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2829 道试题
1 . 根据以下实验,完成实验结论。

福建某校高一学生学习小组进行土壤实验,以验证土壤的组成。实验前取样须清理所选取区域的地表植物和杂物,自地表向下挖出边长为20厘米的土壤立方块。同学在一块未开发的茂密草地上取土样A,另取土样B(壤土)。在附近另一块未开发的稀疏草地上取与A大小相同的土样C。将土样中的根系去除,并将小动物放归自然。有机质或者腐殖质加热有烧焦味。然后分二组进行实验。

实验一   将A、C土样中淋溶层以上部分的土壤晾干,取相同重量的A、C土壤放入不同蒸发器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土壤冒烟了,并有烧焦味,但焦味浓度不一样。

实验二   取土样B的部分壤土放进烧杯,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10分钟,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物质分层现象明显。

(1)从实验一中推测土壤的物质组成中含有_______对比A、C两土样,推测烧焦味更浓的是_______土样。
(2)实验二观察到烧杯中的物质按照颗粒大小分层的现象是:颗粒大的,主要位于烧杯的最_______层;颗粒中等的,主要位于_______层;颗粒小的,主要位于_______层。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
2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展迅速。每逢雨季,我国自北向南,一些城市存在内涝现象(人们戏称到城市“看海”)。某校研学小组从如何发挥土壤蓄水功能,解决城市“看海”问题进行研究。
(1)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究,将下列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的方框内,补充完成研究步骤。
备选答案:
A.了解城市洪水与土壤功能缺失的关系。
B.探索我国解决城市“看海”问题的现实困扰和应对措施。
C.了解我国控制城市雨洪的有益探索——海绵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城市的土地表面大面积被硬化,当遇到暴雨时导致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每个空格选填一个正确数字序号)。
①下渗减少②地表径流增加③植被蒸腾增强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
3 . 东北首个国家级都市圈——沈阳都市圈

材料一   沈阳都市圈内七个城市的核心产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电力、机械、石化和建材等工业部门。新兴的汽车、航空制造、机器人、IC装备、医疗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沈阳。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东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

材料二   2010年至2021年,都市圈内只有沈阳市人口增长了96.39万,其他六市常住总人口整体减少了168.36万。

材料三   1、图2、表

   沈阳都市圈各市老年、少年儿童人口变动情况表

沈阳鞍山本溪辽阳铁岭抚顺阜新
2020年老年人口比重(%)23.2427.2629.0127.9126.8230.2626.61
2020年较2010年少年儿童比重变化(%)-9.57-10.02-13.18-10.16-9.17-13.23-9.13
(1)从区域空间组织角度看,沈阳都市圈是由______(单选:A.一   B.二   C.三)级城市共同组成的城镇网络体系。按照各城镇与核心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强度,受核心城市辐射影响最大的城镇最可能是_______
(2)据材料可知,沈阳主要发挥其在_______________(选填:交通/制造业/劳动力/服务业)方面的辐射功能,带动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发展。
(3)据图文材料,归纳当前沈阳都市圈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从材料可以看出,沈阳都市圈存在的最主要人口结构问题是人口________现象严重。这将其发展带来的问题有______(不定项选择)
A.劳动力不足       B.消费活跃       C.科研投入减少       D.养老产业兴起
(5)下列是对沈阳都市圈开展调研的调查问卷提纲,推测该问卷的主题应该是________(单选)
近3年来都市圈内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数据
都市圈内博物馆数量、规模及年均办展场次
都市圈内体育馆数量、规模及今年国际赛事场次
都市圈内文化馆数量及年均办展场次
A.了解沈阳都市圈旅游资源状况B.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C.分析沈阳都市圈的城市吸引力D.影响沈阳都市圈人口素质的因素
(6)从图1可知,为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未来沈阳都市圈内七市的产业发展将各有分工、相互配合。简述其对该区域协调发展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
4 . “丝路”上的小国——阿塞拜疆。

材料一    位于里海之滨的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被称之为“风火之都”,除了常年大风天气之外,城市郊区某地裂缝中常年燃着地火,17世纪当地人在上盖了火神庙。巴库曾是石油城,随着石油、天然气产量大幅下降,目前已经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此后走上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之路。

材料二   巴库市居民有多个民族,主要有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俄罗斯族,其中俄罗斯族人口在19世纪末约为4万人,到20世纪中叶达到35万,目前降至约10万左右。

材料二    目前,阿塞拜疆巴库油田的浅层石油早已被采尽。但南里海盆地的油气资源仍较丰富。对该地区石油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与评估,是成功进行石油勘探和开发的重要基础。

(1)阿塞拜疆境内山脉的成因是亚欧板块和______板块碰撞隆起而成。
(2)巴库一年中主导风向是______(单选: A.南风 B.西北风),全年风力大和其位于呈______走向的山谷东端有关。城市郊区某地裂缝中常年燃着地火,是其地下丰富______(单选:A.天然气 B.岩浆)通过地裂缝泄漏并自燃的结果。
(3)在图2中,用箭头标出甲断层两侧岩体移动的方向。
(4)图2乙处地质构造属于背斜,判断理由是此处岩层年龄______(单选:A.中间老,两翼新 B.中间新,两翼老),因岩层向上拱起,故成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图中①处岩石可能是______(单选:A.砂岩 B.花岗岩),②处岩石具有明显的______(单选:A.气孔 B.层状 C.片理)构造。
(5)研究地质演化历史对于寻找石油具有重要的意义。图2中,乙区域从三叠纪至新近纪经历了以______(单选:A.侵蚀 B.沉积)为主的地质作用;缺失晚侏罗世时期的地层,说明该时期地壳______(单选:A.抬升 B.沉降)明显;古近纪前后,该区域在内力______(单选:A.挤压 B.拉张)作用下形成褶皱;最早在______纪,乙区域受到岩浆活动侵入;新近纪后外力侵蚀作用明显,形成如今的地形。
(6)居住在巴库里海沿岸的市民盛夏夜间在海岸边纳凉时,常常会感觉到阵阵______(单选: A.海风 B.陆风)吹来。
(7)近年来巴库市俄罗斯族人口数量明显减少的主要经济原因是______。依据巴库的优势条件,简析其产业转型中可优先发展的第三产业部门(至少写出两个)______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
2024高三上·北京·专题练习

5 . 2023年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从上海启航向南极洲出发,本次考察计划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建设我国最新的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它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濒临罗斯海,背靠南极山脉,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生态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相互作用的集中区域,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及罗斯海环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罗斯海新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罗斯海东岸B.位于长城站西北方向
C.距离南极点超过2200千米D.五星红旗大部分时间飘向西北方向
2.随着全球变暖,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使得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其原因包括(     
①降雨的温度更高
②降雨使海冰融化增多
③地面裸露增加对太阳辐射吸收增强,使地表温度升高
④阴雨天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显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日内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北京专用)

6 . 风化穴是岩石表面因各种风化作用或风蚀作用形成的负地形。新疆东帕米尔高原盖孜河流域中游某村(海拔2600m)附近冰碛平台上散布着大块的花岗岩漂砾,该村所在的河谷两侧有高山夹持。图示意该村花岗岩漂砾边墙型风化穴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花岗岩表面破裂、松散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溶蚀作用D.冰蚀作用
2.盖孜河附近花岗岩漂砾的边墙型风化穴多面向河流的下游或河谷,主要原因是(     
①水汽较多②受山风影响③气温较高④受谷风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边墙型风化穴后期形成深凹的圆滑内壁,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基岩岩性松软B.冰川侵蚀加强C.地质灾害频繁D.风沙活动持续
7日内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养殖国。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强度与生猪产出呈现倒N型的关系(下图)。不同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环境规制强度不一,其生猪产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转入潜力区、转入区、饱和区、转出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注:环境规制是为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政府所实施的政策措施与社会组织、公众对污染排放主体的排污行为所产生的约束性影响的总和。

1.转出区早期生猪养殖场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环境B.市场C.饲料D.劳动
2.与江苏相比,当前湖北生猪养殖规模较大,最主要得益于(     
A.地租成本较高B.交通条件改善C.养殖技术发展D.环保政策差异
3.由图可知,我国生猪养殖产业转移的特点是(     
A.陕西将进入第二阶段B.东猪西进
C.由集中养殖趋于分散D.北猪南进
7日内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8 . 地处福建省三沙湾的竹江岛,四周皆是富饶的滩涂,当地村民以养殖海蛎或滩涂采集海蚌贝类为生。在滩涂上有一条蜿蜒3600多米、时隐时现的“汐路桥”(见下左图),连接竹江岛与陆岸村落。“汐路桥”由石条依次铺成,极少使用桥墩。下右图显示12月26日竹江岛的潮高变化(潮高即潮水高度,潮高的基准面为平均海平面下241c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岛上历来有两位专职洗桥人,每天负责清洗湿滑泥泞的桥面,他们需要在12月26日(     
A.待桥“初现”时洗桥,共洗一次B.待滩涂“初现”时洗桥,共洗一次
C.待桥“初现”时洗桥,共洗两次D.待滩涂“初现”时洗桥,共洗两次
2.即便有小船,岛上部分村民也要“等桥来”时才前往陆岸,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聚落位置B.水文限制C.生产活动D.生活习惯
3.“汐路桥”在特殊地段才以桥墩作为支撑结构,这类特殊地段(     
A.滩涂出露久B.滩涂高程小C.潮流冲刷弱D.潮流速度慢
7日内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挖掘农业碳汇潜力,推进农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化肥、地膜等农资使用和能源消耗、畜牧养殖和秸秆燃烧等环节;碳汇主要来自植物光合作用、秸秆还田等植物和土壤固碳。下表为黄土高原区不同农业生产模式碳效应对比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生产模式具体生产形式亩均碳排放量/吨亩均碳汇量/吨
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粮食作物+家禽家畜0.1310.326
设施作物复种模式蔬菜/瓜果类轮作(多茬)0.5870.393
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粮食作物/家禽家畜+经济林园0.1410.271
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粮食作物/作物秸秆/饲草)→(家禽家畜+沼气技术)→粮食作物0.2060.459

说明:净碳汇量常用碳汇量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差值来衡量

1.推测设施作物复种模式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     
A.畜牧养殖B.地膜使用C.秸秆燃烧D.秸秆还田
2.从发展低碳农业的角度,黄土高原区适宜发展的生产模式是(     
A.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B.设施作物复种模式
C.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D.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老虎沟流域(39°05'N—39°40'N,96°07'E—97°04'E)位于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上游,常年低温,降水丰富,冰川广布。冰川径流受气温、下垫面、冰川表面河网等因素的影响。图示意老虎沟流域冰川消融季降水量、降雪量与气温的相关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老虎沟流域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和植被覆盖B.盛行西风和地形
C.植被覆盖和纬度D.东南季风和地形
2.相较于8月,6月老虎沟流域冰川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降雪量大,流域蒸发较旺盛B.气候高寒,地表反射率较低
C.冰川融化,水系发育程度高D.气温较低,降水以降雪为主
7日内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