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记叙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34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金圣叹对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所展现的叙事技巧非常赞赏,其中有一种技巧被他定义为正犯法

所谓正犯法,就是故意写两个相同或相似的故事情节,却又在具体细节方面显示出不同来,以此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如武松和李逵;或者借此对照主要人物的命运,如江州城劫法场和大名府劫法场。

从以上画横线的两组材料中任选一组,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小说中此种技巧的运用。
昨日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 . 如果名著中的下列人物跨越时空进行“我的金钱观”交流,下面的两句话很可能分别出自谁之口?请结合名著内容说明你的判断及依据。
(1)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2)钱是人之胆,财是富之苗。
A.祥子(《骆驼祥子》)                         B.杜少卿(《儒林外史》)
昨日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像树木一样生长和老去

陈丹玲

在高石坎林场,罗运仙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一棵树。不是杉树,不是枫树,也不是松树。时间正在抽干往昔,她越活越像极了一棵垂柳,垂头,再垂头,弯腰,再弯腰,直到弯曲至根部,低到泥土的高度。身体弯曲而谦卑,那是在叩拜自然,叩拜阳光,叩拜土地。

每年,冬天都喜欢在中国黔东大地上这个叫木黄镇的山沟里来回游荡。低矮昏暗的木房子里,罗运仙坐在土灶前烤火。灶前,一堆豆秸秆已经燃烧过了,剩下明明灭灭的灰烬,罗运仙只愿摄取这一点余温。

尽管已80多岁了,罗运仙依旧坐姿端庄,衣着得体。她搁在双膝上的手掌,蝴蝶一样长着醒目的老年斑,这样的黑斑呈现时间冷酷的美。我于是坚信,只有老人才有将记忆皱褶展开的力量,才能在时光的隧道里找到微弱亮光,直到探到所有事情的起点。

起点就是高石坎林场这个圆心,罗运仙一生的年轮都围绕着它旋转。现在,只要她稍微扬高下巴,眯缝眼睛,瞄准时间的某一根细线,就能轻易找到1976年的光景。那番光景是以建厂公社为底板的。在建厂公社的猪场里,罗运仙成天提着一个潲水桶,两条粗黑的麻花辫在胸前背后利落地甩荡,将时光甩得清脆明丽。猪儿们吃得多,耗费大,公社就有人想到一个好主意,说是不如让饲养员把它们赶到高石坎林场,在那里一边护林一边种苞谷红苕,用来喂集体的猪儿。

1977年春天,罗运仙赶着28头猪去了高石坎。去往高石坎的山路狭窄,海拔要比当时的建厂公社高出许多。七岭八弯,遍野苍茫,猪儿们懒懒散散地走动,笨头笨脑地寻觅,罗运仙一路唤着它们向前走。弯曲的山路上,队伍浩荡。

【甲】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土地承包到户,建厂公社的集体被拆散,修建房舍、新造家具、生活燃料等等结实奋进的生活对木材的需求分秒不离。无疑,高石坎成为方圆数十里村民的冲刺目标。三五成群,单兵作战,随着私欲的膨胀,树木轰然倒地,人们手里的利斧在烈日和月光下闪烁寒光……

火热的生活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很多人出走的方向。林场里很多人都离开了,投入生活火热的怀抱,只有罗运仙和少数几个留了下来,留在树木们的身边,留在那些灌满孤寂时光的弯曲山路上。在几十年的护林岁月里,感应天地秩序和四季轮回,罗运仙仿佛能听见每一个自然生命的吟唱,听见上苍留在所有生命里的余音袅袅。

事实上,如今在中国版图的任何一个地方,我们已经隐隐感知了某种觉醒的愿望。因为在一些城市,我们与蓝天、绿树的相见已经越来越少。曾长期伴随我们的树木、飞鸟和野兽,它们飞翔、盘旋、俯冲、奔跑和嬉戏的形象太容易变成一张张钞票。猎手过于精明和冷酷,他们设置陷阱或者暗藏、伏击、引诱,将自然界里的亲友们一一杀害和出卖。人类变得异常孤独,异常空虚。

看着高石坎七弯八岭、苍茫广阔的林场,罗运仙的内心是复杂和沉实的。站在时间的远处,老年的罗运仙看着高石坎,看到了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生活,看到了深藏于这种生活里的幸福和安慰。当然,几十年的护林工作,她也将那些现实之中骚动不安的、带着野心和恶的人物排斥在画境之外。

儿孙们是无法忍受来自林场的沉重与沉寂的,早已在山下的镇子上安家生根。在镇子的街面上,一些青年人蹲在门口,无所事事地抽烟,他们根本不像父辈那样辛勤劳动,根本不想到庄稼中间去锄地,而是只想不劳而获地过上好日子。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想法以及生活。罗运仙的劝说和不解成为格格不入的音符,在街市的空气里显得浑浊和模糊。一个护林老人时常感受到与眼前生活的剥离,感受到暗处的不屑眼神和口气。

【乙】《诗经》: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也许,是该停下来休息了。罗运仙额上深深的皱纹像波浪一样摇动,里面仿佛映着林场的倒影。她告诉来到这里的人们,和丈夫一样,林场部早早地为自己打造了一口寿木,用的是林场的木材,看上去很宽大,隔上一段时间儿孙们就会用红油漆涂刷一遍。人生最后的归宿,和一辈子守护的林场有关。说着说着,罗运仙便有了从未有过的尊严和荣光。

到现在,88岁的护林员罗运仙依旧与儿孙们分开,独自留在高石坎林场。她曾从土地里获取粮食,也曾在野花盛开的山野上获取爱情,她的世界宁静有序,痛很清晰,爱恨也简单纯粹。

天地苍茫,山风劲吹,偌大的林场,一点也不吵闹。寂静生机。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阅读全文,梳理信息,补全罗云仙的人生时间轴。
1976年,在建厂公社喂猪——1977年(     )——上世纪80年代初(     )——至今(     )
2.文中甲乙两处的引用富有意蕴,请任选一处赏析。
3.请联系上下文,思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身体弯曲而谦卑,那是在叩拜自然,叩拜阳光,叩拜土地
(2)人类变得异常孤独,异常空虚
4.文学社准备在校刊上开设“青春无悔”人物故事专栏。本文是否可以被推荐给文学社?请结合原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谈谈你的观点。
材料一:

罗运仙,197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赶着公社的28头猪攀上高石坎林场,开始了长达40年的巡山。至今,88岁的老人仍然生活在山上,以微弱的体力守护着山林,守护着一份融入生命的责任……

材料二: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一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4 . 青春精神,由青春人物彰显。美术社准备设计系列人物海报,请你仿照示例,在下列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位,为其设计海报主题词,并结合书中人物经历说明理由。
示例:江姐《红岩》

我为江姐设计的海报主题词是信仰,我的理由是江姐对党和革命的事业无限忠诚,她坚信胜利属于我们的党,为了理想不怕牺牲。江姐的经历启示我们,应该坚定信仰,逐梦前行。

备选人物:A.孙悟空《西游记》        B.祥子《骆驼祥子》        C.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我为_____设计的海报主题词是_____,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一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5 . 班里开展“阅读经典名著·汲取精神力量”读书活动,小语做了梳理,请你帮忙完成空缺的部分。
作品人物情节分析
《西游记》唐僧困境: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唐僧受八戒挑拨,逐走悟空。后来唐僧三人行至黑松林,被黄袍怪捉住, 陷入困境。
突围:猪八戒用激将法激悟空去降妖,悟空救出唐僧。
感悟:(1)_____
《骆驼祥子》祥子困境:祥子刚开始拉车时为了多赚一些钱,冒险拉车出城去危险地带,结果在途中被十来个兵拉去当壮丁,车也没有了。
突围:(2)_______
感悟:做事应当明智考虑、妥善处理,不能心存侥幸,明知有问题还以身犯险。
《水浒传》林冲困境:(3)________
突围:幸有鲁智深暗中保护,在野猪林相救,林冲才幸免一死。
感悟:面对欺压,一味屈辱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树上有鸟巢

①屋前场坪上的榕树,是巴爷十多年前栽下的。如今,榕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上筑了许多个鸟巢。每天清晨,树上的鸟儿醒来时,巴爷也跟着醒来,一边听着鸟儿婉转的歌声,一边穿衣起床。他打开房门,鸟儿也从鸟巢里飞出,冲着他鸣叫。

②傍晚,鸟儿在归巢的路上,见巴爷还在地里干活儿,便发出一声声呼唤,仿佛是在提醒巴爷该收工了。巴爷就伴随着鸟儿扑棱棱的扇翅声,和鸟儿一道回家。

③那天,巴爷的儿子带来一个买树的人。儿子向巴爷介绍,买树人是镇上有名的王老板,家里建了新宅,想买下这棵榕树,栽到他家新宅旁,价钱上不会亏待咱们。

④巴爷听了,表情冷漠。王老板没在意巴爷的冷漠,兴致勃勃地打量着那棵榕树。榕树生机勃勃,状如巨伞,郁郁葱葱,若能把这样的好树移栽到自家的新宅旁,那多好。

⑤儿子问王老板:你出什么价?

⑥王老板说:四千块钱怎么样?

⑦儿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棵榕树竟然能卖四千块钱,儿子低声和巴爷商量:爹,王老板出四千块呢,卖给他吧。

不卖。巴爷脸色阴冷地说。

⑨儿子的脸也阴了下来,看一眼王老板,王老板的神情有些尴尬。不过他很会调整情绪,脸上很快就泛出笑容,说:大叔,要不,再加一千?

⑩巴爷的脸仍然冷得像冰,说:就是加上一万,我也不卖。

儿子急得大叫:爹,你为什么不卖?

巴爷说:树上有鸟巢。

儿子急得顶撞:有鸟巢就不能卖了?鸟巢又不是你的家!

⑭“鸟巢不是我的家,可它是鸟儿的家啊,把树卖了,鸟儿可就没家了。巴爷望着树上的鸟巢,眼神坚定地说。

王老板心里咯噔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巴爷也不再说话,蹬着三轮车出了门,他每天都去镇上拾废品。

有一天,巴爷拾破烂,走到了一座很气派的新宅前。宅前宽敞的大坪上,有一片特别显眼,好像是挖过坑,后来又填平了。巴爷想,这新宅不会是那个王老板的吧?这个填平了的坑,可能就是为他家那棵大榕树挖的。这样想着,巴爷心里就觉得有点儿对不住王老板了。没想到,王老板从宅子里走了出来。巴爷见了转身便走。

王老板叫住了巴爷,说:大叔,你留步,我有话跟你说。

有什么话要跟我说?是不是还惦记着我家那棵榕树?巴爷看着走过来的王老板,心里犯了嘀咕。

王老板的目光落在了三轮车里的破烂儿上,嘴巴动了动。巴爷的嘴巴也很敏感地动了动,仿佛在说,王老板你是不是想说,我拾几年破烂儿,也抵不了卖一棵树?告诉你,哪怕拾十年破烂,我也不会把树卖给你。

巴爷斗气似的看着王老板,等着王老板把那句话说出来。

王老板却说:大叔,从你家回来后,我反复琢磨,为了鸟儿,一棵树卖五千块钱你都不动心,你为什么会这样呢?

巴爷激动起来,对王老板说:我年轻时是村里的护林员,长年累月守在大山里,只有鸟儿和我做伴。我走到哪里,鸟儿就飞到哪里,鸟儿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后来我不当护林员了,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屋前屋后栽下树木,希望能把鸟儿引来。第一对鸟在榕树上筑巢时,我就想,这对鸟儿就是在大山里和我相处过的朋友,它们是来寻亲的。

王老板听了,连连点头,说:我被你对鸟儿的深情感动了,一回家,就把挖好的树坑填平了,我不该打那棵榕树的主意。

巴爷笑了,说:王老板,谢谢你听我把话说完。明天,我给你送几棵树苗,用不了几年,它们就会长成参天大树,也会有鸟儿来树上筑巢,鸟儿也会把你当成朋友。

王老板听了,说:太好了。你先进屋喝杯茶吧,不然我怎么好意思要你的东西呢。

巴爷摆手说道:天色晚了,我得赶紧回家。不然,那些鸟会着急的。说着,骑着车乐呵呵地走了。

(选自2023年第7期《小小说选刊》,有改动)

1.小说围绕“巴爷和榕树上鸟巢的故事”展开叙述,请按照故事情节发展顺序将下表补充完整。   
情节巴爷态度/心情
儿子介绍买树人冷漠
王老板加价买树脸冷如冰
王老板叫住了巴爷, 巴爷诉说不卖树的原因(1)_______
(2)_______愉悦高兴

2.小说主要人物是巴爷,但作者还用大量笔墨刻画了王老板的形象,有什么用意?
3.文中的“鸟巢”承载着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概括。   
4.参考下表,分析本文设置悬念运用了哪种方法,并说说其效果。   
设置悬念的方法示例
叙事的延迟《故乡》中母亲与“我”的谈话一开始就提到闰土, 却一再延迟闰土的出场, 造成悬念。
调整叙事顺序《我的叔叔于勒》没有以于勒糟蹋钱被送往美洲作为故事的开端, 而是从全家人期待他回来开始叙述, 制造于勒为什么迟迟不回的悬念。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追光的孩子

①宋家湾在山沟西面,马喇小学在东面。出村口,沿着小路到了大路,顺着小河一直往东,走上约一个小时就到马喇小学了。儿时上学放学路上的趣事窘事多多,都令我怀念无比。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追光的日子。

②太阳在院坝里撒上薄薄的光辉,却不见太阳的脸颊。伴着晨雾,伴着露水,我追着太阳柔和的脚步一路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太阳在学校尖山子那边的山头露出来,一点点蹭出来,像是诱惑我快步走到学校。我小跑起来,想和太阳比比谁跑得快。到了学校后,有时我站在阳台上读书,抬头看着太阳越爬越高,有些晃眼睛了便拿手遮住阳光,低头看书时,那些字也变得迷离起来。

③轮到我们班打扫校园卫生,一群孩子便拿着扫帚在校园里挥舞起来。早晨的阳光轻柔得很,像是给操场铺上细软的薄毯,那些细碎的阳光在花坛的兰草花、美人蕉上跳着舞。有时我看这些跳舞的阳光,竟看得发呆,直到身边的小伙伴叫我才回过神来,有时我和小伙伴打闹,争相踩对方的影子,一个踩,一个躲,真是童趣无穷。

④太阳在学校上空一寸寸地挪着脚,我们也一节节地上着课。下午放学时,太阳又偏到我回家的方向,往白溪盖山上去了。它依旧是炽热的样子,却不如中午那么威猛了。或许,太阳也和我一样上了一天的学,有些饿了,有些累了,想回家吃饭吧。追着落山的太阳,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肚子里咕噜噜响着。不知是何时开始,追着太阳回家的我,竟有了淡淡的哀愁。我开始感到惆怅,好像在落山的太阳里明白了些什么。

⑤哦,是时间,是消逝的时间,是消逝的光阴永不再来。体会到这一心绪,我仿佛一夜长大了,我越发珍惜起每一天的日子来,认真地读书写字,认真地放牛、做家务。很快到了六年级,我们下午要补上一节课才能回家。等我走到校门口的河堤上仰望回家方向,太阳仿佛已经先我走了一截路了,我赶紧飞奔起来。我还得回家吃晚饭然后写作业呢。是的,我跑得飞快想比太阳先回家。上学的路上,我也飞奔起来,我想早点到校多背课文,再检查数学题目,我想考得更好,去城里读中学。就这样追着太阳上学放学,很快我迎来了小学毕业。

⑥我坐着汽车离开了镇上,那天没有阳光,阴沉沉的。我有些闷闷不乐,太阳也不来送送我,真不够意思。等我到了城里,一轮明晃晃的太阳冲我嘻嘻地笑着,仿佛在说雨儿,欢迎你来到城里生活。我开始了在城里追光的学习和生活。在人民中学的日子,那些从树梢上升起的朝阳,那些蓬勃生机的朝阳,那些酡红如醉的夕阳,那些面色惨白的夕阳,陪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青春。

⑦后来偶然读到了林清玄的文章,他也曾追逐太阳,想要跑赢光阴,令我感触不已。我想到了儿时的自己,那个追着太阳奔跑的孩子。现在,我明白了人生就是一场追光奔跑的游戏。追着太阳跑去上学,想要跑进城市读书。跑着跑着,我从童年跑进了少年,跑进了青年,不变的是一颗追光的心。跑过忧伤和黑暗,我跑进了一个叫做文学的世界,渴望用稚嫩的脚步留下点点印记,有时懈怠沉闷,我就想起追光的日子,它们在我心里照出一片神奇光明的天地,我在光束下跳着舞,心情也变得灵动起来。

⑧这些年我回到老家,自然而然地仰望尖山子和白溪盖山头,它们是太阳与我见面和告别的地方。凝望它们,我仿佛又看见了曾经那个追着太阳奔跑的小女孩,那个黑黝黝皮肤的清瘦的小女孩。我在生命的旅程上时而缓行,时而奔跑,在文学的世界里追逐着,渴望着。我愿永远做个追光的孩子,向着爱与暖的所在奔去。

散文阅读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赏读《追光的孩子》。
(1)初读·学贵有疑:下面是自主探究中同学提出的问题,请把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写下来。不少于50字。
第④段中作者说:“不知是何时开始,追着太阳回家的我,竟有了淡淡的哀愁。我开始感到惆怅,好像在落山的太阳里明白了些什么。”请你说说为什么作者“有了淡淡的衰愁”
(2)精读·学贵有法:下面两句话从不同角度对本文做了点评。请你任选一句,围绕它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50字)

◆向光而行,做自己的追光者。

◆唯有真情最能打动人心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玉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辰州途中

沈从文

①小船去辰州还约三十里,两岸山头已较小,不再壁立拔峰,渐渐成为一堆堆黛色与浅绿相间的丘阜,山势既较平和,河水也温和多了。两岸人家越来越多,随处可以见到毛竹林。山头已无雪,虽尚不出太阳,气候干冷,天空倒明明朗朗。小船顺风张帆向上流走去时,似乎异常稳定。

②但小船今天至少还得上三个滩与一个长长的急流。

③大约九点钟时,小船到了第一个长滩脚下了,白浪从船旁跑过快如奔马,在惊心眩目的情形中小船居然上了滩。小船上滩照例并不如何困难,大船可不同一点。滩头上就有四只大船斜卧在白浪中大石上,毫无出滩的可能。其中一只货船,大致还是昨天才坏事的,只见许多水手在石滩上搭了棚子住下,且摊晒了许多被水浸湿的货物。正当我那只小船上完第一滩时,却见一只大船,正搁浅在滩头激流里。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激流带走了。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追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一会儿,人便不见了。这个滩共有九段。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

④小船上第二段时,河流已随山势曲折,再不能张帆取风,我担心到这小小船只的安全问题,就向掌舵水手提议,增加一个临时纤手,钱由我出。得到了他的同意,一个老头子,牙齿已脱,白须满腮,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光着手脚蹲在河边那个大青石上讲生意来了。两方面都大声嚷着而且辱骂着,一个要一千,一个却只出九百,相差那一百钱折合银洋约一分一厘。那方面既坚持非一千文不出卖这点气力,这一方面却以为小船根本不必多出这笔钱给一个老头子。我虽立即答应了不拘多少钱统由我出,船上三个水手,还是一面与那老头子对骂,一面把船开到急流里去了。见小船已开出后,老头子方不再坚持那一分钱,却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自动把背后纤板上的短绳,缚定了小船的竹缆,躬着腰向前走去了。

⑤待到小船业已完全上滩后,那老头就赶到船边来取钱,互相又是一阵辱骂。得了钱,坐在水边大石上一五一十数着。我问他有多少年纪,他说七十七。那样子,简直是一个托尔斯泰!眉毛那么长,鼻子那么大,胡子那么多,一切都同画相上的托尔斯泰相去不远。看他那数钱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这人给我的印象真太深了。但这个人在他们弄船人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

⑥小船上尽长滩后,到了一个小小水村边,有母鸡生蛋的声音,有人隔河喊人的声音,两山不高而翠色迎人。许多等待修理的小船,一字排开斜卧在岸上,有人在一只船边敲敲打打,我知道他们正用麻头与桐油石灰嵌进船缝里去。一个木筏上面还搁了一只小船,在平潭中溜着。忽然村中有炮仗声音,有唢呐声音,且有锣声;原来村中人正接媳妇。锣声一起,修船的,放木筏的,划船的,无不停止了工作,向锣声起处望去。——多美丽的一幅画图,一首诗!但除了一个从城市中因事挤出的人觉得惊讶,难道还有谁看到这些光景矍然神往?

(原出自沈从文《湘行散记》,转引自叶圣陶《文章例话》,标题为叶圣陶所加。有删改。)

1.在作者看来,在第二个长滩上碰到的老纤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作具体阐述。
2.文中划线部分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结合全文,怎样理解文中第五段“但这个人在他们弄船人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这句话?
4.本文是一篇旅行记,在文章结尾,作者描写了一幅小小水村如诗如画的生活景象。从全文看,这样安排有何好处?作者的描写有何特色?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课内现代文阅读。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小说通过多次动作描写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
①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②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
③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2.探究选文中“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撒”环境描写的作用,写出你发现的结果。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10 .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囚徒,时代的囚徒!我们并不犯罪!我们都从那阶级斗争的火线上捕来。铁窗和镣铐,坚壁和重门,锁得住自由的身,锁不住革命精神!……”

郑瑾低声对她说:“林道静同志,我必须告诉你两句话,我也许活不过今天了。请你以后有机会转告党:我真名是林红,去年十月间从上海调来北平工作。不幸叛徒告密,刚刚工作没多久就被捕了。我没有辱没党,尽我一切力量斗争到最后……我希望党百倍扩大红军,加紧领导抗日斗争,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亲爱的同志,也希望你坚决斗争到底,争取做个坚强的布尔塞维克党员……”

上文出自杨沫小说《青春之歌》。选文体现了该小说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点:__________。小说中“林道静”这一人物形象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________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