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铜与强氧化性酸的反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研究铜和铁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如下:

   
   
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铁丝表面迅速变黑,之后无明显现象
铜丝或铁丝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体,
品红溶液褪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硫酸,可用铜制容器盛放浓硫酸
B.②中铜丝或铁丝均有剩余时,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C.依据②,可推断出铜和铁与浓硫酸反应可生成SO2
D.①②中现象的差异仅是由于温度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
2019-05-28更新 | 2427次组卷 | 18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2 . 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铜与浓H2SO4的反应(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资料:微量Cu2+与过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Cu2++4OH =[Cu(OH)4]2−,[Cu(OH)4]2−溶于甘油形成特征的绛蓝色溶液。
   
编号实验用品实验现象
I10mL 15mol/L
浓H2SO4溶液
过量铜片剧烈反应,品红溶液褪色,150℃时铜片表面产生大量黑色沉淀,继续加热,250℃时黑色沉淀消失。
II10mL 15mol/L
浓H2SO4溶液
适量铜片剧烈反应,品红溶液褪色,150℃时铜片表面产生少量黑色沉淀,继续加热,250℃时黑色沉淀消失。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将装置C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________
(3)实验I中,铜片表面的黑色沉淀可能含CuO、Cu2S或CuS。为探究黑色沉淀的成分,取出反应后的铜片,用水小心冲洗后,进行下列操作:
      
i. 黑色沉淀脱落,一段时间后,上层溶液呈无色。ii. 开始时,上层溶液呈无色,一段时间后,上层溶液呈淡蓝色。

甲认为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证明黑色沉淀不含CuO,理由是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仅通过颜色判断不能得出上述结论,理由是______。需要增加实验iii,说明黑色沉淀不含CuO,实验iii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
(4)甲同学对黑色沉淀成分继续探究,补全实验方案: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iv取洗净后的黑色沉淀,加入适量_____溶液,加热。黑色沉淀全部溶解,试管上部出现红棕色气体,底部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5)用仪器分析黑色沉淀的成分,数据如下:
150℃取样230℃取样
铜元素3.2g,硫元0.96g。铜元素1.28g,硫元0.64g。

230℃时黑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__
(6)为探究黑色沉淀消失的原因,取230℃时的黑色沉淀,加入浓H2SO4,加热至250℃时,黑色沉淀溶解,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试管底部出现淡黄色固体,溶液变蓝。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
(7)综合上述实验过程,说明Cu和浓H2SO4除发生主反应外,还发生着其他副反应,为了避免副反应的发生,Cu和浓H2SO4反应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2019-05-23更新 | 6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市昌平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3 . 室温下,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在通风橱中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 I 中浅红棕色气体为 NO2,由硝酸还原生成
B.等质量的 Cu 完全溶解时, I 中消耗的 HNO3 更多
C.换成 Fe 之后重复实验,依然是试管 II 中反应更剧烈
D.试管 II 中反应后溶液颜色与试管 I 中的不同, 是由于溶有 NO2
2018-05-17更新 | 179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房山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5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4 .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讨铜与硝酸的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欲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设计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含有一半空气的注射器。
   
请回答有关问题
装置A中进行反应时打开止水夹K,当装置C_________时,关闭止水夹K,试分析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在完成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进一步证明产物是NO,将注射器F中的空气推入E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发现铜与稀、浓硝酸反应所得溶液的颜色不同,并记录如下:
1 g细铜丝放入盛有10 mL1 mol·L-1 HNO3溶液的试管中加热铜丝表面有无色气体逸出,溶液变为天蓝色
1 g细铜丝放入盛有10 mL14 mol·L-1HNO3溶液的试管中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绿色由深到浅,未见到蓝色
有同学认为是铜与浓硝酸反应的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也有同学认为是溶液中剩余硝酸浓度较大所致,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该看法是否正确,以下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____
a. 向上述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b. 加水稀释上述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向饱和的硝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加14 mol·L-1HNO3溶液
d. 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2018-02-23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5 . 用金属铜制取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角度考虑,最好的方法是
A.铜硝酸铜B.铜硝酸铜硝酸铜
C.铜氧化铜硝酸铜D.铜氧化铜硝酸铜
6 . 某同学在实验室做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将试管中的混合物冷却后倒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底部有黑色物质。于是他对黑色物质进行了探究。
(2)该同学假设黑色物质是CuO。检验过程如下:
【查阅文献:检验微量Cu2+的方法是:向试液中滴加K4[Fe(CN)6]溶液,若产生红褐红沉淀,证明有Cu2+】该同学的实验操作:
①将CuO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滴加K4[Fe(CN)6]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②将黑色物质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滴加K4[Fe(CN)6]溶液,未见红褐色沉淀。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该检验过程所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次假设,黑色物质是铜的硫化物。实验如下:
现象
1.A试管中黑色沉淀逐渐溶解
2.A试管内上方出现浅红棕色气体
3.B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①现象2说明黑色物质具有__________性。
②A试管上方产生浅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确认黑色沉淀中含有S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___
(4)以上实验说明,黑色物质中存在铜的硫化物。进一步实验后证明黑色物质是CuS与Cu2S的混合物。已知1molCu2S与稀硝酸反应转移8mole-,写出试管A中Cu2S溶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8-31更新 | 4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7 . 某学习小组为研究铜与浓、稀HNO3反应的差异,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如下:
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Ⅱ.向装置A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关闭弹簧夹;
Ⅲ.滴加浓硝酸;
……
(1)步骤Ⅲ中滴加浓硝酸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
(2)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B中溶液慢慢变成蓝色,能解释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4)证明B中有NO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
(5)步骤Ⅱ向装置A中通入过量CO2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6)上述实验结束后,观察到A装置中的溶液呈绿色,B装置中的溶液呈蓝色。在分析溶液为绿色的原因时,甲同学用加水稀释的方法,乙同学认为不合理,因在稀释时,也会引起Cu2+浓度变化。请设计实验证明绿色是由溶有NO2引起的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