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3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断扩大
2019-01-30更新 | 8227次组卷 | 12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3)城市化作业

2 .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下图示意1960~2020年日本东京都都市农业主要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图中缺少1960年花卉/苗木类数据,1980年数据用1985年数据代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推知,1960~2020年东京都都市农业(     
A.轮作的次数减少B.种植结构变化较大
C.农产品产出增多D.用地规模先增后减
2.1960~1970年,东京都蔬菜类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闲置土地开发B.蔬菜类种植成本低
C.城市人口增多D.农业劳动力较丰富
3.在东京都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为应对农业劳动力流失,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     
A.将果树种植转换为谷类种植B.将谷类种植转换为蔬菜种植
C.将果树种植转换为蔬菜种植D.将谷类种植转换为果树种植
2023-04-30更新 | 983次组卷 | 10卷引用:热搜题 鲁教版第二册 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3 . 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如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
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
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
2.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A.工业污染扩散   加强河流水质监测
B.就业岗位减少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居住区较偏远   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
D.交通压力增大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2019-06-09更新 | 5585次组卷 | 31卷引用:鲁教版(2019)必修二第2单元 第一节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综合拔高练

4 . 在人口向城镇流动过程中,不同的人口有长期居留(居留5年以上)意愿、定居(在流入地购房)意愿和落户(将户口迁入流入地)意愿。人口流入城市中一般由短暂居住逐渐变为长期留居,购买住宅后变为定居,最后才会落户。不同级别的城市居留意愿率不同。下图为居留意愿的城市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直辖市及深圳落户意愿率高于定居意愿率的主要因素是(     
A.房价高低B.交通通达度
C.就业机会D.环境质量
2.普通地级市长期居留意愿率高的有利影响表现在(     
A.提升城市等级B.促进经济发展
C.扩大用地规模D.改善城市交通
3.为提高县级市落户意愿率,应该(     
A.增加县级城市数量B.多建设高层住宅
C.建设城市轨道交通D.承接产业转移量

5 . 发展成熟的大都市区职住比(就业人口/居住人口)的合理值在0.5左右。理论认为,划定区域内就业岗位与居住人口中的劳动力数量大致相等,居民基本都在区域内工作生活,职住比趋近0.5时,该区域职住平衡。下图示意四个大都市区由城市中心向外四大圈层的职住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个大都市区的第一圈层(     
A.就业人口数量大于居住人口数量B.人口数量昼夜变化明显
C.向外部圈层的交通流量早上较大D.人口密度最大
2.由第一、二圈层组成的区域,职住平衡度最高的是(     
A.伦敦B.纽约C.东京D.北京
3.促进北京都市区职住平衡最合理的措施是(     
A.改善居住环境B.降低房价C.疏解非首都功能D.限制人口迁入
2023-12-27更新 | 795次组卷 | 7卷引用:【同步产品化】2.2 城镇化-课后作业(B层巩固提升)人教版必修二

6 . 伴随着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重庆的城镇化(国家统计局规定: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数/常住人口数)和人口变化出现新的特点。表为重庆2017-2022年常住人口数、城镇常住人口数和人口出生率。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201720182019202020212022
常住人口数(万人)314431633188320932123213
城镇常住人口数(万人)204221042173222922592280
人口出生率(%)1.121.101.050.840.650.59
1.重庆近三年的出生率创新低,低出生率带来的影响有(     
①人口老龄化加剧②平均年龄降低
③劳动力资源紧张④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面对出生率降低的现状,下列可行的措施是(     
A.大量接受国际外来人口B.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C.大量增加早期教育机构D.完善生育福利和社会保障
3.对比重庆近年来的常住人口数与城镇常住人口数,重庆的城镇化特点是(     
A.2022年重庆城镇人口增加最多B.重庆城镇化水平较高
C.2022年重庆乡村人口增加最少D.重庆城镇化水平较低

7 .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快速城市化显著改变城市下垫面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城市下游某水文站观测的城市化前后径流过程曲线对比。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A.△Q→城市化后削减洪峰B.Q2→城市化后径流曲线
C.Q1→城市化前径流曲线D.△T→城市化后洪峰提前
2.城市下垫面显著改变影响城市水循环环节,使得(     
A.地下径流量增加B.蒸发量减少C.降水量减少D.下渗量增加
3.图中△Q的出现往往会导致城市发生(     
A.内涝B.暴雨C.干旱D.高温

8 . 灯光面积占比(灯光区域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与区域城市化具有明显相关性。下图示意我国长三角地区四省市2000-2020年灯光面积占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份分别是(     
A.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B.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
C.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江苏省D.安徽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
2.近五年①省份灯光面积占比变化最可能反映该省份(     
A.城市化速度增长缓慢B.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C.郊区城市化进程加快D.处于城市化的初期
2021-01-31更新 | 2040次组卷 | 15卷引用:2.2 城镇化-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同步课堂帮帮帮(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其大规模的城市数量增长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到21世纪,快速的城市化和城市数量增长将对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政治和人口趋势产生深刻的影响。下表为巴西、印度和中国城市化水平进程统计表。

巴西印度中国
普查年份城市化水平/%普查年份城市化水平/%普查年份城市化水平/%
194031.24194113.86
195036.16195117.29195313.26
196044.67196117.97196418.30
197055.92197119.91
198067.59198123.34198220.91
199075.59199125.71199026.44
200081.25200127.81200036.22
201084.36201131.16201049.68
202087.11202134.36202063.89

(1)从城市化发展速度和阶段的角度,指出巴西、印度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2)说明巴西、印度两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请为我国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0 . 从高空俯瞰成都平原,天空浮云悠悠,大地光影变幻,流水蜿蜒,与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交织成烂漫的乐章。田间不时出现的丛丛“绿岛”如翡翠般镶嵌在这富庶的平原上,这些绿岛是一种独属于成都平原的人居模式:翠竹高林掩映之间,数户农家比邻聚居,河溪水渠交错纵横,耕田环绕四周。这个人与自然调适出的诗意聚落,蜀人将其形象地称为林盘(引自孙吉《林盘:成都平原的田间绿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作家描述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推测林盘随田散布的成因和广植竹木的主要目的是(     
A.地形调节气候B.气候美化环境C.水系增加收入D.植被心理安全
3.近年来,成都市附近林盘数量大幅减少,反映了成都市(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上升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断扩大
4.为保护林盘风貌,振兴乡村,当地将林盘分为农耕型、农家旅游型和生态型,其中农家旅游型林盘可以(     
A.提高城镇化水平B.促进乡村文化传承
C.提高耕地利用率D.降低乡村生活成本
2022-01-16更新 | 1752次组卷 | 8卷引用:2.2 城镇化(精练)-【精讲精练】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精讲精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