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1981年宁夏固原北魏墓出土的木棺上的漆画(局部)。经考证,漆画绘制于太和(477-499,孝文帝年号)年间,中心内容是中原地区的历史故事。画中人物的服饰除汉服外,大多穿着典型的鲜卑服;下方装饰连珠纹的团花图案,显示出波斯文化的重要特征。作为实物史料,该画可以证明当时
A.中原文化占据了统治地位B.鲜卑贵族阻挠孝文帝改革
C.与西亚建立了直接的联系D.不同民族间存在文化交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乙巳

A.太平天国运动B.“百日维新”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3 .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2020-12-02更新 | 4406次组卷 | 76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A卷)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刘斌在《良渚文化与良渚古城考古的意义》中说:“对良渚古城遗址和良渚文化的深入研究,有力地改变了中华文明起源于晚商时期这一传统观念。良渚文化已进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阶段,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在中国都邑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良渚文化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
②良渚文化有力证明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历史
③史料实证是历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④良渚文化在中国都邑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1-17更新 | 426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①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特征是以青铜礼器为中心形成一整套礼仪制度,代表国家权力与等级秩序。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则显示出,中原地区形成的这套礼器制度也影响到遥远的古蜀地区。从1986年两个祭祀坑出土的112件青铜器中,便有尊、瓶、盘等礼器的存在,而且在器形和纹饰上也模仿了中原青铜器。但三星堆同时还存在着以黄金“权杖”、象征权力与威望大小不等的青铜人像、神像、黄金面具等来表达和显示等级与权力的另一套体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内涵。


——摘编自霍巍《三星堆祭祀坑发掘的世界性意义》


(1)材料中②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依据材料,概括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并说明三星堆考古在认识早期中华文明方面的重要意义。

辽宋夏金对峙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饮茶成风,对农耕民族的提供茶叶、丝绢等手工业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而对两宋王朝来说,由于战争和农业生产的需要,中原地区也离不开游牧民族的马匹、牛羊和毛皮原料。例如,“澶渊之盟”后,宋辽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榷场,用中原地区的茶叶、缯帛、漆器、瓷器等换取契丹的牛羊、马匹等。汉族建立的两宋王朝通过设置榷场、和市和朝贡等形式与周边民族进行经贸往来,将中原农耕经济区与北方游牧经济区两种经济类型较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互为补充。在各民族经济贸易的促进下,一张全国性的市场网络逐渐发展,加速了中国各民族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进程。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宋辽榷场贸易发展的条件和作用。

同盟会成员刘揆一于1911年撰写《提倡汉满蒙回藏民党会意见书》。他认为应该“使满人而知断送满洲桑梓地者为满洲皇族也,知汉族不强满族亦随而亡也”,“现今之君主政治,无论其为专制,为立宪,无论其为满人,为汉人,皆当排去之者也”。他提出中国内有分裂之虞,外遭欺压之迫,需要达到真正的民族团结,共同“挽救今日中国瓜分之局”,与列强并立于世界。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明确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民国成立,五族一家,凡属国民,均为主人保此大好河山”,“五族共和,平等自由之幸福,汉族与满蒙回藏共享焉”。

——摘编自王正文《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的嬗变》等


(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观念的内容、背景及影响。

“十四五”时期,要充分发挥新疆区位优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要积极推动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

——摘编自《紧贴民生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0年9月30日

20142020年新疆经济状况(部分)

生产总值

贫困发生率

中央财政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支援

援疆项目1万余个
(4)以新疆为例,探索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6 . 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载(754年),全国人口有5 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 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大运河B.隋末农民起义
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
2019-11-01更新 | 328次组卷 | 23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3·辽宁·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2023-09-15更新 | 3707次组卷 | 3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A)试题
8 . 某高一同学学习中国现代“开创外交新局面”内同时,收集了两端史料:1972年“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两段史料分别出自
A.《中美联合公报》《中日建交公报》
B.《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
C.《中美联合公报》《日内瓦公约》
D.《中美联合公报》《九二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 这样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没有造成破坏和动乱,价值20多亿元的生产资料几乎没有损失。……使资本家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改造。” 材料中的“社会变革”是指(     
A.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财富B.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是国家博物馆知名新千年藏品—— “入世槌”。它仅长32.3厘米,却是我国当代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其价值主要在于见证了(     
A.首批经济特区的设立B.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
C.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D.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