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元素及其化合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Na2O2常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Na2O2与CO2反应的原理(夹持装置略)。查阅资料知:干燥的CO2与Na2O2不反应,湿润的CO2能与Na2O2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装置Ⅰ中加入试剂的最优方案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             B.稀硫酸             C.小苏打             D.石灰石
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探究过程如下:
①先打开K2关闭K1进行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处,木条没有复燃。
②然后打开K1,关闭K2进行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处,带火星的木条仍然没有复燃。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若要观察到木条复燃现象,对装置Ⅳ的改进措施为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证明最终CO2与Na2O2发生反应,应继续补充的实验是:取反应后Ⅲ中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____。(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澄清石灰水)
2 . 碳元素以多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其化合价与物质类别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
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是因为含有d
C.若e和f都是钙盐,热稳定性:f>e
D.用同一氧化剂可实现a-b-c的转化
2021-01-28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4 . 某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 K+、Ba2+、Al3+、Mg2+、Cl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无沉淀生成;
②另取少量原溶液,逐滴加入 40mL 0.25mol•L1 的盐酸,产生的现象是:开始产生沉淀并逐渐增多,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气体,最后沉淀逐渐减少至消失;
③在上述②沉淀消失后的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 3g(AgCl 的摩尔质量为 143.5g/mo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可能含有 Cl
B.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K+、Cl
C.该溶液是否有 K+需做焰色反应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片)
D.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Ba2+、Al3+,可能含有
5 . 下列关于C、Si及其化合物性质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热稳定性CH4>SiH4
B.硅可以用作制造变压器的铁芯材料
C.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硅可以得到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
D.石墨烯是一种碳氢化合物
6 .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由KNO3和两种非金属元素A和B的单质组成,A为黑色固体,B为淡黄色的固体,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A与N和O同周期,B与O同主族
B.A,B分别与O组成的化合物AO和BO2均是大气的污染物
C.A和B分别与O组成的化合物均能与烧碱反应
D.单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2020-09-2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7 . 下列关于碳和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B.碳能与反应,硅不能与反应
C.酸性氧化物都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
D.常温下,碳单质和硅单质的化学性质都不活泼
8 . 将足量CO2通入KOH和B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y)的关系正确的是(  )
A.B.C.D.
9 . 一种无色气体 100mL,由 NH3、NO、CO2 所组成,将此无色气体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后, 发现气体减少了 30mL。剩余气体继续通过 Na2O2 固体后,发现气体变成红棕色,再将该气体通入盛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的试管内,发现试管内水位上升,最后试管内充满液体。则原混合气体中 NH3、NO、CO2 气体的体积比为
A.15∶14∶21B.5∶8∶12C.10∶14∶21D.30∶28∶23
10 . 氧化铅( PbO)是黄色固体。实验室用草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分解制备CO,其原理为:H2C2O4CO↑+CO2↑+H2O。某课题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O 还原氧化铅并检验氧化产物(已知CO能使银氨溶液产生黑色沉锭)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②④⑤中的试剂依次为碱石灰、银氨溶液、澄清石灰水
B.实验时,先点燃装置①处酒精灯,当装置⑤中产生连续气泡且有明显现象后再点燃装置③处酒精灯
C.实验完毕时,先熄灭装置①处酒精灯,再熄灭装置③处酒精灯
D.尾气处理可选用点燃、气袋收集、NaOH 溶液吸收等方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