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为1949—1952年全国私营工业的相关数据。这一时期私营工业的发展(     
年份企业数(个)职工人数(万人)总产值(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
1949123165164.3868281663.3%
1950133918181.5872782651.8%
1951147650202.28101183650.1%
1952149571205.65105261139%
①以建设“四个现代化”为目标               ②符合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
③在增长速度上超过了国营工业               ④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2023-05-12更新 | 337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2013-2016年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日本为3.7%、欧元区为8.0%、美国为18.2%、中国为31.6%。这组数据表明中国(     
A.在产业变革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B.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参与国际事务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全面建立D.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武汉,三年后武汉国民经济发生的巨变如图所示。此外,武汉国营工业产值比重由7.5%升至25.9%。对这些数据解读准确的是
A.土地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总产值呈上升趋势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武汉工业总产值成倍增长
C.“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使得城镇职工收入上升
D.至1952年,武汉国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
4 . 下表为中国1952年至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的生产情况统计数据,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项目1952年1957年增幅(%)
     钢/万吨135535296
     煤炭/万吨66001310098
     棉纺物/亿米38.350.532
     谷物/万吨163921950519
A.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B.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D.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5 . 如图是民国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业增长率统计,对第二阶段统计数据分析合理的是(     

①列强忙于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③国民政府在收回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
④为日后中国长期坚持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4-01-30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世界银行统计“一带一路”中长期看将帮助全球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这说明该倡议(     
A.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B.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C.推动了地区热点问题的彻底解决D.拓宽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
7 . 贸易在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1800年间,支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是跨欧、亚、美、非四大洲的贸易圈。与中世纪横跨亚欧大陆和印度沿海的长途贸易相比,新的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规模上是前所未有的……欧洲的海上霸权国家在亚洲和美洲都拥有殖民地和港口……这一时期贸易的内容已经逐渐从零散的奢侈品转变为大宗的经济作物甚至是工业制造品。

——摘编自何顺果《全球化的历史考察》


(1)概括材料一所述1500~1800年间,全球经济交往的特点。

材料二   见图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分析19世纪后期影响英国海外贸易的因素。
(3)以下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请将每组数据与可以推断出的结论进行连线。结合所学,列举促进中国外贸迅速发展的国内外因素。(各举一例)

2020-07-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1978-1980年,《人民日报》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报道统计。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年份包产到户大包干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总计
197851239107359
1979215249161488
1980543219092404

① 1978年以后,相关报道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②“包产到户”揭示出农民获得的是土地所有权
③“按劳分配”高频出现凸显了此制度的优越性
④“多劳多得”针对的是“平均主义”分配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0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20世纪开始后,中国开始了艰难的复兴之路。

梁启超认为中华民国前十年的发展“已经可观”,为民族复兴打下了基础。


(1)请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保罗·肯尼届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2)1953~1983年这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请从下列两个问题中任意选择一个作答(两个都答只判阅第一个)。
I.结合史实,概括中在时期I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II.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II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020-02-0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读“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     
 中国英国
步枪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射程200米、射速3-4发/分钟
火炮泥模制造、炮管杂质多、气孔气泡多、铁模制造、镗床切削、膛壁光滑、
火药硝量过高、杂质过高、颗粒粗糙标准火药配方(硝78%、硫8%、碳14%)

它反映的实质是
A.清朝军事与英国军事的差距B.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
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D.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差距
2020-02-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宣武区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