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湿地及其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体得到不断的补充和更新,黑龙江三江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海陆热力环流的存在对于海滨地区的气候具有调节作用。下图1为某海滨地区水循环的示意图,图2为由于海陆热力环流导致的该海滨地区近地面等压面弯曲形态。



(1)图1中缺少的一个水循环环节是____;E海区附近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与图中的____(字母)环节有密切关系。
(2)从水循环的角度指出三江湿地的成因。
(3)图2所表示的时段为____(填“白天”或“夜晚”),近地面吹____(填“海”或“陆”)风,该风对滨海城市的影响主要是使该时段气温____(填“升高”或“降低”),湿度____(填“增加”或“减小”)。
2022-01-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是沼泽地特有的产物,由有机残体、腐殖质和矿物质三部分组成。当沼泽植物残体的堆积量大于其分解量时,泥炭不断积累、堆积,并发育成泥炭地。潮湿的泥炭地固碳能力远强于森林,是全球重要的“碳汇”。然而泥炭地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干燥、被氧化,则会成为巨大的“碳源”。

近代以来,随着英国农业开垦、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约有150万公顷泥炭地被排水疏干,此外还被做燃料等用途而导致泥炭开采量增加,泥炭地的退化过程加快。

(1)从碳循环的角度,解释近代以来英国泥炭地由“碳汇”向“碳源”转化的原因。
(2)英国政府从水利和农垦等方面,采取了修建堤坝,堵塞排水沟等措施,保护和改善泥炭地。分析上述措施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
2023-06-30更新 | 201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表水在工农业生产、气候调节和生态系统维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表水域面积的时空格局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面图1示意黄河流域2000~2019年地表水域面积变化,图2示意各因素对黄河主河道区和子流域区水城面积变化趋势的影响量与相对影响率,其中温度因素对黄河流域不同河段水域面积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相关性。



(1)分析近年来黄河流域水域面积变化对区域安全产生的积极影响。
(2)说明叶面积指数对黄河流域水域面积的影响原理。
(3)从主河道区和子流域区解释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等“其他因素”与水域面积的相关性。
(4)推测温度因素与黄河水域面积呈正相关的主要河段,并分析原因。
2023-04-29更新 | 54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江西流坑村历史悠久,在一片荒滩中建成。古代,村民借由地利经营竹木贸易,富甲一方。据考证,村落建设了多条东西向街巷直达河岸,同时配建码头;挖掘了高低串联的池塘(村民称之为“龙湖”,并在其中养鱼虾、种荷花,定期清淤泥)与乌江相连;街巷均留有明沟或暗渠与“龙湖”相通,实现雨水、污水分流,且规定生活垃圾不许排入沟渠。下图分别为流坑村地形图和村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1)从气温季节变化的角度,简述古人选择此地建村的原因。
(2)从气候和交通角度,解释古村街巷多呈东西走向的好处。
(3)指出“龙湖”对于古村落的积极意义。
(4)简述流坑古村营造的水系格局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2022-04-01更新 | 685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高考三模考试文综地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42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与人类福祉”,口号是“人与湿地生命交织"。湿地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全球湿地的健康状况对人类的福祉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全球湿地总体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缩,影响了全球碳循环过程,进而影响全球整体环境。为了湿地健康稳定,生态学家呼吁人们重新认识湿地的重要价值,关爱湿地、呵护湿地、养护湿地。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湿地的健康状况对人类的福祉至关重要的主要原因是湿地(     
A.提供多种资源B.便于旅游科研C.经济功能显著D.生态价值突出
2.全球湿地萎缩对地球整体环境的主要影响为(     
A.生物多样性减少B.洪涝灾害频发C.加剧全球变暖D.减少碳素排放
3.为了湿地的健康稳定,人类关爱湿地、呵护湿地、养护湿地,需要(     
①加强国际合作②扩大湿地面积③公众积极参与④停止经济开发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2024-05-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博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6 .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次水湖,曾经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唐宋时前,面积达到八百里.被称为“八百里洞庭”。洞庭湖面积扩大与汉江平原的形成有关,而江汉平原的形成与泥沙堆积有关,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分别位于长江荆江河段的两侧,之后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洞庭湖面积整体减小(如下图所示),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洞庭湖水文特征出现明显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材料,分析唐宋时期出现“八百里洞庭”的主要原因(     
A.气候暖湿,补给水源增加B.湖盆断裂下陷,长江汇入水量增加
C.湖盆泥沙堆积,水位抬高D.较长江北岸地势低,长江汇入水量增加
2.自1664年以来,洞庭湖面积整体缩小原因是(     
①地质、气候环境改变②长江上游水土流先严③大量引用湖泊水灌溉④大规模围湖造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3.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洞庭湖水文特征出现明显变化表现在(     
A.枯水期时间推后B.枯水期水位下降
C.枯水期缩短D.含沙量增加
4.结合洞庭湖的变迁示意图,推测洞庭湖湖底的地势特征为(     
A.南高北低B.西高东低
C.西北高、东南低D.东北高、西南低
2021-04-01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地势低洼,由于生境条件不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沼泽(下图)。每年6~10月,奥基乔比湖水溢出,并通过克拉莎草沼泽缓慢注入海洋。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的居民仅在出露水面的小块高地上耕作。甘蔗生长需年积温5500℃~8500℃,需水量大却怕涝。20世纪初,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4000公顷的甘蔗,收获期为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为了种植甘蔗,当地抽取沼泽水,并切断湖水与沼泽地的联系。此后,克拉莎草沼泽生境发生明显变化,导致红树林适生范围向陆地方向扩张。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限制克拉莎草沼泽地区甘蔗种植。



(1)分析甘蔗种植后,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和水质的变化特点及原因。
(2)分析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变化导致红树林适生范围扩张的原因。
2020-12-0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伊塞克潮,在吉尔吉斯语中意为暖湖,位于亚洲中部的吉尔吉斯斯坦东北部的天山山脉北麓。湖面平均海拔趵1608米,面积63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潮,潮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

材料二伊塞克潮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产粮区之一。湖中有20多种鱼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候鸟迁徙、过冬、繁殖之地。1948年建立了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

材料二伊塞克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简述伊塞克湖湖水清澈澄碧的自然原因。
(2)分析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建立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
2021-01-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9月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9 . 天津中新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项目,经过15年开发建设,曾经的盐碱荒地、废弃盐田、污染水面等“生态禁地”,如今已变成了一座绿色发展的生态城市、创新引领的智慧城市、产城融合的活力新城。下图为天津主城及中心生态城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津中新生态城能够发展成为独具魅力的“生态新城”的决定性因素是(     
A.产业基础B.地理位置C.科技水平D.土地资源
2.天津中新生态城建立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提升天津人均绿地面积B.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C.充分利用铁路沿线优势D.改善城市旅游环境
3.天津中新生态城内保留大量湖泊、河道等湿地有利于(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保证绿化用水量
C.拓展城区之间航运D.发展水产养殖业
2024-03-04更新 | 30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等校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湖面海拔4 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纳木错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多,但在入湖口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纳木错鱼类数量非常少,而且鱼类个体也十分小。

(1)指出纳木错沿岸河流的分布特点。

(2)说明纳木错沿岸河流难以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

(3)分析纳木错湖水中鱼类数量较少且个体小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