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钠与水反应原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
Ⅰ.甲同学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表中“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干净后放入试管中,加少量水加热至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的冷水中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D.反应较快,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E.生成淡黄色沉淀

(1)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结论:(对金属性及非金属性进行分析)_______
Ⅱ.乙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4)仪器D的作用是_______
(5)证明非金属性:。在A中加盐酸,B中加中加溶液。若观察到C中_______(填实验现象),即可证明非金属性:。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丙同学认为实验结论不正确,他认为应在B、D两个装置之间添加装有_______的洗气瓶才能证明非金属性:,原因是_______
2024-03-0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化学试题
2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
B验证Fe2+具有还原性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C判断反应后Ba2+是否沉淀完全将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几滴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D制备Fe(OH)3胶体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
A.AB.BC.CD.D
2023-02-14更新 | 37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化学试题
3 .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装置①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B.利用装置②观察氢氧化钾的焰色试验的现象
C.利用装置③证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D.利用装置④证明久置氯水中是否含有Cl-
2023-01-10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开封五县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除去固体中的杂质NaClB.用装置乙验证Na和水反应放出热量
C.用装置丙制备氢氧化亚铁D.用装置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2024-03-1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好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ABCD
装置            
实验目的验证Na和水反应放热实验室制取比较的热稳定性制备
A.AB.BC.CD.D
2023-12-13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五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6 .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装置①验证Na与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B.利用装置②制备胶体
C.利用装置③证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D.利用装置④收集氯气
7 . 下列图示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BC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探究钠与水的反应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强弱粉末与蒸馏水制备且能“随关随停”
A.AB.BC.CD.D
8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除去固体中的杂质NaCl
B.用装置乙验证Na和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C.用装置丙制备氢氧化亚铁
D.用装置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9 . 用下列装置或操作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ABCD
目的探究氧化性:
KMnO4>Cl2>I2
用铁丝蘸取碳酸钾溶液进行焰色试验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装置或
操作
A.AB.BC.CD.D
10 .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Na和水反应,钠熔化成小球B.装置乙实验室制备氢气
C.装置丙观察纯碱的焰色反应D.装置丁比较Na2CO3、NaHCO3的稳定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