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国际合作:
全球变暖是全球____的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应对全球变暖,需要世界各国开展________的国际合作。________是实现减缓和适应的重要保障,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国际合作关注的重点。
(1)各国都要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____”和“____”原则,采取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行动,特别是对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的____国家要率先减排,以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
(2)____国家是全球变暖的主要____,但缺少应对全球变暖的________,需要通过国际合作获得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____支持,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基本保证,其他国家也应在自愿的基础上提供援助。
(3)各国需要通过在____、经济和____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合作,减少对全球变化科学认识上的____,协商解决各国对减排、适应与经济发展诉求的分歧,建立____的机制。
2024-01-3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预习自测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2 . 碳中和是指通过CO2去除手段,抵消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CO2排放量,达到“净零排放”。2021年两会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示意自然界的碳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1.碳循环
(1)(易)“碳达峰”“碳中和”的本质是减少碳物质流向(     
A.岩石圈B.生物圈C.大气圈D.水圈
(2)(中)海洋向大气输送碳物质的主要途径有(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分解作用④溶解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考点2.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3)(中)下列有关碳的生物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为陆地水提供了大量溶解碳酸盐B.大气中的碳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生的
C.没有参与岩石的形成过程D.现今地球大气成分受碳的生物循环影响较大
(4)(中)为减轻粮食生产碳排放对环境的压力,则我国碳排放量较大地区应(     
A.普及农业机械B.提高灌溉技术C.改变耕作制度D.适度规模经营
(5)(难)从碳循环的角度,说明“绿色沙特倡议”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6)(中)若从抵减碳排放来增加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碳排放交易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最可能是(     
A.促进郊区农业发展B.促进林业发展
C.促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D.带动农业旅游的发展
2024-01-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堂例题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中和”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CO2“零排放”。新加坡(下图)人口约564万,电子产业、精密工程、生物医药等制造业发达,石油、天然气匮乏,却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石油贸易枢纽之一。在电力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发电占比95%、太阳能发电占比极低、无风能发电。在“碳中和”背景下,新加坡现有能源结构达标缺口较大,计划和澳大利亚合作,利用澳大利亚太阳能资源建设全球最大跨境太阳能输电项目,目前推进困难。

(1)分析新加坡电能消费结构现状形成的原因。
(2)从收支平衡角度说明现阶段新加坡“碳中和”难以达标的原因。
(3)分析新澳两国跨境太阳能输电项目目前实现难度极大的原因。
2024-01-15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模)文综试题
4 . 如何处理好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关系是各国正努力探寻。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21年“碳中和”、“碳达峰”被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量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我国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其应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这主要与_____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关。全球环境问题还包括了__________等。
(2)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所面临的现状是:由于__________,导致能源消费总量_____,增长快,能源消费构成中,_____能源消费比重大。
(3)我国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列措施有效的是(     )
①植树造林②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将高耗能企业转移出国④征收碳税,以促进行业绿色转型⑤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4)下列产业部门转型升级,对“碳达峰”、“碳中和”影响最大(     )
A.制造业B.采掘业
C.零售业D.金融业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请例举利于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公众行为。
(6)循环经济工业园中,通过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简析该模式主要效益体现。
2024-01-1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文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5 . 山西作为资源型地区和碳排放大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富集区,长期以来以煤炭资源为核心驱动当地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全省碳排放呈较快增长态势,2020年较2015年增加了16.97%。全省燃煤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省碳排放总量超过80%。发电、钢铁、煤炭、化工、有色、建材、焦化等七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和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共占全省碳排放总量超过90%

材料二:图22017年山西省碳排放数量空间分布图;图3为山西省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

材料三: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产业、资金和信息等向城市集中,产生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土地空间资源得以集约利用。图4为山西省城镇化率与碳排放相关性的空间分布图(正值表示正相关,负值表示负相关)

(1)从2010年2022年山西省产业结构类型依次经历了____结构、____结构、____结构三个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
A.“一二三” B.“一三二” C.“二一三”
D.“二三一” E.“三一二” F.“三二一”
(2)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角度,分析山西省碳排放量大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山西省碳排放数量空间分布的特征是____,碳排放的空间分布与人口规模呈现____(选择:A.正相关B.负相关),其原因主要是____;结合材料三,山西省大部分地区碳排放的空间分布与城镇化率呈现____(选择:A.正相关B.负相关),其原因主要是____
(4)低碳生活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下图为一种利用“穿堂风”的房屋节能设计,主要应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请在图中虚线上绘制箭头,表示林草地面、窗、门、石子地面之间的热力环流。

(5)为了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请为山西省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1-13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地理一模试卷
6 . 【选修6——环境保护】

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最高峰,常年被冰雪覆盖,可谓寸草不生。但在今年1月份,有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6159米处发现了植物,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居然长草了,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1)有专家认为:“珠穆朗玛峰常年被积雪覆盖的山峰上能长出小草,与全球‘温室效应’有关。”请说明该专家发表此言论的理论依据。
(2)如何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2024-01-1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双百金科大联考文综试题
7 . 碳排放与节能减排

材料一: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被称为“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升高了0.40.8℃。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会升高16℃

材料二: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材料三:地表碳循环示意图、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与升温幅度关系图



(1)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

(2)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        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        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为延缓和减轻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CO2排放量
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4)指出全球升温幅度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关系。
(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使大气吸收更多的______,同时也会增强______,从而对地面的______增强,最终使全球气候变暖。
(6)简要回答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7)我国在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
2024-01-09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8 . 碳交易,是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进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其是实现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碳中和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一年)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目前,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下图示意碳交易市场交易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简述企业要在碳交易市场上获得优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2)分析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原因。
(3)说明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9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可怕的全球变暖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
(2)若全球变暖加剧不可避免,人类应如何适应这种气候变化?
(3)气候、石油、粮食成为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写出下列框图中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甲:_________;乙:_______
(4)请简要分析“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2024-01-0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蒲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考点1.环境污染
(1)(易)下列大气环境问题与形成该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源之间的连线,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氮氧化合物——化石燃料的燃烧
B.南极臭氧层空洞——二氧化碳——汽车尾气的排放
C.酸雨——二氧化硫——矿物燃料的燃烧
D.臭氧层破坏——碳氢化合物——各种制冷设备的使用
(2)(易)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制冰技术的大规模使用会(     
A.迅速加剧气候变暖B.适度增加制冰成本
C.有效减少臭氧层破坏D.直接增加冰面维护成本
(3)(中)下列措施有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①实行清洁生产,将产污量减少至零②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③少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④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出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2.生态破坏
(4)(中)为降低山东省的碳足迹、提高其碳承载力,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发展潮汐能和地热能等能源产业②植树造林,提高植被的覆盖率
③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④购买其他省份多余的碳指标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中)简述大量砍伐热带雨林、破坏植被对碳中和的影响
2023-12-3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堂例题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