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央苏区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开创出崭新局面,关键得益于党在社会治理中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1933年,苏维埃中央政府颁布《劳动互助社组织纲要》,保障了红军家属和孤寡老人的劳动力配给。截至19342月,中央苏区共建立1100多个消费合作社,切实解决群众面临的衣物、粮食、看病等方方面面的实际困难。党从中央苏区国家治理实际需要出发,开创性地建立了以宪法大纲为主体,包括130多部法规律令的新型法治体系。

——摘编自人民网《中央苏区时期国家治理的实践探索》

材料二   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在现代革命思想和国际革命文艺的刺激下,结合大别山区浓厚的民歌传唱传统和现实的革命需求,红色歌谣应运而生。如动员工农革命的红色歌谣《劝五更》:“一更里劝劝工友们劝工友大家来革命,团结要结紧,加工资,减时间,生活有保证。”宣传苏维埃政策,号召群众移风易俗的歌谣《妇女诉苦歌》:“封建礼教真可恨,穿耳缠足损人身,政治权利剥夺尽。”指导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建设美好新生活,“穷苦农友们,赶快要觉醒……妇女团结起,斗争求解放”。

——编自瞿萍、张贤裕《从红色歌谣看鄂豫皖苏区的基层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苏区基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鄂豫皖苏区红色歌谣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苏区和鄂豫皖苏区基层治理的共同经验。
2024-05-3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四)历史试题
2 . 北宋朱或在《萍洲可谈》中指出,两浙、福建、广南三市舶“唯广最盛”。南宋广州贸易“收课倍于他路”,成为国家财政的一大来源,号称“天子南库”。由此可见,宋代(     
A.政府财政问题缓解B.广州海外贸易繁盛
C.农业经济地位下降D.丝路贸易规模扩大
2024-05-3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四)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本着“损中国无用之费,易远方难制之物”的精神,鼓励商人从事海外贸易,其进出口货物数量和品种都倍于前代,且不断增长,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据《大南海志》记载,元代前期经广州港进口的商品计有七类七十多种。元代后期,仅由四明(又名庆元,即今浙江宁波)进口的商品就高达二百二十四种,比元前期翻了三番。值得注意的是,在品种繁多的进口商品中,奢侈品的数量较前代有明显减少,而用于生产、生活的日用品比例大大增加。海外商品输入中国沿海港口以后,通过商贩们的转运,销往全国各地。

材料二   泉州作为元代最大的进出口港口,那里的各种货物堆积如山。江南最繁华的都市杭州,是元代最大的商品聚散地,政府在此设有市舶仓库,专门贮存从各地转运来的货物。杭州本身也是最多的消费城市,仅胡椒一项,每日销量竞达四十三担,每担重九十公斤。元大都(今北京)虽远离东南沿海贸易港口,但由于它是元朝统治中心,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云集于此。不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商贩,都将各国商品转运来此经销。当时的大都,凡是世界上珍稀的东西,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特别是来自印度的商品,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喻常森《元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元代海外贸易繁荣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海外贸易繁荣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4 . 五四运动前夕,国内报刊上开始出现专门介绍马克思生平和学说的文章。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开始多了起来,《星期评论》《国民》《每周评论》《少年中国》等进步刊物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这一变化主要缘于当时(     
A.思想文化氛围相当宽松B.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
C.五四与新思潮相互促进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如图)。其主张(     

A.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B.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
C.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D.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2024-05-30更新 | 5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邓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乾隆朝开始有了“天朝体制”的外交用语。据《清实录》统计,带有“天朝体制”术语的40篇敕谕中,乾隆帝有23篇,嘉庆帝有2篇,道光帝有11篇,咸丰帝有4篇。该术语在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就从清朝皇帝的敕谕中消失了。这反映了(       
A.传统的宗藩体系走向解体B.时局的演变影响外交理念
C.天朝上国的迷梦彻底破灭D.晚清外交逐渐与国际接轨
2024-05-30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邓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史记》记载,秦朝“凡为吏,皆有吏书”。秦朝吏书主要包括:官吏在平时工作中所记录下来的公文;向上级汇报工作所写下的报告;有关国家大事和社会现象的记录。这些均被当作官吏考核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秦朝(     
A.官吏职业素养较高B.官员施政有章可循
C.文书制度尊君抑臣D.吏治管理比较严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晚清初期,严复鉴于“道、咸订约之时,既以民刑裁判之权,付之领事矣,又以国家科税之柄公诸外人,则所谓保护政策者,斯无望已”的现状,曾提出“必有海权,乃安国势”“税则者,有国有土之专权”的主张。据此可知,严复(     
A.主张捍卫国家海洋权益B.深受传统外交观念的影响
C.极力反对签订辱国条约D.具有一定的国家主权意识
9 . 2023年3月10日,中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已中断七年的外交关系,推动了整个西亚地区出现了“和解潮”。这表明中国(     
A.具有处理国际事务的智慧和影响力B.彻底化解了西亚地区的矛盾
C.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相对优越性D.借助西亚地区与美国角力
10 . 明代嘉靖年间的汪道昆说:“厉商则厉民,商利而农亦利。”张居正说:“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清康熙年间《海丰县志》记载:“商贾失业则商贾贫,农以商贾失业而莫之与贸迁也,而农亦贫。”这体现出明末清初(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动摇
C.经世致用思想转变了价值取向D.封建统治危机日趋严重
2024-05-2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