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统一中原以后,首都平成地处边陲,已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平城地区半耕半牧,土地贫瘠,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而中原至平成又不通水运,一遇灾年,便饿殍遍野。孝文帝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性好读书,“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太和十七年,服丧满三年后,孝文帝为实行“文治”理想,决心迁都洛阳。

——据张凯之《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二   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规定随迁的鲜卑人说汉语,着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但这一系列改革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北魏在事实上开始放弃了二元帝国的政治架构,丧失了帝国的内在均衡。北魏因此自毁长城,在孝文帝身后不久便陷入严重内乱。

——据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决心迁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影响。
2024-05-1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面商国家大计。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等飞抵重庆,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于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双方“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还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由于蒋介石坚持统一军令、政令,取消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拒绝承认解放区各级民选政府的合法地位和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的主张,双方在这些根本问题上没有达成统一。

——摘编自崇文书局《重庆谈判》

材料二   1949年4月1日,以张治中为核心的国民政府代表团抵达北平,经约两周的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主要内容为: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卖国条约;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新的民主联合政府。同时,中共也同意在战犯问题上,可以在和平条约中不提蒋介石三个字;国民党军队的数额、番号、官长均可照旧不动,驻地问题可以研究;是否签字后马上渡江,也可以商量;南京政府在新政协开会,即联合政府成立前可以继续存在。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摘编自王奔宇《张治中与北平和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重庆谈判与北平和谈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和谈的共同作用,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4-05-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中国共产党泗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3年8月14日召开。会上要求,到2027年,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经济更强、城乡更美、底色更绿、活力更足、百姓更富、治理更优的现代化新泗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以下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是(     
①走和平发展道路   ②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
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⑤少数人享有的现代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2024-04-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奋斗中,逐步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内生性方案。以下不属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特征的是(     
A.由保守到激进B.由被动到主动C.由模仿到创新D.由片面到全面
2024-04-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1958年3月15日,毛泽东找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新华社社长的吴冷西谈话说: “现在报纸宣传报道上要调整一下,不要尽唱高调,要压缩空气,这不是泼冷水,而是不要鼓吹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要大家按实际条件办事,提口号、订指标要留有余地。”这一谈话(     
A.旨在用舆论解决经济高速度问题B.促进了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
C.缘于“大跃进”出现了错误的倾向D.顺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2024-04-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共有132座城市,全国5.42亿人口中城镇人口为5765万。1957年,全国城市为176座,城市人口达9949万人,城镇化水平提高至15.39%。这一时期城市化的推进(     
A.反映了工业化目标的实现B.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开展
C.助长了党内“左”倾的发展D.说明三线建设成就的显现
2024-04-19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元史·刑法志》记载:“诸蒙古人居官犯法论罪既定,必择蒙古官断之,行杖亦如之。诸四怯薛及诸王、驸马、蒙古、色目之人,犯奸盗诈伪,从大宗正府治之”,“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该规定反映出元朝(     
A.因俗而治的合理性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C.推行民族歧视政策D.阶级矛盾居于主导地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间的广泛流播,产生重要物化成果,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唐人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是极言南朝佛寺之多。其实,南朝佛寺何止四百八十,仅据《南史·郭祖深传》载,梁朝“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在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新疆、四川等地保有许多石窟和数以千计的佛像。最著名者,一为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晋太和元年(366)始建,历北魏、西魏、北周、至隋、唐五代、宋、元各朝都在此开凿,现存石窟四百多个,佛像2450尊,为石刻艺术精品;二为山西大同云岗石窟,魏文成帝(452465在位)时始建,几百年间开凿五十多个洞窟,现存造像五万尊;三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洛后第三年(497),中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诸朝,连续营造四百多年。现存佛龛二千一百个,佛像十万尊。此外,还有河北省邯郸市的响堂山石窟、甘肃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等。

——摘编自吴慧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文化地理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的影响。
2024-04-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战国秦汉时期的交换经济和自然经济,自由民小农和依附性佃农,学者李根蟠的《汉魏之际社会变迁略论》一文认为,战国秦汉时期城市交换经济尽管相当发达,但仍然没有脱离自然经济的范畴,它的基础是封建地主制下的小农经济。学者何兹全的《战国秦汉时代的交换经济和自然经济,自由民小农和依附性佃农》一文认为,战国秦汉时期城市和城市交换经济十分发达和繁荣。城市交换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主导的和支配的地位。整个社会的走向、发展规律,是在城市交换经济的主导和支配下向前走动的。

——摘编自何兹全《战国秦汉时代的交换经济和自然经济,自由民小农和依附性佃农》

针对材料中的观点,赞同、反对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均可,也可以任选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释清楚,史论结合,逻辑合理等)
2024-04-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金代山西繁峙岩上寺壁画所展现的楼台亭榭、酒楼茶肆、民居村舍等,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图景十分相近,会使人们不禁想起《清明上河图》来。此外,有关伦理道德、忠孝节义以及佛教故事等,也是金代壁画中常见的题材。这些壁画反映出金朝(     
A.基本沿袭唐宋制度B.国家处于鼎盛状态
C.绘画水平世界领先D.积极吸纳中原文化
2024-04-1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