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气相互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地域文化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山西大院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但在庭院天井设计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下图分别为我国山西大院和安徽传统居民(徽派建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相较于徽派建筑,山西大院屋顶多为单坡顶并朝向院内,其主要原因是当地(     
A.风沙天气多B.降水较少
C.光照较强D.寒潮频发
2.山西大院和徽派建筑都设有天井,其表达的共同寓意主要是(     
A.四水归堂,聚财聚气B.四方平安,颗粒归仓
C.对称分布,如意吉祥D.山环水绕,曲径通幽

2 . 合院式民居在我国分布广泛,受自然环境影响各具特色。左图为我国四地传统合院式民居内院剖面比示意图,右图为北京传统四合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四地院落剖面比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①纬度位置②经度位置③地形条件④年降水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自然光照度反映房屋内采光状况,主要受阳光入射面积等因素影响。以下反映北京四合院正房自然光照度随时间变化的是(     
A.B.
C.D.
2024-05-10更新 | 3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3 . 北京市798艺术区,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北京华北无线电精密仪器联合器材厂。厂区内有一座座风格独特的联栋建筑,其南北向纵剖面呈锯齿形,每栋房屋北侧屋顶采用玻璃天窗,天窗向外倾斜一定角度,南侧为弧形封闭墙体。

1.原为国营798电子工业老厂区,如今已变成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每年会吸引无数的国内外媒体和旅客前来参观,798艺术区已作为区域产业转型的典型案例,请推测以下产业活动中,不适合在798艺术区布局的是(     
A.手工艺品B.婚纱摄影C.画廊D.证券交易所
2.该区厂房被设计成联栋并行排列的样式,其目的是(     
A.外形美观B.节省用地C.房屋保温D.坚固抗震
3.每栋房屋南侧墙体封闭、北侧开窗的原因分别是(     
A.控制室内温度便于室内采光B.控制室内温度便于室内通风
C.减少阳光照射便于室内通风D.减少阳光照射便于室内采光
2024-04-2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普通高中协同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地理试题
4 . 下列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域文化是现代人创造的结果
B.地域文化往往是城市生存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
C.地域文化最显著的表现是城市居民饮食
D.地域文化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人口稀少,捕鱼为岛上居民传统经济活动。每年2-4月,渔民将捕获的鳕鱼头部切除后,除去内脏,用木架晾晒在门前屋后的沙滩上,自然晾干后出口。完成下面小题。

1.罗弗敦群岛早期传统民居都修建在海边,建筑物底部以木柱支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出行B.拓展用地C.稳固地基D.减少潮湿
2.每年2月-4月期间,有利于鳕鱼晾晒的气象条件是(     
A.风大、光照强B.气温高、降水少C.风大、气温低D.气温低、光照强

6 . 镬耳屋是我国岭南传统民居代表,因其山墙状似镬耳,称为“镬耳屋”。该建筑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镬耳屋内部为“三间两廊”结构,“三间”指的是排成一列的三间房屋,中间为厅堂,两侧为居室。三间房屋前为天井,天井两侧的房屋即为“廊”。下图示意镬耳屋建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镬耳屋的山墙高耸于房屋两侧,其主要功能有(     
①登高望远,开阔视野②遮挡阳光,疏导热量③加固房屋,防止倒塌④隔断火源,防御火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岭南镬耳屋的“三间两廊”结构的优点是(     
A.接纳雨水,湿润空气B.空气流通、消暑散热
C.生活方便,沟通便利D.采光充足,保持室温

7 . 下图为沿23.5°纬线的世界某区域板块边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类板块边界最有可能存在于(     
A.亚欧大陆东海岸B.非洲大陆东海岸C.亚欧大陆西海岸D.美洲大陆西海岸
2.该板块边界所在沿海地区,其对应气候条件下的典型建筑特色,最可能为(     
A.粉墙黛瓦B.吊脚高楼C.厚墙小窗D.尖顶飞檐

8 . 印度尼西亚东部弗洛雷斯岛上的韦雷博村是一个偏僻村落,位于海拔1200m的高原上,只能步行前往,被称为云端上的村庄。巴鲁扬屋是当地传统房屋,形状类似锥形,由5层楼组成,具有储存种子、居住和日常生活、供奉祭品、储存食物和物品、保存粮食等功能,屋顶由棕榈叶和棕榈纤维制成。下图示意韦雷博村及巴鲁扬屋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韦雷博村选址的主要优势是(     
①林木繁多,空气好 ②地势高,水灾较少 ③地形平坦,空间大 ④海拔高,气候较凉爽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2.巴鲁扬屋最下层可以用于(     
A.全年居住B.供奉祭品C.旱季储粮D.保存种子

9 . 满族传统民居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大部分依山而建,顶棚和墙壁都是用木材建造,然后用草拌泥抹在墙棚上。下图为满族传统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满族传统民居主要为木质结构,主要原因是(     
A.结构坚实耐用B.原料充足,取材方便C.冬季保暖效果好D.防潮防虫效果好
2.该传统民居南向开窗较大而北向开窗较小,主要是为了(     
A.保暖、防晒B.采光、通风C.采光、防寒D.通风、防晒

10 . 某研究团队计划探究南疆地区传统聚落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南疆地区指新疆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一带,该地人居聚落在被以荒漠基质隔绝所形成的特殊环境中发展出了高度的营建智慧。南疆地区传统建筑尽量选择当地盛产的某种自然材料或者适应当地地理气候的地方材料,普遍以厚墙承重,墙体多用砖石建造,外墙表皮被刷成浅色。“烟囱效应”是指户内空气沿着有垂直坡度的空间向上升或下降,从而加强空气对流的现象。下图为南疆地区爬山式聚落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疆地区居民多采用爬山式聚落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①节省建筑用材②便于采光通风③节约土地资源④抵御风沙灾害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相较于平顶屋顶,南疆地区公共建筑多采用较高的圆顶屋顶,有利于(     
A.形成“烟囱效应”,加强室内通风B.形成“烟囱效应”,加快空气下沉
C.消除“烟囱效应”,抵御风沙灾害D.消除“烟囱效应”,便于收集雨水
3.南疆地区传统建筑墙体的工作机制是(     
A.反射太阳辐射,夜晚释放辐射热B.反射太阳辐射,白天释放辐射热
C.吸收太阳辐射,夜晚释放辐射热D.吸收太阳辐射,白天释放辐射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