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环境保护】

2015年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峰值。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为2005~2020年中国碳排总量和平均碳排强度变化。

结合我国“双碳目标”,评价我国2005年~2020年的碳排放。
2024-04-2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2 . 夏威夷岛人口稀少,以第三产业为主。下图为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补绘AB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并描述AB沿线的地势特征。

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冒纳罗亚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该站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2)分析该站的观测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指出,2030年到2052年之间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内,可以避免一系列对全球环境的不利影响。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大幅度减少碳排放。

(3)指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并提出合理的合作措施。
2024-04-12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房山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在不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人为排放出的二氧化碳至少有三分之一进入了海洋之中,进入海洋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海洋酸化。下表是计算机模拟的17502100年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与海洋表面的pH值关系。

年份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ppm)海洋表面的pH值
17502808.19
20083858.09
20204408.03
20405107.97
20606007.91
20807007.85
21008507.78

(1)据表说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海洋酸化之间的关系。
(2)简述海洋酸化的危害。
(3)提出应对海洋酸化的有效措施。

4 . 【合作探究】辨析人为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变暖幅度的关系

材料1:图显示1870年以来人类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可作为制订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图中粉色区域为根据不同模式计算的187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对应的升温幅度范围。



(1)说明全球升温幅度随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变化的总体趋势。
(2)如果未来温度比1870年升高2℃,与之对应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是多少?
(3)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的数量?
5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碳达峰指的是某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最大,经历平台期,然后持续下降的过程。闽三角(厦门、漳州和泉州)是福建省的经济中心,也是碳排放中心,闽三角的碳达峰对福建省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厦门是我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下图示意2005~2017年闽三角城市群碳排放状况。



简述2005~2017年闽三角地区碳排放状况,并为闽三角碳减排和碳达峰提出可行性建议。
2024-03-20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二次)文综试卷-高中地理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砂糖橘的最大产地,广西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砂糖橘的生长,尤其在桂林、梧州、贺州和百色等地区,砂糖橘的种植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产业。砂糖橘皮薄肉嫩汁多,味道清甜,风味浓郁,在春节前后错峰上市。近年来,为了保证水果质量和农户收益,在砂糖橘临近采摘上市前,当地大力推广在树冠覆膜技术(树冠上方覆盖塑料薄膜,如图所示)。


(1)分析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全球气候变暖的原理,并针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提出治理措施。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树冠覆膜技术的保温原理。
(3)分析树冠覆膜技术对砂糖橘生产会产生哪些效益。
2024-03-19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柳州等地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发现,全球范围超强台风在最近几十年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该现象起到主导作用。超强台风的季节变化导致的复合灾害风险大大提升,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增加。下图为北半球(图a)和南半球(图b)超强台风数量季节分布和近几十年变化趋势。



(1)简述近几十年超强台风形成的季节变化特征。
(2)从海一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超强台风季节变化的原因。
(3)推测超强台风可能带来的复合灾害事件,并说明降低其发生频率的人类活动方式。
2024-03-08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8 . 【地理——选修4:环境保护】

2020年我国发布了最严禁塑令,推动了塑料替代产品的开发以及推广。由于吸管的特性,目前各种材质吸管的回收率较低。下表示意每5吨不同材质吸管的碳排放量(kg)。

吸管生产阶段运输阶段处置阶段
焚烧填埋
PP(聚丙烯:塑料)吸管1190.653.82113016.1
纸吸管2049.0295.18680513
PLA(聚乳酸:生物可降解)吸管534.3153.82181181
根据不同材质吸管的特性,请对不同阶段提出减少碳排放量的可行性措施。
2024-03-02更新 | 56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试卷-高中地理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达古冰川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冰川正在加速消融。我国中科院使用新型材料在冰川上铺设了800平米的被子,用于研究其对冰川消融的影响(左图)。右图表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推测该新型材料的功能。
(2)指出该新型材料的铺设增强了右图中的哪一环节(字母表示),并简述其过程。
(3)简述当地政府保护达古冰川的其它措施。
2024-03-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纳冰川位于瑞士瓦莱州的阿尔卑斯山区,几千年前罗纳冰川曾是欧洲最大的冰川,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其冰舌正以每年约2米的速度向山腰上持续退缩。现在已经消退成了瑞士第五。为应对这一状况,20年前的瑞士人想出了一个特别的主意,那就是给冰用盖被子。盖在冰解上的被子为白色,厚度为2厘米,采用特殊膈热材料制成。这个被子是非常贵的,费用可达8万瑞朗(约合41.万元人民币),这个费用还没包括人工和直升机的费用,下图示意罗纳冰川的位置。

(1)推测罗纳冰川不断融化对日内瓦湖的影响。
(2)分析盖在罗纳冰川的“被子”能够缓解其融化的作用。
(3)在冰川上“盖被子”的做法能否在全球的冰川区推广,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4-02-29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