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气相互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地域文化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新疆是古今丝绸之路多元文化荟萃的核心地带,孕育出了丰富的体育非遗资源。下图为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遗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中体育非遗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源D.植被
2.与乌鲁木齐市相比,喀什地区的体育非遗等级高、数量多,其优势体现在(     
A.文化辐射范围广B.多元古文明交汇
C.地域面积更广阔D.非遗保护力度大
昨日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二模(5月)地理试题

2 . 徽派建筑是我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于安徽南部山区。徽派民居的特点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表现特征,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村中布局着祠堂、书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徽派建筑的描述,合理的是(     
A.马头墙的功能是收集雨水和防范火灾B.天井的作用是采光和通风
C.墙体厚实以适应剧烈的气温变化D.房顶坡度大减少屋顶积雪
2.当地村中布局着祠堂、书院,这些建筑组合体现着当地的(     
A.长幼有序的文化B.御外凝内的思想C.尊重自然的原则D.简朴的耕读文化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挪威维加岛位于北极圈南部浅水区,多山。岛上的渔村、码头、仓库、鸭房(一种小木棚,为欧绒鸭栖息而建,岛上居民很久以前就以照料绒鸭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中心)和灯塔与周围自然景色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独特的北极民俗图。欧绒鸭主要栖息于海上,以其绒毛为原料制成的羽绒制品在国际市场备受欢迎。每年极地暖季,大量欧绒鸭聚集在此筑巢繁殖(三个月后,成功孵化出的小鸭便随父母离开)。欧绒鸭筑巢时,会用大量枝叶、青草、海藻等筑巢底,以自身绒毛排列在巢中作内衬。下图示意维加岛的地理位置。

(1)据图文材料,简述维加岛拉南吸引欧绒鸭筑巢的自然条件。
(2)推测维加岛先民为欧绒鸭搭建人工鸭房的目的,并分析其对欧绒鸭繁殖的影响。
(3)结合维加岛的环境和景观,说明维加岛地域文化特点。
2024-05-0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4 . 巴西的通用语言是____
2024-05-0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阳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知识竞赛初赛地理试题(初赛正式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洪江市位于湖南省西部长江流域洞庭湖支流沅水的上游。窨子屋,是侗族创造的特色传统民居建筑。窨子屋形似四合院,总体结构是外面高墙环绕,里面木质房舍,是富商们居所,由曲折起伏的窄巷相连接。下图为洪江古商城中的窨子屋建筑群景观图(局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洪江古商城中窨子屋建筑群所在区域的主要地形为(     
A.山地B.盆地C.高原D.平原
2.窨子屋外墙体现的地域文化内涵为(     
A.就地取材,外向开放B.安全防范,抵御外敌
C.因地制宜,天人合一D.调节降水,改造气候
2024-04-28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二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6 . 2024年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热,下图为哈尔滨城市冰雕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哈尔滨发展冰雕文化景观的基础是(     
A.冬季降雪量较大B.冬季低温时间长
C.冰雕工匠数量多D.传统民居为冰屋
2.冰雕文化景观对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A.传承弘扬文化B.增加特色住宅C.改善生态环境D.扩大用地规模

7 . 地名是区域文化在地表的凝结与保留。沅江流域是黔东南、湘西地区通往长江的重要通道,主要交通线有沅江干支流航道、湘黔古道、湘川古道,其地名见证了流域演变的历史。下图示意沅江区域地名用字类型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交通运输线路①为(     
A.沅江干流航道B.沅江支流航道C.湘川古道D.湘黔古道
2.与乙处相比,甲处(     
A.地势崎岖B.降水丰富C.河流交汇D.土壤贫瘠
3.研究发现甲处聚落地名稳定性强,这主要是因为(     
A.区位条件好,经济波动较小B.地形闭塞,受外界影响小
C.运输需求大,交通线路密集D.人口稠密,地方意识薄弱
2024-04-20更新 | 675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河元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哀牢山南部,当地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充沛。哈尼族人民利用当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改造坡地,修建梯田,在梯田上方拦腰筑沟,通过引水、冲肥至梯田,种植水稻,创造了独特的农耕文明奇观。在哈尼族传统的文化当中,有树神崇拜的传统。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哈尼梯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自然条件的形成过程。
(2)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解释哈尼族树神崇拜产生的原因。
(3)从生产和生活角度,分析哈尼族村寨选址的合理性。
2024-04-0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散布在皖西大别山区的大屋民居多背山面水,形成了“山——屋——塘——田”的布局特点(图),当地居民多聚族而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皖西大屋民居分布较分散,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B.交通C.地形D.宗族
2.当地“山——屋——塘——田”的布局优点包括(     
①阻挡冬季寒风②方便田地的灌溉③降低暴雨频率④提高陡坡利用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位于主峰海拔1260 m的石耳山北面一支余峰的山坡上,始建于明代中叶,削坡为梯台,建筑分布区地形平均坡度约为25°,从下往上逐渐变陡,上下落差近百米,被称为“挂在悬崖上的古村”。勤劳智慧的篁岭百姓,将山脚水源充足、坡度较缓之处开垦成为层层梯田。下图示意篁岭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模式时空演变:a表示2009年村庄尚未开发之前;b表示2009—2014年,居民搬迁新村,古村落进行内部填充式旅游开发;c表示2014年之后,景区开发建设不断升级。

(1)说明篁岭村削坡为梯台的好处。
(2)说出旅游业的发展对篁岭村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3)有人认为:随着篁岭村人口规模的扩大,篁岭梯田面积也在沿山势逐渐向上拓展。请为该观点说明理由。
2024-03-15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高三二轮复习阶段性检测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