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湿地及其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读我国东北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A区域沼泽广布,从气候角度解释原因。
(2)目前,国家提出退耕还沼泽,目的是什么?
(3)有人建议。在哈尔滨下游河段,实施梯级开发,以减轻三江平原水涝。为反对者提供论据。
2020-12-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树林是生长在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湿地木本植被群落,是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内水鸟的主要觅食场所为红树林植被区。因为它还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红树林又被称为“海岸卫士”。近年来,红树林不断遭受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我国建立了深圳湾福田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见下图),位于广东省南部,是全国唯一地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是国际湿地公约保护对象,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重点保护对象。


   
(1)据材料指出福田红树林的主要生态功能。
(2)分析位于城市腹地的自然保护区候鸟数量逐渐减少的原因。
(3)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合理措施保护海岸生态环境,试列举两例。

3 .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的吞吐。官方指出,长江上游水库群调蓄已带来枯水期中下游水资源形势的重大变化等诸多连锁反应。因此,通过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来调整变化了的江湖关系,修复和改善鄱阳湖的生态承载力、经济承载力,是非常必要的。下图为湖口站(鄱阳湖水系的出口)多年平均向长江输沙量和湖口站径 流量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的必要性(       )
A.鄱阳湖鱼类将绝种,江豚会因生境破碎化、迁移通道受阻而完蛋
B.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拦水后可能会出现98年那样的大洪灾
C.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可基本解决湖区枯水期缺水问题
D.白鹤和东方白鹳等候鸟栖息地会被破坏
2.关于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输沙量和径流量年际变化都较大
B.6月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长江补给鄱阳湖
C.4~6月由于湖水含沙量降低,输沙能力减弱
D.3月鄱阳湖的含沙量最大,故输沙能力最强
3.关于鄱阳湖7~9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
A.长江干流水位高B.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
C.向长江输沙,鄱阳湖清淤D.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加大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在全球升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是吸收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汇,而土壤的厌氧环境是湿地产生大气甲烷的源。随着全球气温升高,湿地更快地向大气排放甲烷的现象被称为“湿地甲烷反馈”。净生态系统CO交换量是生态系统尺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平衡的结果,负值代表生态系统净吸收CO正值代表净排放甲烷。下图示意不同湿地生态系统净生态系统CO₂交换量与甲烷排放通量汇总。



(1)研究表明,热带红树林群落为净生态系统CO交换量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试对此给出合理的解释。
(2)指出图中缓解温室效应能力较强的湿地类型,并说明依据。
(3)分析俄罗斯南部针叶林下泥炭地甲烷排放通量小的原因。
2024-02-06更新 | 10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国家继南水北调工程后实施的又一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于2017年10月通水。白洋淀(淀为浅湖)上游接纳海河水系中大清河上源唐河来水,潴龙河来水,下游由大清河排出。白洋淀水域面积366km2,对当地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受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白洋淀多次出现干淀。1983年至1988年,白洋淀曾连续5年干淀。2014年6月,河北省政府将容城县、雄县、安新县列为浅层地下水禁采区,将安新县城区列为深层地下水禁采区。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保定市所辖雄县、容城、安新3县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初始可能承载100万人左右,发展比较好的话可能达到200—300万人。下图为引黄入济淀线路图。

(1)试推测造成白洋淀多次干淀的自然原因。
(2)说明白洋淀面积萎缩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
(3)简析河北省政府将容城县、雄县、安新县列为浅层地下水禁采区,将安新县城区列为深层地下水禁采区的主要目的。
(4)简述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实施对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6 .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该地区种在砂田(用砂石覆盖土壤表层)的白兰瓜品质优良。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该地区地理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坡度D.温度
2.该地区在砂田种植白兰瓜的主要目的
①蓄水保墒(土壤水分)②提高昼夜温差③增加降水④避免病虫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近年来图中湖泊不断萎缩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B.冰雪融水量减少
C.人们大量引用河流水灌溉D.人们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蓄水
4.图中湖泊不断萎缩对周围地区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有①土地荒漠化;②气候日益温和湿润;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防洪能力下降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是沼泽地特有的产物,由有机残体、腐殖质和矿物质三部分组成。当沼泽植物残体的堆积量大于其分解量时,泥炭不断积累、堆积,并发育成泥炭地。潮湿的泥炭地固碳能力远强于森林,是全球重要的“碳汇”。然而泥炭地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干燥、被氧化,则会成为巨大的“碳源”。

近代以来,随着英国农业开垦、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约有150万公顷泥炭地被排水疏干,此外还被做燃料等用途而导致泥炭开采量增加,泥炭地的退化过程加快。

(1)从碳循环的角度,解释近代以来英国泥炭地由“碳汇”向“碳源”转化的原因。
(2)英国政府从水利和农垦等方面,采取了修建堤坝,堵塞排水沟等措施,保护和改善泥炭地。分析上述措施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
2023-06-30更新 | 201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七调考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为我国内陆多山省份,湖泊众多,全省有大小湖泊四十余个,且以南北向延展的湖泊居多。湖泊总面积约1164km2,总蓄水量约290×108m3。众多湖泊是云南省宝贵的自然资源,位于平缓地带的湖泊流域成为社会经济繁荣之地。下图示意云南省主要湖泊分布。



(1)简述云南省湖泊的空间分布特点。
(2)阐释云南省南北向延展的湖泊居多的主要原因。
(3)平缓地带的湖泊流域是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繁荣之地,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的隆升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在空间上具有不均匀性。早期青藏高原隆升时,巴颜喀拉山与布青山之间相对沉陷,形成古湖。后随着高原继续隆升及气候变干,古湖泊开始解体,在东侧残留星星海湖泊湿地群(左图),黄河穿星星海而过。星星海湖泊湿地群平均海拔4240m,年降水量约300mm,潜在蒸发量1000mm,由泥炭和草甸构成的“浮岛”景观别具一格(右图)。20世纪末,星星海东南侧土地沙化严重。近年来,星星海湖泊湿地群已经禁止一切旅游、探险活动,并通过生态修复,星星海湿地面积增加了104km2



(1)青藏高原的隆升既塑造了古湖,又导致了古湖解体。请对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2)通常情况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会加剧干旱,但星星海湖泊湿地广布。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原因。
(3)专家认为星星海湖泊湿地群形成之初便已潜藏沙化的风险。简述可支撑专家观点的论据。
(4)说明星星海湖泊湿地群禁止旅游、探险活动的原因。
2021-03-13更新 | 641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河北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潘塔纳尔湿地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湿地,位于巴拉圭盆地(见下图),范围涉及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等多个国家,总面积达242 000 km2,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

(1)分析潘塔纳尔湿地面积的季节变化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2)分析潘塔纳尔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的原因。
2020-02-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鸡泽、曲周、邱县、馆陶四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