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湿地及其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签订了一部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材料二 湿地、森林与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材料三 我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是一个湿地资源大国。我国湿地总面积为65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7%,仅次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四位。但近年来,由于盲目的农田开垦和城市开发等占用、破坏天然湿地,直接导致了我国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湿地的有(  )
①青海湖 ②稻田 ③黄河 ④水库 ⑤海洋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2)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原因有         等。
(3)三江平原目前有大片沼泽地尚未开发利用,2000年国务院却下令停止开垦,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我国粮食已相对过剩
C.石油资源丰富,保留工业用地     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4)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这说明湿地具有             的生态功能。
2 . 西藏自治区和黑龙江是我国沼泽湿地分布最多的省区。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1.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处是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B.气温低,蒸发微弱
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由于农业开发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
C.西藏湿地面积增加与全球变暖有关D.旅游业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原因之一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容量既与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量有关。当土壤水位较低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比较明显,土壤有机物质的损失量较多。

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易分解土壤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28~29.55克/千克,较三江平原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96~184克/千克)低。下图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20世纪50年代,三江平原湿地被集中开垦为耕地,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20世纪90年代起,通过一些保护耕地的措施,该地的黑土侵蚀明显减轻。


(1)试从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黑河中游湿地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三江平原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
(3)简述三江平原湿地黑土侵蚀减轻带来的生态效益。
2022-11-25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颈鸊鷉(pìtī)是一种主要在白天活动的水生候鸟,通过潜水觅食。黑颈鸊鷉在繁殖期内常营造浮巢栖息于温带地区的内陆水域,且多在挺水植物丛中活动,受到惊吓则躲入水草丛。我国境内的黑颈鸊鷉4月份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地,10月份又南迁。内蒙古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湖心岛为黑颈鸊鷉筑巢地之一,下图示意该区域黑颈鸊鷉浮巢数量和空间分布。

(1)描述图示区域黑颈鸊鷉浮巢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利于黑颈鸊鷉繁殖的条件。
(3)说明图示湖心岛周围成为黑颈鸊鷉栖息地的原因。
(4)从安全性角度,解释黑颈鸊鷉在甲地筑巢的理由。
(5)提出该自然保护区为保护黑颈鸊鷉种群数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2024-03-29更新 | 26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6月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仿真模拟卷(四)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著名的红军长征“过草地”就是过若尔盖草原。若尔盖草原是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一个相对断陷下沉的凹地,这里气候独特,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该地泥炭资源十分丰富,平均厚度约为1米。其形成是生物(主要是植物)在死亡后沉积在沼泽底部,无法完全腐败分解,经几千年演化形成。通常在较潮湿的地方泥炭层的形成比较快,有机物的分解度比较低,而较干燥的地方则相反。泥炭的积累速度不但取决于植物的生长速度,更重要的是受植物残体的分解速度的制约。泥炭质轻、持水、保肥,既是栽培基质,又是良好的土壤调解剂,并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殖酸及营养成分。

材料二   下因为若尔盖草地及其周围地区略图


材料三 下表为若尔盖县气候资料

123456789101112
均温℃-10.1-7-2.31.75.58.710.710.16.51.8-4.2-8.8
降水量mm4.87.917.236.676.8101122112101577.82.8

(1)据图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点。
(2)分析若尔盖草原沼泽中泥炭丰富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当地开发泥炭资源?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2019-01-16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江西流坑村历史悠久,在一片荒滩中建成。古代,村民借由地利经营竹木贸易,富甲一方。据考证,村落建设了多条东西向街巷直达河岸,同时配建码头;挖掘了高低串联的池塘(村民称之为“龙湖”,并在其中养鱼虾、种荷花,定期清淤泥)与乌江相连;街巷均留有明沟或暗渠与“龙湖”相通,实现雨水、污水分流,且规定生活垃圾不许排入沟渠。下图分别为流坑村地形图和村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1)从气温季节变化的角度,简述古人选择此地建村的原因。
(2)从气候和交通角度,解释古村街巷多呈东西走向的好处。
(3)指出“龙湖”对于古村落的积极意义。
(4)简述流坑古村营造的水系格局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2022-04-01更新 | 685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7 . 20231月,内蒙古呼伦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称:呼伦湖面积比十年前扩大了近50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湖,历史上历经多次扩张和收缩,对湖岸植被优势种的高度、盖度、生物量都有影响。该地区的优势物种从湖边向外依次为碱蓬(嗜盐)、寸草苔(裸露河床优势物种)、芦苇(水生或湿生植被)、羊草、针茅。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从2000年至2009年,呼伦湖体水位持续下降,与海拉尔河的连通一度中断,成为内陆湖。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实施一系列措施,恢复湖区湿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近年来湖泊面积持续增大的可能原因是(     
A.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B.利用地下水灌溉,减少对河水的利用
C.引河济湖退耕还草D.环境整治植被增多
2.短期内湖泊面积扩大对湖区物种的影响为(     
A.碱蓬增多B.寸草苔增多C.芦苇盖度增加D.针茅高度增加
3.与扩张期相比,收缩期时的呼伦湖流域(     
①盐度减小   ②水质恶化   ③沙化加重   ④生物量增多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8 .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度,下表为“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构成表”,完成下面小题。

原因哺乳动物鸟类
偷猎31%20%
栖息地的丧失32%60%
外来物种入侵17%12%
其他20%8%
1.造成这两类生物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中,占比最大的是(     
A.偷猎B.栖息地的丧失
C.外来物种入侵D.其他
2.虽然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但江苏的洪泽湖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近年来,到湖区越冬的鸟类种群及数量增加明显。这主要体现了洪泽湖湿地的价值是(     
A.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B.调蓄洪水C.维护生物多样性D.利于航运
2023-07-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风区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度,下图为“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A.偷猎B.栖息地的丧失C.外来物种入侵D.其它原因
2.虽然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但江苏的洪泽湖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近年来,到湖区越冬的鸟类种群及数量增加明显。这主要体现了洪泽湖湿地的价值是(     
A.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B.调蓄洪水C.维护生物多样性D.利于航运
3.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10 . 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

材料二   200多平方千米的崇明岛东滩,是欧亚大陆东岸发育最完善的河口潮汐型滩涂湿地之一,它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原生态性以及物种的多样性、稀有性。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曾以每年1300公顷的速度不断增大。然而随着围垦的深入,它今天开始退缩了……


(1)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从材料一两幅湿地图可以看出,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化特征是:湿地的总面积___________
(2)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湿地被破坏的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等。
(4)三峡大坝建成后,由于长江上游泥沙主要沉积在库区,崇明岛的沉积物________,在海浪和潮沙的侵蚀下,崇明岛的面积有可能________
(5)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等。
2019-11-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