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8 道试题

1 . 为探究人类破坏植被对诱发水土流失的影响,某地理实验小组以某地的3个坡度为27.5°的草地坡面为研究对象,进行3种不同流量(总放水量均为200L)的模拟冲刷试验。3个坡面为:(1)强干扰模式:移除植被地上地下部分,平整坡面;(2)半干扰模式:移除植被地上部分;(3)未干扰模式:保留原生地表。强干扰模式由于开挖植物根系,土质松散,富含砾石。读“不同流量产流时间表”和“不同流量不同模式坡面累计产流特征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不同流量产流时间表单位:min

干扰模式

6L/min

9L/min

12L/min

平均时间

强干扰模式

35.00

17.60

8.40

20.33

半干扰模式

4.40

6.25

5.00

5.22

未干扰模式

8.00

7.68

7.17

7.62

不同流量不同模式坡面累计产流特征表

放水流量

(L·min-1

累计产流量/L

强干扰模式

半干扰模式

未干扰模式

12

179

104

120

9

140

82

53

6

48

40

31

1.据表可知,不同干扰模式坡面随流量变化产流时间的变化表现为(     
A.不同模式的径流量与产流时间均呈负相关
B.强干扰模式产流时间与流量变化不明显
C.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均短于未干扰模式
D.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与流量变化关联最小
2.同径流量下强干扰模式的产流时间最长,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B.土壤C.地形D.气候
3.通过模拟冲刷试验对比可知(     
A.强干扰模式产流时间最长,对水土流失的诱发程度最低
B.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最短,对水土流失的诱发程度最高
C.强干扰模式累计产流量最大,对水土流失诱发程度最高
D.随流量增加,半干扰模式累计产流量小于未干扰模式
2024-06-03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2 . 受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及不断增强的开发建设活动影响,湖北省土壤侵蚀严重。为了研究其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规律,某团队基于2009年、2019年两期相关数据计算土壤侵蚀量,评估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为湖北省水土保持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下图示意湖北各区高程,下表示意2009年、2019年湖北省各区土壤侵蚀量。完成下面小题。

分区土壤侵蚀量/万吨
20092019
Ⅰ区13710.6715859.65
Ⅱ区521.92450.99
Ⅲ区4124.533307.00
IV10252.856177.17
V7798.378500.74
VI6820.715776.98
Ⅶ区18801.5413806.65
VIII26838.7718166.89
全省88869.3672046.07
1.影响各区土壤侵蚀量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形地势②土地面积③降水总量④土壤肥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为减少湖北省土壤侵蚀量,下列区域差异化措施合理的是(     
A.东部地区退田还牧B.中部地区退耕还林
C.西南地区退牧还草D.西北地区植树造林
2024-06-01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期末模拟检测卷01(范围:选必2+选必3+区域地理)-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合川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北部,地处重庆三环,毗邻两江新区,是重庆六大卫星城市之一和重庆主城都市区的重要战略支点。合川区地貌分为乎行岭谷和平缓丘陵两大类型。合川区东南为华釜山区平行岭谷地形,西部为渝西丘陵盆地平缓丘陵地形,总体呈现“两屏相守,多陵多丘”的山地格局。合川区生态脆弱区面积较大,主要为出现石漠化、水土流失(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等现象的生态功能退化区域。下表示意合川区水土流失脆弱性调查结果。

等级面积/km²比例/%
一般脆弱2130.6090.9
脆弱202.768.6
极脆弱10.730.5
合计2344.09100.0
(1)简述合川区水土流失脆弱性等级分布情况。
(2)研究表明,合川区大部分剧烈侵蚀区域的土地类型主要为城乡建设用地,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为合川区乡村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合理性建议。
2024-05-23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卷押题10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辽宁卷)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定边机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机场周边区域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土壤侵蚀严重,机场建设过程中对下垫面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土壤侵蚀,采用自然恢复加合理的人工干预能有效保护生态。下表示意定边机场飞行区和取土场土壤侵蚀的自然恢复效果预估。完成下面小题。

施工区域飞行区取土场
占地面积/公顷144.2533.75
施工时间/2.52
预估土壤侵蚀速度/(吨·千米-2·年-11456924225
2403119950
3349417100
4295614250
522589975
1.自然状态下,定边机场周边的土壤侵蚀中(     
A.风蚀在冬季最强B.流水侵蚀在夏季最强C.冻融在冬季最强D.温差风化在夏季最强
2.与飞行区相比,取土场土壤侵蚀总量大,主要因为(     
A.占地面积大B.施工时间长C.侵蚀强度大D.自然恢复慢
3.为缓解施工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跑道内布设排水沟②外围设立挡沙墙③开挖土方及时回填④营造高密度防风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自国家相继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等生态修复工程以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已由1999年的31.6%提高到2018年的63%,但部分造林密度较大区的深层土壤出现干层现象。图1示意黄土高原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图2示意20002020年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蒸发量的变化。

(1)指出植被覆盖度提高对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的主要作用。
(2)分析造林密度较大区的深层土壤已出现干层现象的原因。
(3)试为提高未来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效果提出合理建议。
2024-05-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考前模拟文综地理试题07(2024年)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6 . 青海省同仁市隆务镇西山水土保持试验区平均海拔2750m,年平均降水量426mm。试验区坡面土壤颗粒细小、质地松软,易被侵蚀形成细沟。模拟降水试验表明,侵蚀细沟的数量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而变化,数量在90mm/h时达到顶峰,随后下降。完成下面小题。

1.能正确表示该试验区土壤粒度成分的是(     
A.B.C.D.
2.降水强度超过90mm/h时,侵蚀细沟数量减少,主要因为(     
A.径流侵蚀减弱B.土壤蓄水饱和C.细沟袭夺合并D.水分下渗增加
3.为提高隆务镇西山水土保持能力,可在坡面上(     
①客土置换②植树种草③凿排水沟④加黏合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考前模拟01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7 . 福建长汀某丘陵海拔300~500米,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且集中在3—6月。丘陵以人工次生幼龄马尾松林为主,林分单一,林下植被覆盖度多在30%以下,局部低于5%。某团队在该丘陵选取样地开展水土保持试验,对照组为裸地,以研究不同数量的植草条带对减流减沙的意义,得出成果如下表所示。研究表明,林冠郁闭度较低时,会显著削弱马尾松林的减流减沙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不同雨强和植草措施下的减流、减沙效益
降雨强度(毫米/分钟)植草措施的减流效益(%)植草措施的减沙效益(%)
三条带措施坡面双条带措施坡面单条带措施坡面幼龄马尾松坡面三条带措施坡面双条带措施坡面单条带措施坡面幼龄马尾松坡面
0.540.822.211.9-1.594.681.570.14.4
1.039.621.312.50.086.481.762.3-2.2
1.527.420.814.12.095.189.368.2-0.5
2.023.114.79.51.689.782.872.34.1

1.无植草措施情况下,该马尾松林下土壤可能出现(     
①母质层暴露     ②沙砾化加重     ③腐殖质积累     ④大孔隙减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该马尾松林的水土保持试验(     
①减流效益整体好于减沙效益
②随降雨强度增大减沙效益持续变差
③植草条带越多,相同降雨强度下的减流效益和减沙效益越好
④降雨强度最大时,不同植草条带的减沙效益差距最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幼龄马尾松林减流减沙效益较差,主要因为幼龄马尾松林(     
A.根系生长使土壤发生松动B.树冠稀疏,水土保持效果较差
C.削弱光照,影响林下植被生长D.拦截径流,增大流量峰值
2024-04-3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考前模拟07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西省地下近40%的面积有煤层分布,占全国已探明煤炭储量的三分之一。北部煤层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其他地区大多为中厚煤层,宜井工开采(通过挖掘井巷进入地下煤层开采煤炭资源的方式)。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图1中阴影部分)。该地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鱼鳞坑(图2)是黄土高原常用的水土保持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挖掘的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交错排列,状若鱼鳞,坑内种植树木。与此同时,还利用黄河上下游水库对黄河进行调水调沙,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1)图中①②③④属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____(填数码),甲地扩大农业发展规模的限制因素是____。图示地区降水年际变化较____(大/小),原因是:____
(2)分析山西省采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3)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分析鱼鳞坑保水、保土、保肥的原因。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对黄河入海口地区的可能影响。

9 . 我国某小流域地形切割十分严重,土壤肥力低下,水资源贫乏,该小流域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采用“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沟底穿靴子”的治理模式,形成了上、中、下三个层次横向条带和拦坝挡墙的纵向网状防治体系,各项措施镶嵌配套,初步形成了一个立体式综合开发利用的小流域生态经济体系。完成下面小题。

1.该小流域可能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东南丘陵B.山东丘陵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2.为减少水资源缺乏对该地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在有径流条件的地方,挖窖蓄水
②筑坝蓄水,将宝贵的雨水拦蓄在坝内
③大量抽取地下水,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④修建引水工程,大规模跨流域调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关于该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最适宜的是(     
A.在上游地区以种植经济林为主,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B.中游地区在缓坡修建梯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C.在下游地区植树造林,促进水土保持
D.大范围异地搬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0 . 近年来,甘肃省天水市滑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研究该市秦州区、麦积区典型黄土滑坡区,发现1985- -2020 年滑坡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动态变化特征,单个滑坡体的土地利用方式逐年多样化。通过研究滑坡区土地利用类型和时空变化规律,为区域灾损土地的开发再利用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下表为1985--2020年秦州区和麦积区滑坡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单位: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利用类型年份
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
旱地429436415361352352351345
水田00022222
森林2025272729292928
草原153217379798083
不透水面556677711
1.导致天水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滑坡空间分布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植被类型差异B.降雨量差异
C.人类活动差异D.地形的差异
2.滑坡区旱地发生大规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旱地生产退化B.建设用地需求增加
C.种植思想观念改变D.响应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3.滑坡体的土地利用方式逐年多样化的影响是(     
①提升区域的植被覆盖度 ②降低区域的植被覆盖度
③增大再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 ④降低再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04-22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5 区域发展-2024年6月高考地理考前预测之选择题(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