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文学艺术呈现繁荣局面D.唐宋儒学的复兴
2 . 汉朝在政治制度上大体继承了秦朝,同时又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学习小组为了厘清这一过程,找到了如下几则材料。

材料一   三公称曰冢宰,王者待以殊敬,在舆为下,御坐为起,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

——范晔《后汉书》

材料二   武帝从贤良文学或上书言事的人当中,先后拔用了严助等人,在他们的本职以外,另给侍中、常侍等加官,让他们出入禁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武帝还用宦官为中书,掌尚书之职,比用士人更为得心应手。这些人在皇帝左右,逐渐在宫内形成一个决策的机构。

——吕思勉《秦汉史》

材料三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名,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指尚书台)。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范晔《后汉书》

注:《后汉书》为南朝宋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述东汉史事的史书。吕思勉编写的《秦汉史》成书于1947年。

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从西汉到东汉这一时期丞相与尚书的地位的变化过程。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
2022-12-0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