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海禁”政策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出发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赛曲》翻译改动的部分情况

“麦须尔诗”(1873年王韬译)用中国古典七言诗的格律来翻译,认为诗的主旨是反对国王的残酷统治,梁启超在1902年《新民丛报》中高度肯定该译稿。
“法(佛)兰西革命歌”(1904年侠民译)用文言文翻译,被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中国革命记》等转载,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
“马赛曲”(1920年马骥良译)用白话文翻译,对“citoyen”的翻译,从“体团”变为“国民”,此后白话文翻译的《马赛曲》版本不断出现。

材料二   抗战时期,《马赛曲》成为救亡图存的重要媒介。与此同时,《战歌》、《新马赛曲》等改编作品应时而生,歌词呈现出日益严峻的国难危机,“呼吁中国同胞:‘不分恩怨,不分你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作一全民族革命战争’。”《马赛曲》对《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也有启发作用,《马赛曲》中“用肮脏的血液,灌溉我们的田野”与《义勇军进行曲》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义近似,《马赛曲》中多次出现的“前进”在《义勇军进行曲》中被不断强调。

——摘编自宋逸炜《〈马赛曲〉在近代中国的多重变奏》

(1)据材料一、概括《马赛曲》翻译改动变化的表现,并说明变化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马赛曲》翻译改动的积极影响。
3 . 法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侧面反映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可以制裁以州为基础的派别活动,防止州与州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将为各州的民主政体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宪法也让各州以种种方式保留了自己的主权,……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内阁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并负其责任”。“临时大总统得提出法律案于参议院,得依法律宣布戒严。”不过这些都须国务员副署。
——耿云志《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
材料三   美国的民主……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以及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各种政治权力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简述其具体表现。
(2)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积极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787年宪法和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异同。
(3)概括指出材料三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