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化学链燃烧(CLC)是利用载氧体将空气中的氧传输至燃料的新技术,基于CuO/Cu2O载氧体的甲烷化学链燃烧技术示意图如下:

(1)甲烷和二氧化碳都属于___________,会使地球表面变得温暖,形成“温室效应”,在地球大气中还有_________也属于这类气体(写出一例即可)。
(2)下列选项所述措施能促进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_______。
①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②发展CO2捕集技术       ③燃煤中加入石灰石       ④开发新的能源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

(3)“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将以下几种物质进行分类,分类的角度与结论匹配的是___________。

物质分类角度结论
A空气能否写出确定的化学式混合物
BCO2按照化学性质非金属氧化物
CCH4构成物质的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DCuO构成物质的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A.AB.BC.CD.D

(4)往盛有CuO/Cu2O载氧体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空气[氧气的物质的量分数x(O2)为21%],发生反应:2Cu2O+O2=4CuO。
①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推断在燃料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
②氧的质量分数:载氧体Ⅰ___________载氧体Ⅱ(选A表示“>”、B表示“=”或C表示“<”)。
③当温度达到985℃时,x(O2)=10%,则此时O2的转化率a(O2)=___________。(转化率=反应消耗某物质的物质的量/反应中加入该物质的总物质的量)
(5)与传统燃烧方式相比,化学链燃烧技术的优点有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2023-10-25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南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初态考化学试题
2 . 2022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发表演讲时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1)下列措施不利于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完善充电桩、自行车道等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公众优先绿色出行
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和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C.支持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潮汐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D.加大农村房屋建筑节能改造力度,降低冬季取暖燃料的使用
(2)二氧化碳加氢可转化为二甲醚(CH3OCH3),既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可得到性能优良的汽车燃料。反应原理为:
①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为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CO2(g)和9molH2(g),测得CO2(g)、CH3OCH3(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反应到达A点时,_________(填“>”、“<”或“=”)。0~5min内,_________。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二甲醚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百分号内保留2位小数)。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H2的含量保持不变                 B.CO2(g)与H2(g)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C.            D.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保持不变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有_________(填字母)。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E.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
2023-07-12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3 . 水热反应是指在高温高压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技术,不仅能实现二氧化碳到有机物的转化,还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成煤炭等资源。下列有关水热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包含化学变化
B.可降低自然界中碳元素含量
C.可改善温室效应
D.有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4 . 填空。
(1)由于大气中CO2含量的剧增,大量珊瑚礁(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被海水侵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
(2)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___
(3)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方法和设想。有人根据液态CO2密度大于海水密度的事实,设想将CO2液化后,送入深海海底,以减小大气中CO2的浓度。为使CO2液化,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
A.减压、升温B.增压、降温C.减压、降温D.增压、升温
(4)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研究,把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如将CO2和H2以1∶4的比例混合,通过反应器,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重要的能源物质。请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快速、有效地减缓大气中CO2含量急剧增加的生态学措施是_______;
A.使用天然气等燃料B.控制全球人口增长
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D.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
2023-02-1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降低碳排放,实施低碳经济是今后经济生活的主流。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措施不利于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保护植被
B.加大对煤和石油的开采,并鼓励使用液化石油气
C.大力发展风能、水力、潮汐能发电和核电,大力推行太阳能的综合开发
D.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使用空调时夏季温度不宜设置过低,冬天不宜过高
(2)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研究,如将CO2和H2以1∶4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通入反应器,在适当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重要能源。请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
CO2+4H2_______+2H2O
(3)用CO2合成燃料甲醇(CH3OH)是碳减排的新方向。现进行如下实验:某温度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和6 mol H2
① 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填字母)。
a.C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H2浓度与CO2浓度之比为3∶1
d.CO2的生成速率与CH3OH的生成速率相等
②现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

(4)以KOH为电解质的甲醇燃料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通入甲醇的电极为燃料电池的_______(填“正”或“负”)极,每消耗1molCH3OH转移电子_______mol。
2022-05-2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情分析考试化学试题
6 . 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含量
B.将海洋油气开发伴生的永久封存于海底储层
C.一定条件下,将转化为,实现的资源化利用
D.研发新型催化剂将分解成碳和,同时利用放出热量
2021-10-12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九月月考化学试卷
7 . “天蓝、地绿、水清”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在汽车排气管里安装催化转化装置
B.加大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C.把废旧电池投入贴有如图所示标志的垃圾桶内
D.为增强去污效果,将洗衣粉中的三聚磷酸钠(Na5P3O10)含量加大
2021-09-11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化学试题
8 . 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B.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最广泛的合金是钢
C.PM2.5、PM10颗粒物在空气中含量少,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没影响
D.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
2022-01-1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9 . 国家领导强调“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让老百姓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合的是
A.开发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
B.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
C.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D.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制成沼气
10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含氮量超标的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B.NO、NO2为主的氮氧化物排放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C.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CO2含量猛增会导致温室效应
D.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