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黑土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曾指出,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黑土土质松软,有机质含量高,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下图示意东北地区气温、降水分布。

(1)从气候角度分析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

材料二:融雪侵蚀是该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冻融如果反复出现,融雪侵蚀会增强。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升温较快,白天最高温度在3~11℃,夜间温度在-6~0℃,昼夜温差较大。

(2)从气温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

材料三:专家指出,采取留茬耕作、垄沟秸秆覆盖和横坡垄作的农耕方式(下图),可有效减轻土地的退化。

(3)留茬耕作、垄沟秸秆覆盖和横坡垄作三种耕作方式任选其一,阐述其对减轻坡耕地退化的作用。
2022-06-17更新 | 69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新华中学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省内地理实践活动,下列为该组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第一站来到大连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如图)示意图。



(1)图1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的____________环节,
(2)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对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
(3)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图2),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___林,该类植被主要分布在____气候区。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
2024-02-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松嫩平原曾经分布有深厚、肥沃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下图示意东北黑土的分布。多年来对黑土资源的掠夺式生产利用,加之风蚀和水蚀影响,导致黑土退化严重,威胁东北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说明松嫩平原黑土层有机质含量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当地和中国科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合作,研发推广了适合当地的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秋收后将玉米秸秆覆盖在地表,春季不进行翻耕,直接播种),收效非常显著。



(2)说明秸秆覆盖对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影响
(3)推测秸秆覆盖和免耕种植对松嫩平原土壤保护和改良的作用。
2024-02-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我国地形图,图2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地到西南云贵高原的地形剖面及其对应的土壤和植被,甲、乙、丙、丁代表典型植被类型。




(1)判断乙、丙代表性的植被类型。
(2)砖红壤和棕壤都有大量凋落物进入土壤中,但砖红壤的有机质含量远低于棕壤,说明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原因。

地处中朝边境的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曾在公元946年喷发,在火山学界被称为“千年大喷发”。这次事件是一次爆炸性喷发活动、喷发柱高度达数十公里,生成的火山灰进入大气环流或平流层,长时间滞留空中,影响全球气候。下图为长白山火山灰分布示意图,长白山各坡向火山灰由于堆积与留存条件差异,现在火山灰厚度差异较大。



(3)据图推测目前长白山火山灰堆积厚度最大的坡向并分析原因。
(4)“火山冬天”是指大规模火山喷发之后大气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试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火山冬天”的形成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球表层的地貌形态各异,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分两个大组到我国各地研学旅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一大组把考察我国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作为研学的重点之一。图1是第一大组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


(1)关于图1中地貌名称、景观图片、拍摄地点、形成原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黄土地貌——②——D——流水沉积B.喀斯特地貌——①——C——流水侵蚀
C.冲积平原——③——A——风力沉积D.雅丹地貌——④——B——风力侵蚀

材料二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2)图2示意黄土高原上某区域黄土形成过程,根据三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可判断a~c黄土颗粒依次变____(粗或细),据图推断,黄土高原地区广布的黄土属于____地貌。

材料三   第二大组主要开展以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

(3)对照研学地位置分布图,写出对应植被名称。甲:____;乙:____;丙:____;丁: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4)甲→乙→丁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____,其中,甲地和乙地相比,景观季节变化更明显的是____地。
(5)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东北“黑土”(颜色呈暗黑色)广布,土壤肥力较高。试从生物和气候角度推测该土壤的主要成因。
2023-12-2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6 . 读图,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A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来到辽宁省大连市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示意图。



(1)对土壤酸碱度和养分状况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因素是____
(2)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的特点是____,秋冬落叶,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3)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
(4)该地区在深秋到初春季节常出现的气象灾害是____

材料二   下图是某学校学生在山区挖掘的土壤剖面。



(5)同学们选择了远离道路的坡地挖掘,原因是这里(     )(单项选择)。
①土壤肥沃②地形适宜,工程量较小③人为干扰较小④植被类型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完成土壤剖面观察后,同学们将土壤分层回填,目的是(     )(单项选择)。
A.减少对土壤的破坏B.增加劳动实践的强度
C.增加原土壤的肥力D.丰富研究学习的内容

材料三   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入海处的河道为中心的巨大扇形地,其面积超过5000平方千米;这里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低于15米;沉积物较细,以粉砂为主。


(7)以上文字从____________等角度描述了黄河三角洲的地貌特征。
2024-03-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调查地理试卷
7 . 我国东北地区是全球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某校中学生到黑龙江省拜泉县进行野外研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探究黑土侵蚀的原因

拜泉县位于黑土分布区,曾经是土壤侵蚀强烈的地区季节性冻融是原因之一。



(1)推测拜泉县土壤冻融侵蚀最严重的季节,并说明其侵蚀原理。

任务二 调研耕作技术的改进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也是导致黑土退化的原因。为解决黑土变“薄”变“瘦”的问题,当地农民采用了多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简称涤耕技术),是在秸秆全覆盖的基础上,利用条耕机械整理出无秸秆的苗带用于播种,全田土壤扰动不超过1/3。



(2)阐述条耕技术对保护黑土的作用。

任务三 考察保护性耕作的意义

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拜泉县是大豆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基地,创造了保黑土与增产量的双赢。


(3)简述拜泉县的做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
2023-03-31更新 | 1527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模拟统练7地理试题
8 . A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地理实践活动,下列为该组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站来到大连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左图)示意图。



(1)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对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
(2)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右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___林。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
(3)该组同学选取了土壤样本回实验室测量发现,对耕作而言,该地区土壤较南方地区的土壤肥沃,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该地土壤较南方肥沃的原因。
9 .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土壤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土壤呼吸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内容。受人类活动干扰,我国东北某山地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灌木林→草本。某科研团队于某年8月份进行实地监测,并绘制了统计图线(如下图)。



(1)推测红松阔叶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高且明显滞后的原因。
(2)有人认为,由森林逆行演替为草本,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试分析该说法不合理的地方。
2022-06-16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5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高频非选择题30题)(3大考点)-【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两地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第聂伯河自北向南贯穿乌克兰,以基辅为界分上第聂伯河和下第聂伯河。

材料三: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盐度低,冬季盛行偏北大风,浮冰面积大。亚速海通过刻赤海峡沟通黑海。海峡曾修建有大桥,1943年2月下旬由于自然原因而损毁。


(1)从气候角度分析阴影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上第聂伯河径流量大于下第聂伯河的原因
(3)据材料推测刻赤大桥被损毁的过程。
2022-04-15更新 | 68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