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定边机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机场周边区域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土壤侵蚀严重,机场建设过程中对下垫面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土壤侵蚀,采用自然恢复加合理的人工干预能有效保护生态。下表示意定边机场飞行区和取土场土壤侵蚀的自然恢复效果预估。完成下面小题。

施工区域飞行区取土场
占地面积/公顷144.2533.75
施工时间/2.52
预估土壤侵蚀速度/(吨·千米-2·年-11456924225
2403119950
3349417100
4295614250
522589975
1.自然状态下,定边机场周边的土壤侵蚀中(     
A.风蚀在冬季最强B.流水侵蚀在夏季最强C.冻融在冬季最强D.温差风化在夏季最强
2.与飞行区相比,取土场土壤侵蚀总量大,主要因为(     
A.占地面积大B.施工时间长C.侵蚀强度大D.自然恢复慢
3.为缓解施工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跑道内布设排水沟②外围设立挡沙墙③开挖土方及时回填④营造高密度防风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07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新教材新高考桂柳信息冲刺金卷(四)地理试卷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扁柏属常绿乔木:树冠呈尖塔形,叶片交互对生,排成一平而,顶端优势明显;日本扁柏为浅根性树种,80%以上根系集中分布在0~30厘米土层中。自然分布多生长在海拔1300米~2800米的地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中高山或低山丘陵,降水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生长表现最好。下图为九江庐山含鄱口附近林区坡面上的日本扁柏景观。

(1)依据日本扁柏的生长地区,推测日本扁柏的生长习性。
(2)推测该地区水土保持状况。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3)针对上述现象,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2024-04-18更新 | 138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七省高考专用)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自国家相继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等生态修复工程以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已由1999年的31.6%提高到2018年的63%,图2示意2000﹣2020年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蒸发量的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的原因。
(2)指出植被覆盖度提高对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的主要作用。
(3)说明造林密度较大区的深层土壤已出现干层现象的原因。
(4)试为提高未来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效果提出合理建议。
2024-02-03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南宁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地理试卷

4 . 固原市原州区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东麓,塬(四周陡,顶部平)、梁(山谷间的延绵高地)、峁(顶部浑圆,周边较陡的山包)、壕(地势低洼之地)交错,地貌极为复杂,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近年来,该地采用漏斗式集流坑整地(以栽植点为中心进行挖土,将挖出的熟土集中堆放,用生土堆成外高内低的漏斗式集流面,并夯实拍光,在集流面围成的坑穴中心挖植树坑,将熟土回填植树坑内)方式造林,获得很大成功。完成下面小题。

1.最宜采用漏斗式集流坑整地造林模式的地貌类型是(     
A.峁边B.梁侧C.壕底D.塬顶
2.用生土堆砌并夯实集流面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土壤肥力B.减少水分下渗
C.增大地表温差D.减少水分蒸发
3.当地多培植本地树种,主要是为了(     
A.提高树木成活率B.节省造林成本C.防止外界树种入侵D.突出地方景观特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陕西省地形总的特点是:南北多山,中部多川,从北向南构成三个各具特点的自然区: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关中平原各级交通网连接全国,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陕南秦巴山地,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图一为陕西地理简图,图二为2010年陕西省人口密度分布图。

(1)陕西人口分布的特征:由南、北向中部____,中部关中平原地区人口密度最大。
(2)2010年陕南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该地区就业人员比重超过了66%,陕南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的原因:____
(3)从人口容量的角度,分析关中平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大的原因。
(4)陕北地区近年来人口增加较快,对环境的压力较大,简述陕北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2023-06-19更新 | 11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五十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长白山苔原带成土作用较弱,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春季长白山苔原带坡面土壤侵蚀严重。长白山某坡苔原带位于海拔2000~2550米,近年来该地气候变暖,对土壤冻结影响显著。图示意长白山某坡苔原带土壤月均温垂直变化率(即海拔每上升100米,土壤月均温变化的多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白山苔原带某坡土壤月均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时段是(     
A.2月4月B.5月9月C.10月次年1月D.10月次年4月
2.与夏季相比,春季长白山苔原带坡面土壤侵蚀更严重,主要是因为春季(     
A.土壤表层解冻,易被侵蚀B.气温回升快,融雪径流量较大
C.坡面有冻土,水分下渗少D.植被覆盖差,对坡面径流阻挡弱
3.近年来气候变化对长白山苔原带土壤冻结的影响是(     
A.冻结期延长,冻结层变薄B.冻结期延长,冻结层变厚
C.冻结期缩短,冻结层变薄D.冻结期缩短,冻结层变厚
2023-05-14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南宁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域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点区域。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平方千米,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西柳沟上游,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在中游风沙区,可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下游地势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下图示意西柳河流域及水文站位置。

(1)说明入黄口处沙坝泥沙的主要来源。
(2)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请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8 . 人们对黄河的治理历经千年,清朝《河防述言》记载了一种“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即沿着原有河床两侧,内筑多重堤防(如下图),“蓄清刷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道修建多重堤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河流(     
A.水量B.含沙量C.水质D.流速
2.设计用于对抗常年河道摆动风险的河堤是(     
A.遥堤B.缕堤C.月堤D.格堤
3.该治河方略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此后黄河仍出现洪泛甚至改道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     
A.工程技术手段较落后B.对水文变化预测不足
C.没有配套的水利工程D.对水土流失治理不当
2022-05-09更新 | 84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洛河自西北向东南穿过黄土高原注入渭河,流域内依次为吴起区、甘泉一志丹区及洛川区3个地貌单元(下图)。吴起区沟间地与沟谷地面积之比为4:6:甘泉一志丹区沟间地与沟谷地面积之比为5:5:洛川区沟间地与沟谷地面积之比为6:4。洛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自1980年以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效果显著,尤其是沟壑区阴坡和缓坡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洛河流域三个地貌单元流水侵蚀由强到弱的排序正确的是(     
A.吴起区甘泉-志丹区洛川区B.吴起区洛川区甘泉-志丹区
C.甘泉-志丹区洛川区吴起区D.洛川区甘泉-志丹区吴起区
2.流域内沟壑的阴坡和缓坡植被恢复更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水分D.坡度
3.下列最适合吴起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是(     
A.横坡垄作B.治沟造地C.自然恢复D.平整土地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在河口镇(头道拐水文站下游约10千米处)至龙门区间(简称河龙区间)流经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泥沙来源区。河龙区间黄河干流长约725km,支流众多,流域面积约11万km2。地处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60年代开始,当地居民运用“打坝淤地”的措施来治理生态环境,即在黄土高原的各级沟谷中,修筑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坝堤,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截至2011年底共修建大型淤地坝3786座,从2000年开始植被覆盖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截至2017年河龙区间植被覆盖率达到68%,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图1为河龙区间范围及大型淤地坝分布图,图2为小流域坝地示意图。

(1)简述河龙区间成为黄河流域主要泥沙来源区的原因。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打坝淤地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3)分析打坝淤地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2021-12-29更新 | 638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