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记叙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34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临街的窗

闫耀明

①我把运动鞋递给老人,在他对面的小马扎上坐下来,看他干活。

②老人放下手里的二胡,拿起鞋子,端详。

③我问:您没活的时候就拉二胡,给路人听吗?

④这条小街不大,附近都是住宅楼。老人的修鞋摊在背风向阳的墙边,时常有人在小街上走过。

⑤老人冲我一笑,没有回答。老人的笑让我的心颤了一下,我分明在那笑中看到了一丝羞赧之色

⑥我的运动鞋开了一段线,几分钟便修好了。离开的时候,我冲老人笑笑。因为直觉告诉我,我遇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老人。我向修鞋摊走去的时候,远远地听到了老人的二胡声,那声音婉转、悠扬。

⑦又一次去老人的修鞋摊,是半个月以后,我休息。我迈着有滋有味的步子走近那婉转、悠扬的琴声,将手里的皮鞋递给老人,然后坐在他对面的小马扎上,看他干活。

您的二胡拉得好。我说了一句没话找话的话,却让老人很高兴。

⑨他抬头看着我说:我年轻的时候,琴声给我带来了很多荣誉呢。那时候工厂经常搞文艺活动,我表演过二胡独奏,还在乐队里与工友们配合,为演唱者伴奏。从领导到工友都可佩服我呢。不瞒你说,我靠琴声,拉开了一个姑娘的心扉。

是呀,恭喜你。我说。老人的兴致很高:我是机械车间的工人,工作服上总是油腻腻的,可我的琴声,把那油腻腻都打扫干净啦。那个姑娘爱上了我。那可是厂里数得上的漂亮姑娘呀。

是呀,恭喜你。我说。转眼,老喽。老人自嘲地笑笑,低头修鞋。我说:但您的琴声一点不老。老人一下子抬起头,看着我,问:真的?我点头:真的。

老人的脸上再次现出带着一丝羞赧的笑你面善,一看就是个文化人。你夸我,我高兴。”“我说的是真心话。我说。那好,那好。老人的笑一直含在他的嘴角。

您没活的时候就拉二胡,给路人听吗?可以招揽生意吗?

⑭老人抬头,认真地摇摇头。我的心又颤一下,感到老人是个不一样的老人,会把一个故事给我听。

⑮我没有说话,等着。老人也没有说话,但他歪着头,冲小街对面的一扇窗努努嘴。

⑯我扭头望过去。那是一扇临街的窗,不大,阳光照不到,却干净、透亮。窗子里面,坐着一个老太太,正隔窗向这边望,脸上满是幸福的笑。

⑰我的心再次颤动起来,因为我感到这个满脸是笑的老太太看上去有些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在哪里见过呢?我却一下子想不起来。

⑱我明白了,老人拉二胡,是给老太太听的,那个在老人的琴声中幸福微笑的老太太,就是被他的琴声拉开心扉的漂亮姑娘。

⑲我看到老太太虽然年龄大了,头发已经花白,但依然漂亮。我说:“你们老两口,好有情调呀。老人的嘴角,一直含着笑。

⑳离开的时候,我在老人婉转、悠扬的琴声中,步子迈得有滋有味。可是,我一下子站住了,回头远远地望阳光下拉二胡的老人,望那扇临街的窗。我想起来了,那个老太太是我的一个患者。为她的耳病,我还和科主任一起会诊过。其实,那个幸福微笑的老太太,什么也听不到。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第17期,有删改)

1.本文结局出人意料,请你依据“悬念→结局”角度,向同学们介绍本文的故事情节。
2.第④段、第⑫段划线句中“羞赧的笑”的含义是否相同?结合文本分析。
3.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独属于你的琴声”更合适,你同意吗?为什么?
4.读完文章,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还是那位老人?请说明理由。
昨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

青石板路

李汉荣

①没有一条路能把我们领回到过去,但是青石板路能。青石板路,它就是过去,你站在上面,就是站在过去的时光里面。

②它青灰色的皮肤上,烙满了各种痕迹。低下头来——如果你是个喜欢凝视的人,你一定要低下头来,在时间面前,你只有低下头,才能看见时间的秘密。

③古老的青灰色石板,它多古老呢?据说它是宋朝的一段路面,够老了吧。现在,你和古老面对面,你和时光面对面,你看见多少细节,都藏在时光的容颜里。

④你看见牛蹄踩下去的凹痕,你看见宋朝的牛、明朝的牛、清朝的牛、民国的牛,嚼着一样的青草,迈着相似的牛步。它们一生重复着上山下山的路,几乎每一天都要经过这段青石板路,它们或许也喜欢这段路吧,因为它们发现:这段路不陡,也不泥泞,这段路上没有追赶和鞭子,这段路不需要它们负重拉犁,青石板上不种植什么,青石板上只需要放松行走,于是它们全都放松下来,也放慢下来。这时,你会从这散漫的蹄痕里,看见那散漫的黄昏、散漫的牛、散漫的夕阳、散漫的古代生活。

⑤你会从众多牛蹄痕之间,看见少许马的蹄痕。那是哪个朝代,这里出过一个进士,他成了朝廷的官人,但是他不习惯匍匐在一堆帽子和官衔里,他想念那被轿子和文牍隔离了的亲爱的南山,他想念月夜里的田园,想念故乡的青石板。他早早地托病辞官,带回很多书,骑回一匹马,马背驮着那个朝代的明月清风和琴棋书画。他回乡办学收徒,授业传道,闲时就骑马漫游,踏雪访梅,寄情山水。你看见那深深浅浅的蹄痕了吗?一匹马行走在一群牛中间,诗书行走在青草中间,儒雅行走在质朴中间,马粪和牛粪都成了庄稼的肥料,马蹄和牛蹄都成了岁月的回声。后来,这里一直延续着办学、读书、吟诗的儒风,是否与那匹马、与马背上的那个人有关呢?你无法考证,但当你低下头来,你看见了马蹄,你听见了在那些霜晨月夜里,马蹄敲出清寂的声音。那个年代远去了,但留下了马蹄,马蹄曾经为一首田园诗押韵,为一个村庄的记忆押韵。

⑥你还会看见什么呢?你不愿从历史的磁场里迅速抽身,你愿长时间逗留在时光长久逗留过的地方。

⑦这时,你看见密集的鞋的印子,布鞋、草鞋、棉鞋、单鞋、绣花鞋、 大鞋、小鞋、宽鞋、瘦鞋——数不清的鞋子们走过去,声音踩着声音走过去,鞋底贴着鞋底走过去。是的,是鞋底,青石板把每一双走过去的鞋底看得最清楚,鞋面是属于人看的,鞋底是属于路看的,看鞋底,这是路的职业。青石板看清了,也记住了每一双鞋底,记住了每一个年代的鞋底,不管是民间的样式,还是官家的样式,不管是细针密线,还是粗针疏线,不管走得慢,还是走得急,不管鞋印是深是浅,不管鞋们有着怎样的鞋面,不管鞋们的目的地是什么,青石板记住了,所有的鞋底上都有母亲的针脚,都有母亲的手纹。世世代代的鞋走过去了,母亲们的针脚和手纹,反复抚摸着青石板,那其实是母亲们的手在反复抚摸。青石板就在母亲们的抚摸里,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衰老,它一直保持着它的青灰色,那最初的青春容颜。

⑧青石板保持着它千百年前的样子,甚至保持着它千万年前的样子——在它没有下山之前,它见过女娲补天,那时候,它是青石山上的青石头,它青灰的眸子映照了女娲的身影;它下山之后,成为一段青石板路,虽然地处偏僻,但是无论显赫的王朝或迷乱的年月,都必须经过这段路才能把那个年代走完,把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走完。青石板是录音的光盘,如实录下了时光的足音和生活的口音,可惜我们还没有破译的技术,更由于我们的耳朵里灌进了太多现代的水泥,我们习惯了噪音的轰炸和谎言的诱拐,我们失去了微妙真切的听力,我们已经听不见时光深处的声音,听不见任何深沉的声音。

⑨此时,我执意从密集的高速路网里逃出,从高速的夹击里、从机械的追赶和围困里逃出,撤退到这段青石板路上,撤退到这段古老的缓慢里。我缓慢地走着,有时就蹲下来,低下头,与时光面对面,凝视,聆听,感到天长地久的岁月,踏踏而来。

1.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小见大,由司空见惯的青石板路展开联想,青石板路引发了作者深远的哲思。
B.第⑤段中进士托病辞官,回乡后办学,骑马漫游,寄情山水。进士形象寄寓着作者的人格追求。
C.“女娲补天”的故事将青石板路的年代追溯到远古时代,突出了它的历史悠久,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本篇散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青石板路上“烙满的各种痕迹”,语言简练雅致,耐人寻味。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这时,你看见密集的鞋的印子,布鞋、草鞋、棉鞋、单鞋、绣花鞋、大鞋、小鞋、宽鞋、瘦鞋——数不清的鞋子们走过去,声音踩着声音走过去,鞋底贴着鞋底走过去。(句中的加点词,能否改成“各种各样的鞋子”?为什么?)
4.作者凝视青石板路,引发了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联系链接材料,并结合全文内容进行阐述。
链接材料:

写作的意义就在于对存在的真相和生命体验作深度呈现和揭示。

——李汉荣

昨日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父亲的脊梁和儿子的后背》,回答小题。

父亲的脊梁和儿子的后背

孙道荣

术后,父亲都是由母亲照顾,我离家远,只能每隔一段时间,回去探望一次。

那天回家,阳光很好,是个少有的暖和的冬日。母亲将我悄悄拉到一边说,自从手术后,父亲就没有洗过澡,平时只能用热水帮他擦擦身子,今天难得天气这么好,让我带父亲去澡堂泡泡。

离家不远,就有家澡堂,病前,父亲常去那儿泡澡。我和父亲,慢慢走着去。

一路上,我在想该怎么办。印象中,长大之后,我就再没有去澡堂洗过澡,更没有陪父亲去过。我们父子俩感情很好,我很尊重他,也有点惧怕他。我和父亲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身体上的接触,我甚至不记得触碰过他的手。而现在,我将要和他单独面对面,还要帮他洗澡。我有点隐隐地担心,不知道怎么做。

脱光了衣服,往浴池走的时候,父亲忽然对我说:等会我自己洗,你放心,我能行。说着,父亲还甩了甩胳膊。洗好了,你来帮我搓搓背,好吗?父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我羞愧地点点头。

我右手缠着毛巾,左手搭在父亲的后背上,慢慢往下搓。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这么亲密地接触。父亲后背上的皮肤松松垮垮,一用力,感觉要被扯下来,而父亲曾经是多么强壮啊。浴池里湿气氤氲,我揉了揉眼睛。

搓到腰部时,手忽然被什么东西磕了下。低头一看,父亲的腰眼上,鼓起几个凸起的骨节,是扭曲变形的脊椎!难道父亲的腰眼受过伤?我轻声问父亲是怎么回事。父亲回头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那是他以前当兵训练时受的伤,这几年忽然加重了。父亲当过兵,这我知道,而他在部队受过伤,我却从没听他讲过。难怪从我记事起,父亲的腰就一直不大好,站的时间稍长,他就得蹲下来。然而,家中所有的重活,都是他抢着做的,父亲一直是这个家中力气最大的人。

帮父亲搓好背,父亲忽然对我说,你转过去,我也帮你搓搓。我坚决不答应,父亲却很执拗,非得帮我也搓几下。

父亲轻而有力地搓着我的后背。搓到右肩时,父亲忽然停了下来:你这个伤疤,是你两岁时,我教你游泳,被水里的一块石头划的。那次,都怪我,没有弄清楚水里的情况,让你受了伤。

我的右肩胛有块伤疤?真没想到,更想不起来是怎么受伤的了。我笑笑,对父亲说,没事,早没感觉了。父亲用手摸摸那块伤疤,然后很小心很轻柔地继续往下搓。

父亲忽然又停了下来,你屁股上的这颗痣,怎么变大了许多啊?说着,还用手轻轻刮了下。我难为情地笑笑。父亲自顾自地说,你小时候,我总和你母亲开玩笑,有了这颗痣,就算你丢了,我们也会很容易就能找到你。

这颗痣,还是结婚后妻子发现告诉我的,以为只有我们两个知道。没想到,父亲也知道,并且至今清楚地记得。对我来说,后背是我最隐秘的地方,我从来看不见它,我的父亲,却了解我后背上的每一寸肌肤。

我是搀着父亲从浴室回家的。大病初愈后的父亲,显得有一点点虚弱,但我的双手触碰到的他的每一寸肌肤,都感受到从他体内焕发出来的从未有过的坚定和温暖。

1.阅读文章,请按照顺序在下面的横线上将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我”陪父亲泡澡→①_____________→“我”发现父亲腰部的伤→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2.文章有些词语看似平常,却情意深沉。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包含的情意。
(1)说着,父亲还甩了甩胳膊。
(2)我揉了揉眼睛。
3.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父亲后背上的皮肤松松垮垮,一用力,感觉要被扯下来。
4.文章结尾说,“我感受到从他体内焕发出来的从未有过的坚定和温暖”,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的“坚定和温暖”?
5.文中的父亲用受伤的脊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用责任与担当为儿子筑起一片天地。但父辈终会老去,少年终会接过父辈肩头的担子和责任。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责任与担当的认识。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

汤素兰

①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是每到年关乘着风雪而来的“陌生人”。

②父亲长年在外省做手艺。因为交通不便利,也为了省钱,他一般都是每年正月初二出门,大年二十八回家。父亲是木匠,他的雕花手艺尤其出色。木匠需要工具,做出来的家具需要油漆,而父亲和他的徒弟们一起干活,一帮男人的头发需要有人剃,于是,父亲又自学成为铁匠、漆匠、剃头匠。

③父亲不仅让我们衣食无忧,也让我的母亲比村里其他女人更早戴上手表,踩上缝纫机,让我们在没有电视机的年代听上了收音机。

④那台收音机的神奇作用,在许多年后显现了出来。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一个关于一只蠢猪的故事——《会说话的猪》。那时的我,猪只会让我想到猪肉,我没想到猪还会说话,有计谋,对我们人类有那么多意见!这个故事令我震惊,让我从此换了一种目光看家里的一切牲畜。也许,我的童话想象就是那时萌生的。

⑤因为和父亲见面少,父亲又寡言,还因为在传统保守的乡下,女儿常被忽视,所以,在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我和父亲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

⑥高中时,我是宁乡七中的学生,而高考考场设在六中。高考前一天下午,学校用一辆辆大卡车把我们送往考点。正是七月酷暑,大卡车没有车篷,乡村公路上尘土飞扬。到达考点后,一身尘土的我们立即扑向水龙头,洗脸,洗手,洗去身上的尘垢。

⑦将自己洗得清清爽爽回到学生宿舍休息时,我才发现,手表不见了!

⑧为了让我考试时能掌握好时间,母亲将她心爱的上海手表摘下来戴在我的手腕上。我在洗脸洗手的时候把手表摘下来放在盥洗台上,离开的时候给忘了。我飞奔回盥洗台,手表当然不在了,谁都说没有见到。手表丢了!

⑨不知道父亲攒了多久才攒够买这块手表的钱,母亲自然对手表格外珍惜。我记起了儿时因为丢失五毛钱而被母亲狠揍的经历。那几天,我白天考试,夜里哭泣,吃不下任何东西。最后一门考试时,我浑身发抖。因为考完这门我就得回家了,我害怕回家。

⑩我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看见了父亲。个子矮小的父亲穿着一件白色衬衣、一条深色裤子,手里拎着几个雪梨,站在那里等我。原来,老师担心我出事,把我丢了手表的事情通过电话辗转告诉了我父亲。父亲从外地赶了回来。看见父亲,我的眼泪再次溢满眼眶。

父亲递给我一个梨。我接过梨,用小得不能再小的声音说:“我把手表丢了。”

“丢了不要紧,再买就是,你吃梨。”父亲说。我咬了一口梨,将清甜的梨汁和眼泪一并吞下。

学校的大卡车已经开走了。我跟着父亲去镇上搭汽车回家。我们沿着河堤走,迎面的是正在西落的太阳,我们的家就在太阳将要落下的大山深处。父亲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旁边是从我家村子里流过来的楚江水。路上,父亲再没有说一句话,甚至没有问我考得怎样。把挣钱和时间看得无比重要的父亲,得知我丢了手表,特意从外地赶来接我回家。我牢牢地记着这件事。这是一个确证——在父亲的心中,我也是重要的。

直到六十多岁,父亲才结束了在外奔波的生活,安居老家。

我毕业后在出版社当编辑,因为写作,有了一点小名气。有一次,母校请我去做讲座,我提前一天开车回家看望父母,第二天上午去学校,讲座结束便回了长沙。后来听母亲说,那天父亲蹬着自行车骑行了三十多里,到学校去听我的讲座。可是父亲到学校的时候,讲座已经结束了,他只看到了欢迎我的横幅。

“他怎么不跟我说?我要是知道他感兴趣,我开车一并带上他就是了。”我抱怨。“他去的时候也没跟我说,是回来后才说的。”母亲说。父亲从未跟我说过这件事,我也未跟父亲提起。但从此以后,我只要出了新书,便会带一本回去给父亲。我编辑了新书,也会带给父亲,让他了解我的工作。父亲接过书,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父亲去世后,在前来吊唁的人群中,有一个从村里考上大学,如今很有成就的年轻人,他对我说:“素姑,我也是读着您的书长大的呢。”他接着说:“我小时候,桂阿公经常到我家来,每次来总是会带一本书送给我。我们乡里的小孩,哪里有课外书看,看书全靠桂阿公。”村里的孩子都叫我父亲“桂阿公”。

原来如此。难怪我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没有看到我给他的那些书。我想起了我童年时代父亲带回的那台收音机。我希望父亲悄悄送给村里孩子的那些书,也像当年的收音机一样,起了神奇的作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从全文看,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2.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我咬了一口梨,将清甜的梨汁和眼泪一并吞下。(从“我”的“眼泪”中读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2)我希望父亲悄悄送给村里孩子的那些书,也像当年的收音机一样,起了神奇的作用。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本文被校报编辑选中,安排在“挚爱亲情”栏目中发表。请结合本文内容,揣摩编辑这样安排的原因。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端午节,全世界都吃粽子》,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节, 全世界都吃粽子

①端午节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有几件事印象深刻。一是抹雄黄(雄黄,矿物,成分是硫化砷,橘黄色,有光泽。用来制农药、染料等,可入药。也叫鸡冠石)。一到端午节我父亲就去药店买雄黄,回来把雄黄用白酒调了之后,在我和姐姐的额头上抹一道,这样就可以让小孩子远离毒虫叮咬,驱邪避害。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祝福和心愿。但我父亲喜欢折腾我,经常用雄黄给我抹个胡子、额头上写个、画个眼镜……印象中小时候的端午节,我脸上画的全是雄黄。自己当时还在想,《白蛇传》中法海让许仙给白娘子喝雄黄酒(雄黄酒,掺有雄黄的烧酒,民间在端午节时饮用),让她现出原形,父亲给我们抹雄黄,该不会也是想让我们现出原形吧。

②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是,我们家端午一定会包粽子。我家包的彩色粽子,先用硬纸壳做成一个粽子形状,然后用彩色的绳子把它缠起来,有大的有小的,弄一串,挂在家门口,挂在我们身上。有时也会用线织的小网兜,装红鸡蛋或者鸭蛋挂在我们身上。

③第三件事是,端午都很喜欢吃五毒饼。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面写到过,小顺跟妞子他们闹着要吃五毒饼。那个饼有点像绿豆糕,用模子里的蛇、蝎子、蜈蚣、壁虎、蛤蟆五种图案,压到饼上面。民间传说小孩子吃过后,就不会被蛇咬、被蜈蚣叮。还有一件事是,我妈妈会用五色的线编成绳子,系在我们的手腕上,或者绑在我们脚腕上。习俗讲,小孩子绑上这个绳子,从端午一直绑到阴历的六月六,等绳子自己断掉后,把它扔进河水里,就可以将毒害都带走。

④这些传统习俗都渐渐消失了,但如今人们开始有意地重寻、重温这样的节日记忆。端午节,最重要的还是粽子。南方与北方的粽子内容不同。北方的粽子通常是甜的,内容比较简单,比如东北就是糯米加红枣。南方的粽子就比较复杂了,嘉兴有肉粽、火腿粽、香菇粽等等;高邮有咸鸭蛋蛋黄的粽子;还有些地方包水晶粽,所谓水晶,就是肥肉丁,因为腌过的肥肉蒸出来以后是透明的。

⑤白粽子,也叫碱粽子,非常好吃。用碱水泡糯米,泡完之后,糯米泛出偏黄的颜色,煮出来的粽子会变成金黄色,有浓郁的碱香。这种碱粽子讲究吃冷的,煮熟晾凉之后放进冰箱,它会稍微有点反生。再取出来时热一下,晾凉,蘸白糖吃。

⑥中国人就是这样,在不同的节日,用美食做情感的交流和传递,这也是对于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延续。儿时有一年端午节,我的父亲母亲去演出不在家,我的外公专门从湖南跑来家里带我和姐姐。那时候物资比较匮乏,外公找不到粽叶包粽子,只好去买粽子,但无奈没有排上队。那天晚上我哭了,哭得非常伤心,对外公说: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就我没吃到。

⑦所以,每当吃粽子的时候,我就想到我的外公,也会想到自己那个时候在哭。现在我四十多岁了,我父亲八十岁了,每到端午节父亲依然还会打电话对我说: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你吃了没有?

1.请概括“我”童年记忆中有关端午节的4件小事(每件事不超过5个字)。
2.下面语句放在文中哪两个语段之间合适?请作出选择并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理由。
各地在粽子包法上也有不同,有些地方会包扁粽子、方粽子, 形状各不相同。我妈妈包的是白粽子,形状简单,就只用一片粽叶,包成锥状。
A.④、⑤段之间            B.⑤、⑥段之间
我选择放在 处(只填写字母),理由是: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那天晚上我哭了,哭得非常伤心,对外公说: “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就我没吃到。”
4.请说说文末“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你吃了没有?”这句话有何作用。
5.请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谈谈你是否认同“传统节日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这一观点, 并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紫藤萝瀑布》, 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

1.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情感,全文可以分为_______花,________花,_______花三部分。
2.文章最后一段“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为什么“不觉加快了脚步”?
3.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4.小语同学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写下了自己的感悟,请你帮他补上一句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人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一样,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七年级开展《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形式内容问题
记作者(1) ________(作者),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
辨人物他是一位爱国的,学识渊博的,富有科学探索精神的生物学家。有知识而勇于探索,永不满足。(2)文段中的“他”的名字是_________
谈理解这场面只是瞬间的事。鲨鱼掉头来,翻转身子,正准备把采珠人拦腰咬断。突然间,我觉得蹲在我身旁的船长忽地站直身子,举着匕首,朝那大怪物扑去,与它展开了顽强的搏斗。(3) 语段表现了尼摩船长____的品质。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8 . 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就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说是这样说,道理也都懂,但是却没有多少人能做得到。

或许有人会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读书也是一样,你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进你的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读书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热爱与坚持。

有人问董宇辉,内卷怎么办?他的回答是:读书,读书破万卷。

别人又问,没钱怎么办?他说,读书啊,书中自有黄金屋。

别人又问,没对象呢?他说,当然还是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呀。

别人又问,气质不好呢?他说,当然是读书,________________。

别人继续问,那个子矮呢?董宇辉笑着说,还是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看了这段对话,不但风趣幽默、巧妙应答,还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既有哲理,又合情理。

在董宇辉的直播间,他能做到成语、金句、典故频出,如数家珍,为网友提供一场场知识盛宴,与他热爱读书不无关系。

关于读书,董宇辉说过:“用一秒能看透本质的人,和一辈子都看不清事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书香浸透的灵魂,和那些从来不打开一本书籍的人,注定人生的精神体验是完全迥异的。”你嘲笑读书无用,他却在降维打击。

读书不是让你考高分,而是让你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读书的目的,不是让你马上取得很大的成就,而是当你被生活打入泥潭的时候,能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如果不读书,你可能活的非常简单开心,然而读书读到一定程度,你看到的境界会完全不一样。读书会在不知不觉中帮你认识这个世界,会悄悄地帮你擦去脸上的肤浅和无知。

1.请结合文章,完成文段中当别人问董宇辉气质不好该怎样时,董宇辉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2.好的文章总能给人以启迪,引人深思。阅读本文,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积累,围绕“读书的意义”,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明确;②论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欣赏课上,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永远的仙人掌》,请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永远的仙人掌

刘德刚

①爷爷从讲台上下来的时候,我的父亲刚满十八。爷爷对我父亲说,你必须得去代课,鹰嘴岩小学是离不得人的。年轻气盛的父亲有他自己的理想,磨蹭着,没有立马行动,爷爷暴跳如雷,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父亲没能拗得过爷爷,到乡中心校去报到了。

②一座山翻过来,一条河出现在面前。好不容易来到河对岸,一座更高的山出现在父亲面前,跋山涉水,约摸三个小时后,夜幕袭来,父亲早已是一身汗水,鹰嘴岩小学终于出现在面前。学校的王校长,顶着夜色在校门口耐心地等待我的父亲。父亲问,学校一共就我们两个人?对,王校长说,以前是跟你爸爸一起,你子承父业,了不起啊。父亲叹了口气。

③昏暗的灯光下,我的父亲和王校长一起,支起铁锅,架起柴火,煮了一碗面条。王校长说,这就算是你参工的第一顿饭了。父亲没说什么,只是在他用筷子翻动面条时,才发现,面条最下面,还有两个香喷喷的煎鸡蛋,一种朴实的感动,就悄然涌进了我父亲的心头。

④第二天,父亲开始了他第一天的教师生涯,周围的群众听说前几天退休的那个刘老师的儿子又来代课了,都跑到学校看来了。王校长说,人家小刘是高中生,你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哪儿是不放心嘛,有人说,我们就是想来看看,顺便看看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了,没了,父亲说,挺好的。听了这话,大家才放心了一样,留下衣兜或裤兜里装着的两个鸡蛋,或是两把绿豆,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学校。

⑤后来,父亲对王校长说,学校是不是该栽点花草,漂亮一些。王校长叹口气说,这山高缺水,土地贫瘠沙化,连好一些的花都是留不住的。

⑥父亲抬起头看见,王校长的眼里,隐隐有一种失落。父亲听得出来,王校长所说的好花是留不住的,应该是什么意思。那这样吧,父亲说,不栽名花,栽那些好养易活的花草,就能留住了。王校长笑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千沟万壑的皱纹如水纹般一圈圈荡漾开来。

⑦在父亲的努力下,学校有了花台,有了唯一的花草——仙人掌。仙人掌不择条件,放到哪儿都能存活。伴着琅琅书声,它悄悄拔节生长,几个月后,在仙人掌的顶端,竟然有了好几朵骄傲开放的小花。

⑧一年后,王校长问我父亲,你还代吗?父亲一头雾水,说,当然还代,教书挺好的,不代,这里的孩子怎么办?王校长握住我父亲的手,哽咽着说,谢谢。时光如梭,转眼,父亲在鹰嘴岩村小扎根有三十年了。

⑨一年前,我高考落榜,心灰意冷,打算到南下打工。留下来,父亲说,同我一起,到鹰嘴岩村小去。我抬起头,第一次,真的,二十年来,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端详着我的父亲。父亲老了,不知何时,他的鬓角开始有了粉笔般灰白的白发,他的脸庞有了木黑板般龟裂的皱纹。不知为什么,我竟没有找到拒绝我父亲的理由。

⑩同父亲一起来到那所村小,一样的是三个小时以后。学校就我们父子俩,父亲也像当年的王校长一样,支起铁锅,架起柴火,给我煮了一碗面条。吃吧,父亲说,习惯了就好了。翻开面条,我发现,碗底,仍然有两个黄灿灿的煎鸡蛋。我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泪水夺眶而出,我背转身,将面条吃得呼呼响,以掩盖我那轻微的啜泣声。

⑪第二天,我发现,父亲曾说起过的那些仙人掌,早已枝繁叶茂,层层叠叠。父亲看着窗外,若有所思地说,王校长当年没有说错,好花是留不住的,只有这仙人掌,不择条件,好栽。顺着父亲看的方向,我发现,经过昨晚雨水的洗涤,那些花台中的仙人掌,似乎又长高了,而且,更绿、更靓了。

⑫最叫人惊喜的是,在花台的西南角,那簇最繁茂的仙人掌下,又有一抹新绿,嫩嫩的,正以一种扎根黄土的姿势,努着力,拼命地向上生长。

(有删改)

1读完这篇美文后,同学们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
(1)启智小组针对这篇文章的标题展开了讨论。

小爱说:我觉得这篇文章标题很不错,但却说不来哪里好。

小语说:________

小文连连点头说:小语说的对!

(2)潜心小组从不同角度赏读了本文,请你结合具体内容从下面三个句子任选一句,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50字)

语言中有情有细节

人物里是爱是传承

主题下展理展奉献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人生之路复杂而多变,不同的选择会让人拥有不同的人生境遇。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他们的哪一次选择让你印象深刻,以及你的相关感受。
林冲《水浒传》       简·爱《简·爱》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白城市育人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