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 . 超级芦竹是一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的能源植物。超级芦竹可生产各种生物油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同时改变大气结构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进程。下图示意超级芦竹对大气结构的改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1.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1)(中)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B.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C.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D.人们把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

(2)(易)地质时期的气候特点是(     
A.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B.温暖期与冰期交替C.波动下降D.波动上升

考点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3)(易)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石化燃料会导致(     
A.二氧化碳增多B.臭氧层破坏C.氮气增加D.水汽含量减少

(4)(难)读图分析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5)(中)南极大陆冰川大量融化的原因有(     
①南极火山喷发②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破坏
③科考站排放了过多的热量④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考点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6)(中)CO2增多,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①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降低②蒸发加剧,温带地区粮食产量可能下降
③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④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中)南极冰川大量融化带来的危害有(     
①海平面升高,沿海低地被淹没②海洋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③南极大陆北极熊生存空间大幅度缩小④海水入侵陆地,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差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考点4.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8)(中)为减缓二氧化碳增多的趋势,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①加强国际合作②开展植树造林③开发新型能源
④开发节电技术⑤发展电子商务⑥加快城市化进程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
2024-02-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堂例题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我国发布了“最严禁塑令”,推动了塑料替代产品的开发以及推广。由于吸管的特性,目前各种材质吸管的回收率较低。下表示意每5吨不同材质吸管的碳排放量(kg)。

根据不同材质吸管的特性,请对不同阶段提出减少碳排放量的可行性措施。
2024-02-23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地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该国最大的城市是首都多哈。下图为波斯湾沿岸区域图。


材料二:2021年3月,中国石化和卡塔尔石油公司签署了为期10年、每年供应200万吨液化天然气(LNG)长期购销协议,满足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天然气需求。


(1)中卡天然气合作,说明两国各自有哪些优势条件。

材料三:卡塔尔通过淡化海水获取的淡水已超过全国淡水消耗总量的一半,成为当地重要的水源之一。卡塔尔海水淡化采用膜法工艺,产生高浓度、高腐蚀性、高密度的盐水。


(2)据材料,评价卡塔尔目前发展海水淡化的区位条件。

材料四:据2021年国际足联估算,卡塔尔世界杯全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高达363万吨,预估结果主要依据下表所示。卡塔尔采取相应措施,兑现了让2022年世界杯“碳中和”的承诺。

碳排放的来源碳排放的占比
交通出行51.7%
日常耗能20.1%
永久性场馆建设18%
其他10.2%

(3)根据材料,列举3项卡塔尔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措施。
2024-02-0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八所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毕业班上学期模拟联考地理试卷
4 . 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问题等等都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下列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12°34′E),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开幕。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材料二、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材料三、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



(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引起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是____,其解决对策有:____
(3)分析气候、石油、粮食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甲:____乙:____
(4)乙醇汽油是否绿色燃料,人们看法不同,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经济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024-02-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朝鲜族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5 . 环境保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大势所趋。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环境问题是(     
A.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B.核事故或辐射事故C.臭氧层破坏D.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分配

(2)下列关于我国参与的国际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无关
C.“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无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
D.制定《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是能源措施

(3)中国政府在《京都议定书》上庄严签字,但现实不容乐观。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为此,中国政府必须(     
①促使“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②切实加强环境保护③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④关闭一切排放二氧化碳的生产企业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4)我国参与的国际合作,正确的是(     
A.我国是CO2的排放大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无关
C.“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将有助于大气中CO2的减少
D.在《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下,我国累计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30%左右

(5)(易)针对日本福岛核废水的排放问题,指出我国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2024-02-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4.3国际合作-课堂例题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氢指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得到的氢气,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2021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要开展多应用场景可再生能源-氢能的综合能源系统示范。目前,长管拖车仍是我国长距离氢气运输的主流方式,这种方式成本较高、效率较低,极大制约了产业链发展。2023年7月,青海德令哈100万千瓦光氢储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年均发电量22亿度。德令哈市土地总面积3689.33万亩,其中未利用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4.8%,常住人口8万余人。下图为德令哈位置及交通图。



(1)简述德令哈建设该项目的有利条件。
(2)说出缓解长距离氢气运输问题的可行措施。
(3)说出我国大力推广光电直接制绿氢项目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的意义。
2024-02-06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多年来,牧原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号召,通过研发推广无供热猪舍、开展光伏发电、实施沼气利用等绿色运营实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2022年,牧原实现减排温室气体40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167万亩森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陕西蒲城10场地位于渭北旱塬地带,全年干旱少雨,庄稼收成低,一年只收一季作物。牧原集团在当地以综合利用为出发点,提出水肥贮存还田技术模式,用猪粪“灌溉”农田,实现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猪养田”生态化循环,并实现了夏种玉米,冬种小麦,一年两收。2022年,农户们夏玉米产量达到450公斤/亩,增加收入l000元/亩。

(1)分析材料中牧原集团减少碳排放的途径。
(2)分析牧原在陕西蒲城推广水肥贮存还田技术模式的意义。
2024-02-06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8 .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和关键地区。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船从上海出发,12月1日抵达中山站。此次考察的重点任务是建设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及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展调查。

材料二: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集中呈现中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蓝皮书指出,全球海洋加速升温,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1)我国南极科考队每年11月出发,次年4月返回,这段时间南极地区(     
①正值暖季       ②出现极光       ③极昼时期       ④冰雪覆盖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1月15日,“雪龙”号顺利完成第一阶段航行任务,停靠在____________(国家)的弗里曼特尔港进行油料、________等物资的补给。
(3)按照水温高低,弗里曼特尔港西侧洋流为______(A.寒流   B.暖流),在该海域“雪龙”号向南航行,受洋流影响速度会有所______(A.减慢   B.加快)。
(4)“雪龙”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A.上海沿海B.赤道海域C.弗里曼特尔港沿海D.中山站沿海

(5)从上海到弗里曼特尔港,“雪龙”号第一阶段航行所经海域,海水密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吃水深度的变化是_________
(6)从图7看,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为______℃,其含义为_________
(7)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上升B.持续下降C.时升时降D.波动上升

(8)全球变暖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是(     
A.平均海拔升高B.北极熊等生存空间减少
C.淡水资源减少D.生物多样性增加

(9)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产生巨大威胁。选择完成结构图。

(1)选择_____(A.膨胀   B.收缩)
(2)选择_____(A.堆积   B.侵蚀)
(3)选择_____(A.径流   B.下渗)
(4)选择_____(A.赤潮   B.咸潮)
(10)针对未来潜在的危害,提出上海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2024-02-0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地理试题
9 . 国际合作:
全球变暖是全球____的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应对全球变暖,需要世界各国开展________的国际合作。________是实现减缓和适应的重要保障,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国际合作关注的重点。
(1)各国都要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____”和“____”原则,采取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行动,特别是对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的____国家要率先减排,以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
(2)____国家是全球变暖的主要____,但缺少应对全球变暖的________,需要通过国际合作获得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____支持,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基本保证,其他国家也应在自愿的基础上提供援助。
(3)各国需要通过在____、经济和____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合作,减少对全球变化科学认识上的____,协商解决各国对减排、适应与经济发展诉求的分歧,建立____的机制。
2024-01-3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预习自测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10 . 碳中和是指通过CO2去除手段,抵消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CO2排放量,达到“净零排放”。2021年两会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示意自然界的碳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1.碳循环
(1)(易)“碳达峰”“碳中和”的本质是减少碳物质流向(     
A.岩石圈B.生物圈C.大气圈D.水圈
(2)(中)海洋向大气输送碳物质的主要途径有(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分解作用④溶解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考点2.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3)(中)下列有关碳的生物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为陆地水提供了大量溶解碳酸盐B.大气中的碳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生的
C.没有参与岩石的形成过程D.现今地球大气成分受碳的生物循环影响较大
(4)(中)为减轻粮食生产碳排放对环境的压力,则我国碳排放量较大地区应(     
A.普及农业机械B.提高灌溉技术C.改变耕作制度D.适度规模经营
(5)(难)从碳循环的角度,说明“绿色沙特倡议”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6)(中)若从抵减碳排放来增加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碳排放交易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最可能是(     
A.促进郊区农业发展B.促进林业发展
C.促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D.带动农业旅游的发展
2024-01-2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堂例题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