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3 道试题

1 . 在过去的30年中,印尼首都雅加达下沉了近4米,近两年北部市区甚至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迅速沉降。2022年1月18日,印尼国会批准了《国家首都法草案》,确定将首都从雅加达迁往东加里曼丹省。读图(箭头表示迁都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雅加达地面大幅度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采地下水B.海平面上升C.地壳持续下沉D.地震导致塌陷
2.东加里曼丹省被选为新首都所在地的有利条件是(     
①靠近印尼地理中心②基础设施完善③生态环境良好④位于国际重要航线上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迁都后的雅加达(     
A.经济中心地位下降B.“城市病”得到缓解
C.海陆交通枢纽地位下降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趋于合理
2022-04-13更新 | 3429次组卷 | 17卷引用: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分层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 . 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在城市地面以下修建的各种类型地下建筑物构成的空间,包括地下街、地下人行道、地铁、城市公路隧道等交通、商业设施、地下管网、人防设施、地下垃圾处理站等设施。途径黄鹤楼风景区的武汉市和平大道南延线采用地下隧道的方式修建。据此宄成下列小题。

1.推测地下空间开发程度最高的城市是(     
A.乌鲁木齐B.贵阳C.济南D.香港
2.武汉市和平大道南延线采用地下隧道的方式修建,主要考虑的是(     
A.文物保护B.恒温环境C.抗震性能D.隔音效果
3.考虑隧道修建的安全性,施工前可利用GIS进行分析,最需要获取的沿线图层是(     
A.人口密度B.商业网点C.地形地质D.植被分布
2022-01-14更新 | 3026次组卷 | 28卷引用:4.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精练)-【精讲精练】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精讲精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 . 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0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0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
2019-06-10更新 | 7756次组卷 | 43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同步训练-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一)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湖南东部的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沙、株洲、湘潭的合称,历史上三城分分合合,如今三城同城化速度加快。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该都市圈以湖南全省8.92%的国土面积、22.41%的人口,创造了将近40%的经济总量。长株潭三市交会地区,拥有目前世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绿心,绿心中央公园里人流如织。下图为1994~2013年间长株潭城市建设用地分布变化示意。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表现。
(2)简述长株潭都市圈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意义。
(3)从城市化问题的防治角度,简述长株潭规划“绿心”地带的作用。
2023-11-07更新 | 1186次组卷 | 21卷引用:热搜题 湘教版选必2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5 . 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下图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中心城市“虹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环境改善B.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
C.促进外围城市经济发展D.只出现在雏形期和成长期
2.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有(     
①利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区化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5-03更新 | 4118次组卷 | 33卷引用:2.2 城镇化-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6 . 读“2017-2019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     
A.高效率区-地势最为平坦B.较高效率区-集中在苏中
C.低效率区-土地盐碱化严重D.中等效率区-文化底蕴深厚
2.苏州高质量发展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基础好B.大城市辐射C.土地价格高D.水资源丰富
3.提升苏北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的有效措施(     
A.控制人口数量,压缩用地规模B.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土地质量
C.发展生态农业,节约水土资源D.强化区际联系,协调产业发展
2023-05-25更新 | 1150次组卷 | 14卷引用:热搜题 湘教版选必2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7 . 20世纪80年代起,江苏南部的沈巷村因周边工业区的扩展而逐渐变为城中村,居民开始出租空闲房间和摆摊经营。随着富裕村民陆续外迁,租户则成为照看房屋与商铺的“二房东”。下图示意20世纪80年代至今,沈巷村布局与经营组织自发演变的三个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从阶段Ⅰ到阶段Ⅱ,沈巷村出租屋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     
A.交通线路增多B.外来人口流入C.老旧民房改造D.生态村居建设
2.与阶段Ⅱ相比,阶段Ⅲ流动摊贩与商铺数量的变化说明经营者考虑更多的是(     
A.提高交易价格B.降低经营成本
C.方便组织经营D.方便村居管理
3.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沈巷村民居经营组织方式的自发演变有利于(     
①实现村居成员协同共建②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③形成经济利益共享模式④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1-24更新 | 1107次组卷 | 17卷引用:热搜题 鲁教版第二册 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 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8 . 把农业引入城市,使农业生产与城市空间相融合,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城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有学者提出了将农业与城市中的社区相融合的“有农社区”的构想(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农社区”最主要的意义是(     
A.提供便捷的食物供应B.改变居民的生产方式
C.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D.美化社区的生活环境
2.若推广“有农社区”,对城市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控制城市用地规模B.完善社区商业布局
C.增加城市能源消耗D.缓解城市内涝灾害
2021-08-15更新 | 3821次组卷 | 54卷引用: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基础练)-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9 .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下面为“1986~ 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完成下列小题。

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2000年B.2005年C.2007年D.2011年
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2019-09-03更新 | 7200次组卷 | 107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同步测试
2023·广东佛山·模拟预测

10 .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大都市核心区域以外的乡村地区出现了半城市化现象,城乡人口的双向涌入加剧了该地区的用地矛盾,同时使其空间形态围绕着不同就业中心发生了空间分化,出现网络型、走廊型、跳跃型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种空间形态分别代表(     
A.网络型   走廊型   跳跃型B.走廊型   网络型   跳跃型
C.走廊型   跳跃型   网络型D.跳跃型   网络型   走廊型
2.大都市周边乡村大部分处于半城市化状态,为进一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应该(     
A.促进空间结构的同质化B.减少乡村内部工业用地
C.推进乡村土地精明收缩D.合并乡村间的就业中心
2023-05-21更新 | 1053次组卷 | 17卷引用:热搜题 鲁教版第二册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三节 城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