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句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001 道试题
1 . 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台频繁地在观众等待下一个节目的时候播送广告,使观众很有意见。
(“频繁地”应该放在“播送”前面)
B.近年来,喜欢阅读电子书的人数在快速增长,电子书销售规模也在逐年增加。
(将“增加”改为“增多”)
C.在这次考试后,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去掉“使”)
D.为了让等车的乘客少挨冻,《生活报》发起了“搭建爱心候车屋”。
(在句末加上“的倡议”)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辰龙年春节脚步临近,神州大地喜庆氛围越来越浓。各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展现春节传统文化的底     ),而且加大新国潮文化精粹的供给、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确保群众欢度文明祥和春节。

让群众过好年,“精神食粮”不可或缺。④不仅春节是民众阖家团圆的时刻,更是人们休闲放松、尽享精神文化大餐的契机。⑤各地在积极营造欢欢喜喜过大年氛围的同时,也要将民俗与创新、群众性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家国情与中国梦有机融合,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更为接续奋进积精神能量。⑥_______的文化滋养、______的精神力量、______的信心保障,将为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前行提供不竭动能。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底(     )                    (2)积xù(     )
2.下列有关语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喜庆氛围”是偏正短语。
B.②句“确保群众欢度文明祥和春节”中,“确保”和“欢度”是动词,“群众”和“春节”是名词,“文明”和“祥和”是形容词。
C.②句中的“不仅……而且……”与④句中的“不仅……更……”同属于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
D.③句中“精神食粮”一处的引号表示引用某人的话。
3.依次填入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大、丰润、有力B.有力、强大、丰润
C.丰润、有力、强大D.丰润、强大、有力
4.④句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开场白,有些字词小伊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公元前2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形成襄汾陶寺、神木石峁等超大型都邑,代表着区域聚落形态的新突破、区域社会组织的新式。陶寺遗址,占地面积至少280万平方米,空前规模的城址、气势(辉   恢)宏的宫墙、布局规整的墓地等先后被发现,居民区、仓区、手工坊区等一应(俱   具)全。而雄踞在陕北高原上的石峁遗址,结构是伟岸的皇城台、固若金汤的内城和规模宏大的外城等组成,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骨器、乐器、陶器等。它们最终汇入中华文明起源的巨流之中。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A.mó   zhù   zuòB.mú   chǔ   zuò
C.mó   chǔ   zuōD.mú   zhù   zuō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正确的句子。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4 . 学校开展“生活处处皆语文”的主题宣传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路名,不仅是城市的环境要素,也是城市的文化标识。云南昆明的金碧路,既蕴金马碧鸡的当地典故,也合乎金碧交辉的天象奇观;走进江苏南京的乌衣巷,会让人想起乌衣巷口夕阳斜的名句;北京的百花深处胡同、河南洛阳瀍河回族区的勒马听风街,都让无数网友赞叹诗情画意”……这些路名,根植深厚的文化,穿越漫长的历史,展现着一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和魅力。

【乙】道路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宝。于社会生活,路名是坐标,是方位□于文化建设,路名是记忆,是传承。城市的路名,是导航上纵横交错的回家之路,也是心灵中源远流长的归乡之路,不仅能带着我们回到亮着灯光、飘着饭香的小家,也能带着我们回到历史之河、传统之脉的家园。路名串联起空间与时间,对接着历史与生活,为城市生活增添了一份精神的底色。

【活动一   思路名】
1.(1)对比辨别是学习多音字的好方法。请你给甲、乙两个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蕴 ②宝

(2)学习标点能更好地梳理文章含义。乙文中方框处应填入的标点是______。
2.很多路名在命名上取自典籍,寓意深厚,起到人文教化的作用。你们学校最近建设了一条道路,请你根据积累的关于自强不息的古代名言,为其命名,并做命名阐述。
道路名称:______
命名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写体验】
3.2024年伊始,马面裙成为当之无愧的“爆款”。张曼来到服饰博物馆“打卡”,了解与马面裙相关的介绍。参观完毕后,请你帮张曼在留言簿写一句参观感受,表达对马面裙的认识。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起源于宋朝的旋裙,是一种便于女子骑乘出行的裙式。由马面和褶裥组成,裙子的前后里外共有四个裙门,两两相叠。襕(裙底及膝盖位置饰以各种纹样的宽边)的长度随流行趋势而不断变化。襴的纹饰多样,寓意丰富。马面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节用、惜物”“器以藏礼”“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等精神观念。

留言簿:马面裙的深厚底蕴和历史积淀,展现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令人惊叹。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多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5 . 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比喻)
B.花生仁脱了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拟人)
C.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夸张)
D.故乡是什么?故乡是沃土,故乡是老根。(设问)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2023-2024学年(五四制)六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
D.“是现在的学校好呢?还是原来的学校好?”老师问一位新转校来的学生。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2023-2024学年(五四制)六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最值得人们观赏的天象就是产生在1月31日的月全食。(将“产生”改为“发生”)
B.在平昌冬奥会上,日本选手羽生结弦连续蝉联冬奥会花滑男单冠军。(删掉“连续”)
C.最近,西方国家以防止不让叙利亚发生人道主义灾难为幌子,开始谋划制裁叙利亚。(去掉“不让”)
D.当野生动物被杀殆尽,使得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就是自己。(在“接着”前面加上“随后”)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2023-2024学年(五四制)六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文化创意也是生产力。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复杂多元。而文化创意几乎可以改变一切,可以(       ),“文化+”也就(       )了。当然,文化是需要用创意的方式zuò)加法的,与科技创新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律和要求。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有着无法割裂、(       )的关系,一旦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将会爆发出巨大的威力,shèn)至成为颠覆性的创新力量,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要成为发展新动能的双引qíng),科技和文化要真正融合发展,最大的挑战和最关键的瓶颈还是人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全社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加强科学普及、文化普及和艺术普及的工作力度,还需要提高全社会尊重科技创新、热爱文化创意的意识。这样双管齐下,才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无所不知       水到渠成       相辅相成B.无所不在       水落石出       相反相成
C.无所不在       水到渠成       相辅相成D.无所不知       水落石出       相反相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某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请写出这个动词并修改,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
9 . 七(1)班准备开展主题为“孝老敬亲”的主题月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以下是主持人的部分主持稿,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天也提倡“常回家看看”。
②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③“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④可见,古往今来,孝都是为人子女的义务本分,
⑤乃至国家软实力的不竭源泉。
⑥古人常说“以孝治天下”,
⑦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坚实支撑,
A.③②⑥①④⑦⑤B.③②⑥①④⑤⑦C.⑥③②①④⑦⑤D.⑥①④⑦⑤③②
2.下面是七(1)班班委制定的活动计划,序号①~⑨的内容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并修改。

七(1)班孝老敬亲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的

①培养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

②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

③提升收集资料及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④思想准备:认真思考与有关的问题,打算为做些什么,如何为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⑤材料准备:背熟游子吟

⑥学唱《常回家看看》等歌曲;

⑦查询与长辈有关的资料,比如年龄、生日、属相、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

⑧想想要做哪些体贴长辈的小事情;

⑨准备感恩的小礼物……

三、活动过程

四、具体要求

序号: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同学们对“孝”的精神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学习委员决定为同学们介绍“孝”字的演变及内涵。请根据下列图片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孝字最早出现在33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甲骨文中的“孝”字,上面的部分意思为长发长者,下面像是_______,指后代,意思是:______,这是古人对“孝”的最初理解。

发展到_____________,两者的字形有些相近,上面老人的形象更为具体,下面的孩子扶着老人前行,演化到到现代的文字,上为“老”字头,下为“_____”字,数千年来,_____孝的内涵的传承未变。人知其亲,报答生养之恩,“孝意识”便由此产生。

7日内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等5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
真题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B.乡村旅游,不仅满足着人们对“诗和远方”,也日益成为推动乡村“蝶变”的新引擎。
C.近年,各地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安宁”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D.承载着共同历史记忆的文物遗存,已成为促进文化交融、民心相通、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
7日内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