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某学校组织同学开展土壤专题的实践活动,阅读图文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自然土壤的剖面构造


材料二 2020年 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12月2日,"嫦娥五号"完成抓取表层月壤和钻取月岩样本,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平安返回地球,之后我国将在实验室进行长期、系统的月球样品研究工作。


(1)将备选项序号按实践活动的正确顺序排序。
制定课题→____→____→____→撰写实践报告。(备选项∶①记录实践数据、收集资料②确定研究计划、前期准备 ③分析、归纳数据资料)
(2)补齐土壤剖面构造的两层,甲为____乙为_____。
(3)观察自然土壤一般从____、____、土壤剖面构造等三个方面进行。
(4)推测月球样品的"月壤"与"地球土壤"的不同,指出缺失的层面并说明原因。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山麓到山顶,植被的一般更替顺序依次是乔木灌木——草甸,然而在我国横断山区深切河谷的两岸却出现了植被逆向分布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域分异。横断山区受南亚季风的影响较大。某研究团队对金沙江(A地)河谷西岸海拔2300m处的土壤进行研究,发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低。下图为横断山区水系分布图及金沙江(A地)河谷两岸的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



(1)描述金沙江的主要水文、水系特征。
(2)分析A地河谷西岸海拔2300m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3)说出A地河谷西岸“倒置的垂直地域分异”的表现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024-03-0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人员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某一研究区域(下左图)进行了调查,发现该湿地植被分布规律:从海岸向河岸的演替顺序是盐地裸地种群→盐地碱蓬种群→柽柳种群→草生种群,不同种群香农-维纳指数(指数越大,生物多样性越高)差异大。黄河每年一次历时20天左右的调水调沙增加了草生种群数量的波动性。下右图示意研究区域植被香农-维纳指数调查结果。


      
(1)土壤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试推断研究区域土壤的特点。
(2)分析该湿地草生种群和碱蓬种群香农-维纳指数产生差异的原因。
(3)分析草生种群生物数量季节波动性大的原因。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我国地形图,图2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地到西南云贵高原的地形剖面及其对应的土壤和植被,甲、乙、丙、丁代表典型植被类型。




(1)判断乙、丙代表性的植被类型。
(2)砖红壤和棕壤都有大量凋落物进入土壤中,但砖红壤的有机质含量远低于棕壤,说明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原因。

地处中朝边境的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曾在公元946年喷发,在火山学界被称为“千年大喷发”。这次事件是一次爆炸性喷发活动、喷发柱高度达数十公里,生成的火山灰进入大气环流或平流层,长时间滞留空中,影响全球气候。下图为长白山火山灰分布示意图,长白山各坡向火山灰由于堆积与留存条件差异,现在火山灰厚度差异较大。



(3)据图推测目前长白山火山灰堆积厚度最大的坡向并分析原因。
(4)“火山冬天”是指大规模火山喷发之后大气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试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火山冬天”的形成原因。
2023-11-11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四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适应性检测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湖北·模拟预测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王家窝堡小流域(约42°N123°E)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北面低,山地阳坡以风化砂砾岩为主,林下阴坡、半阴坡以腐殖土为主。该流域的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当地坚持林兴民富、多种经营、以林为主、全面发展的建设方针,以改造与保护坡耕地、兴建基本农田、恢复植被为重点,采取在坡耕地建设果树梯田、在沟谷建设谷坊(见下图)等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1)推测王家窝堡小流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2)分析该流域山地林下阴坡、半阴坡腐殖土的形成过程。
(3)说明该流域采取在坡耕地建设果树梯田、谷坊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方式。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火灾发生后,森林生态系统的微气候、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植物群落结构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对内蒙古大兴安岭不同年份火烧迹地进行了研究。图1表示不同火烧年份阳坡冻土区土壤碳储量比较,图2表示不同火烧年份阴坡冻土区土壤碳储量比较,对照区为非过火区域。土壤碳包括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土壤有机碳(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主要分布于土壤上层。

   

(1)简述森林火灾对森林土壤的影响。
(2)比较3年火烧迹地和对照区0-20cm土层和20-40cm土层土壤碳储量变化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推测高强度火烧后植被恢复较好的坡向及原因。
(4)在草本植物、苔藓地衣、乔木、灌木中,选择高强度火烧后植被恢复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并说明理由。
2023-06-30更新 | 41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是温带草甸植被下长期滞水发育而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发现,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农田生态系统,黑土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约三分之一,土层厚度减少近一半。为保护黑土,东北地区 根据降水、积温和坡度等条件的不同,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多种新型耕作方式(下图)。


   
(1)根据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分析东北地区大面积垦殖导致黑土退化的原因。
(2)说明与方式II相比,方式I的主要作用,并据此推测东北地区采用方式I的区域所具有的气候和地形条件。
(3)说明东北黑土区改良耕作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意义。
2023-06-06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厦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学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湖南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孔隙度低、通透性差)。他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下面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下图)。



(1)该地理学习小组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土壤进行观察。(至少说出两个角度)
(2)从学生绘制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的关系图中,能表现出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3)推测该地的土壤类型名称是____,该地的植被类型是____
(4)同学们还测得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少,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5)土壤的形成是区域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试分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6)针对该土壤特点,请你给出提高土壤肥力的建议。
2022-12-13更新 | 39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2023·浙江·模拟预测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我国不同气候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不同气候带内不同地区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贮水量变化统计图,土壤贮水量是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相当于多少水层厚度或每公顷土壤在一定深度内贮水体积(m3/hm2)。



(1)描述我国不同气候带不同土层深度土壤贮水量的分布特点。
(2)简析我国不同气候带土壤深度50cm附近土壤贮水量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3)说出热带与暖温带表层土壤贮水量的分布差异,并推测该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2023-09-27更新 | 260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8(福建专用)-【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福建专用)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夷山(主峰2158米)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垂直高差大,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垂直植被带,不同植被的土壤活性有机碳不同。其中的亚高山矮林,生长低矮,树干弯曲,多分枝,附生苔藓植物多。下图示意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季节变化。



(1)与常绿阔叶林相比,亚高山矮林的垂直结构更(简单/丰富)。
(2)试从海拔高度和季节变化两个角度,描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3)推测亚高山矮林所处的环境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