绽放得更肆意了,每个花蕊都带上了黄粉,那朵将开未开的花又吹大了点,花瓣没先前那样黏得紧了,有一处已松开,看来,今晚,它是一定要开的了。另外的两个花苞也像两根小蜡烛一样向上挺起,焕发着生命力。

⑨早晨醒来,我直奔百合。呀,第二个红朵真的开了,和第一朵仿佛双胞胎一样,开在花托的两边。我兴奋地回到卧房找来手机,先给整株百合拍照,再给那两个红朵来个特写,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

⑩太阳从窗格射进来,我忙把百合搬到窗前的桌子上,我已经明确地感觉到它在积蓄力量准备开第三朵了。它是多么知道安排自己呀,它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

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

1.围绕“红朵百合”,“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发现红色花苞,(       )——花苞夜间绽放,(       )——在百合身边,(       )
2.品析语言。
(1)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处引用诗文的作用。
4.你对文末“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昨日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飞达路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品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有人说:“漫漫人生路,有无数的选择,但紧要处只有几步,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中的保尔·柯察金就常常面临人生的紧要“选择”。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保尔选择了“这条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认识主人公人物形象时,会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看法。

甲:他是一位革命英雄。他更多的是自己时代价值观念的盲从者:按时代强大指令来生活和奋斗,身不由己地陷入一种极度亢奋的狂热里。他只属于他的时代。

乙:他是一位生命英雄。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向种种磨难宣战,从不向困难妥协。他是一个具有永恒生命力的英雄形象。

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昨日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尊

周海亮

那是一段令他刻骨铭心的日子。

他失去工作,身无分文。他认为城市里,纵是一条狗也比他活得幸福。因为狗可以乞讨,他不能。因为狗没有尊严,他有。

他开始捡垃圾。纸箱、啤酒瓶、香烟壳、食品包装袋……所有能够换成钱的东西,他都捡。在夜里,他将头深深探进臭气熏天的垃圾箱,他泪流满面。在夜里,他像一条落魄的狗。也只能在夜里,因为他不敢将自己暴露在别人的视线中。

每天都有收获。其中一个垃圾箱,更是一个富饶的宝藏。那里面有成箱的空易拉罐、成捆的旧杂志、坏掉的铝盆铁锅、奇形怪状的玻璃瓶……每天晚上,这些东西会在垃圾箱里静静地等着他。第二天,它们就会变成馒头和咸菜,让他有力气在这个城市里继续奔走。

后来他发现一个问题,似乎,这些东西是有人故意放在那里的。它们总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出现,它们摆放整齐,就像夜市上精心摆置的小摊。夜里他偷偷观察,果然见到一个男人将一包垃圾规规矩矩地放好,然后躲到远处,静静等待。

他知道男人在等他。

他感激那个男人,可是他有被伤害的感觉。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想放弃那些东西,强烈的饥饿感又让他一次次将那些东西捡回来,然后变成馒头、咸菜……他暗想,假如他将来发达了,一定要回来好好感谢这个男人。他会成百成千倍地偿还,他相信他完全可以做到。

后来他真的发达了,资产足以买下一条街。他想到了报恩。

他回到当初租住的小区,他见到了男人。

他知道,现在的男人,生活得并不容易。

似乎那个家至少二十年没有装修,地板翘起了角,水龙头嘀嗒嘀嗒地滴着水。老式的家用电器,老式的厨房用具,老式的沙发和桌椅,男人似乎仍然生活在十几年以前。不必自我介绍,男人一眼将他认出,简单聊了几句,便聊到了从前。

他说:我知道那些东西是您故意放进垃圾箱的。我知道当初您在顾及我的自尊。

⑬“是的,我在顾及你的自尊。男人说,那时我生活得尚好,可以送你一点多余的东西。我知道它们虽不值钱,但也许可以帮你撑过那段日子。

⑭“您的确帮我撑过了那段日子。他说,如果没有您的暗中相助,我也许早就回到了乡下。那么现在,我就不再是一个企业家,而是一个乡下的羊倌……”

⑮“我在报纸上见过你。男人说,我知道你现在很有钱。

他笑笑,说:这些年,我过得并不容易。您知道,白手起家,这有多难……”

⑰“你不是白手起家。男人说,我知道那个花瓶即使在当时,也最少值十万。

⑱“花瓶?他感到疑惑。

⑲“是啊。男人说,你离开的前一天,我在给你收拾废品的时候,将那个花瓶也装进塑料袋,放进垃圾箱。那时我并不知道一个花瓶能值那么多钱,否则我也不会把它当成废品……”

⑳“可是我没有捡到花瓶……”

㉑“你捡到了。男人说,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元朝的花瓶,值很多钱……”

㉒“可是我真的没有捡到花瓶。他说,如果捡到了,如果我知道它很值钱,我会还给您的……”

㉓“你不会。

㉔“我会。

㉕“那你为什么第二天就搬走?

㉖“因为我找到了工作……我要住集体宿舍。

㉗“那你怎么会发达了?

㉘“两年以后我与朋友合伙,赚了点钱。然后我开始单飞,资产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㉙“是因为你卖了花瓶,才有了本钱……”

㉚“根本没有花瓶……”

㉛“谁信?你白手起家,这么短的时间就腰缠万贯,谁信?你卖掉了那个元朝的花瓶……”

他久久地盯着男人,内心慢慢地涌出一丝丝凉意。很显然男人说谎了。他记得很清楚,那天,男人放进垃圾箱里的那个塑料袋里,根本没有花瓶。他绝不会漏掉。那段时间,每一天,他都将那个臭哄哄的垃圾箱翻个底朝天。

他低下头,不再说话。他在那里安静地坐了一会儿,起身离开,放下他带来的很大一笔钱,这笔钱,远远超过那个花瓶的价值。

他告辞,离开。走到门口,他扭头,看着呆立在那里的男人,认真地对他说:你的确伤害了我的自尊。却不是以前,而是现在。

——摘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1.补充小说的情节

(     )顾及自尊(     )伤害自尊(意近即可)

2.赏析下面语句,按要求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因为狗可以乞讨,他不能。因为狗没有尊严,他有。(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2)走到门口,他扭头,看着呆立在那里的男人。(为什么男人会“呆立”?试简要分析男人此时的心理状态。)
3.试分析“男人虚设花瓶”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说说文中的“他”和“男人”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
昨日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9 . 下列有关《简·爱》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罗切斯特说自己要和英格兰小姐结婚,并且要简·爱离开是想想试探简·爱的心意。
B.简·爱虽然相貌平平,但她身上有强烈的魅力和美感,我认为是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丰富、明确、坚定的个性,追求平等和尊严不择手段等,都可圈可点。
C.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四个主要地方的生活,这四个主要地方是:舅妈家里、雷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
D.简·爱的两个基本动机是;一是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二是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主角

刘力勤

①没有不想当主角的演员。

②谭四的梦想就是在舞台上当主角。

③为了当主角,谭四真是吃够了苦。唱腔表演的那份苦先不说,我们说说练功吧。练毯子功时,他翻、腾、扑、跌、滚、摔,经常弄得鼻青眼肿;练把子功时,刀、枪、剑、戟、斧、钩、叉、棍,有几次差点儿被对练戳瞎眼睛。苦尽甘来,他终于练出一身好本事,小快枪、大快枪、小五套、大刀枪、双刀枪、十八棍等,每一样都精益求精、炉火纯青。

④这样的好苗子自然是担当主角的人物。但他到了剧团后,一直都在跑龙套,连个有分量的配角都没扮演过。

⑤这事怨不得老团长,老团长是真心喜欢他、欣赏他,也安排他担任了几个大戏的主角,可惜他都不适应,老团长又安排他担任有分量的配角,他还是不适应。怎么说呢,在舞台下他的表演收放自如潇潇洒洒,可一登台就完了,一招一式一本正经,程式古板缺少灵动,硬腔硬斗做功难受。老团长爱戏如命,只好狠下心让他去跑龙套。心想,跑跑龙套练练胆,兴许就好了。谭四也毫无怨言,台上跑龙套,台下练主角。台下的主角练得倒是很有特色人人叫好,待到带彩走台时铜器一响,他就乱了阵法,连个龙套也跑得叫人不敢恭维。用他的话说,他终于没有辜负老团长的失望,彻底失去了登台唱主角的机会。

⑥但他还是想在舞台当主角。

⑦剧团红火几年后,他就很少演戏了,不说演主角,就连跑龙套的机会也没有了。老团长带人外出跑歌舞团时,他干脆请了长假不上班了。

⑧谭四能吃苦,和媳妇在县政府对面开了一间凉皮店。谭四勤快,店面收拾得清清亮亮,很是干净。他家面皮子蒸得软和又筋道,吃凉皮的人很多,我也常常去他店里吃凉皮。每次去了,都是他亲自制作,他把一撮儿豆芽、一撮儿黄瓜丝、一把油光发亮的面皮,放在一个油润润的水瓢里,唰唰唰三勺盐、唰唰唰三勺醋,然后把水瓢凑近那个硕大的辣子碗,捞起三根面皮在辣子碗里一蘸,辣子油便跟着跳进水瓢,接着再舀一勺辣子倾入水瓢,再掂起水瓢抖几抖,一盘美味可口的凉皮就做好了。

⑨我说:凉皮你都能玩儿得像行为艺术,舞台上咋就……咋就……”

⑩谭四说:我也说不清呀,我也劝自己要好好表演,添光彩。可铜器一响,我的手脚就好像不是自己的了,不听使唤。

⑪我说:不过也好,主角也没戏演了,咱在生活里当主角。

⑫谭四说:我还是喜欢在舞台上演主角。

⑬他真的还想在舞台上当主角。买煤、买米,磨米浆、蒸皮子,切皮子、拌皮子,擦桌子、抹板凳……一天忙到晚浑身疲倦,而谭四还要继续练功,唱功、毯子功、把子功……他每一项都不偷懒,总想着有朝一日再上舞台唱主角。

⑭谭四又回到剧团,继续实现他的主角梦想。可是再有机会上台时,他还是当不了主角,本身的毛病没有克服不说,现在的舞台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他们玩的都是颠覆传统的那一套。偶尔轮着他上台跑回龙套,不说别人,连他自己都觉得难受不自在。

⑮待到剧团又招来一批小演员时,别说当主角,连龙套都不要他跑了,新团长让他带薪离职。⑯后来听说谭四离开了瓮城,从此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

⑰十几年过去,在人们都快忘记他的时候,谭四突然出名了,省报用半个版的版面介绍了他的事迹。我们才知道他离开瓮城后,被省城一个有名的艺校聘请当了艺术指导,他在那里不仅培养了几百名的戏剧艺术人才,还培养出两个梅花奖得主、五个戏剧新秀得主,培养出无数个主角……报道说他是主角背后的主角

⑱当我在省城一家茶馆见到谭四时,他惋惜而又自豪地说:我当不上主角,总有人会替我当主角!

⑲那一刻,他的眼里迸发出了一束光。

初一年级准备将《主角》一文拍成微电影,参加学校艺术节展评。你作为导演,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导演说戏】
1.请你将谭四和《台阶》中的父亲形象进行对比,使演员对剧本人物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人物缺憾或代价成就性格相似之处
父亲人老了,身体也垮了。建起了九级台阶的新屋_________
谭四____________

【研讨剧本】
2.在围读剧本环节,饰演男一号的李华同学注意到文中反复出现类似于“我还是喜欢在舞台上演主角”的话,请你帮他分析这些话在文中的作用。
【观影互动】
3.微电影拍摄完成后在班级试映,赵静同学在观影后认为:影片“认真学艺”“开店卖凉皮”“成为艺术指导”的镜头很多,最后介绍谭四出名登上省报的片段却过于简短。请你从详略安排的角度向她作出解释。
4.影片引起了同学们对主人公谭四的热烈讨论,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更支持哪种观点。
张冬:谭四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主角,可到了最后仍未能成为主角,他一定很遗憾吧。
李荣:谭四虽然没能成为主角,但他培养了许多戏剧艺术人才,他们替谭四站在了舞台中央,我想他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
昨日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