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整部影片最令人动容的瞬间是冰雪覆盖的血肉战士,他们仿佛一组伫立在历史中的雕塑,永不退色。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改变了冷战的力量对比D.促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
2023-12-08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31月召开的中共三大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另一方面孙中山的历次革命运动大多遭到了失败,他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断无成就的。正当此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他以新的希望,俄国经验殊可为我党师法。而国民党成分复杂、组织松散,也没有明确的行动纲领,于是在19231月,孙中山与苏俄代表越飞发表了《孙文越飞联合宣言》,标志着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动农工三大政策的开始。1922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迎来了大革命的高潮。

——摘编自覃飞燕《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其历史启示》

材料二   在中国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有过两次合作的经历,分别是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共两党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双方在对待合作者的策略方针上存有种种不足,使合作中途夭折。与前者不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于国共两党在政治上都已进入成熟阶段,在合作中策略运用得当,得以善始善终,完成了其伟大历史使命。

——摘编自李百齐、吴炳芬《两次国共合作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同。
2023-01-3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35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四川民族地区先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西北特区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以及茂县、汶川、理番、黑水等县党委和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府。上述政权出现的背景是(     
A.红军的战略转移B.民族区域自治的扩大
C.国民革命的推动D.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推进
4 .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是一点也不错的。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政治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封的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对策。
2022-08-08更新 | 432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动,引起学术文化发生巨大变动,官学衰败,民间私学兴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代司马谈评价各学派时提道:“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在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各家学说各有侧重,有侧重于道德政治学说的,如儒家、墨家;有侧重于政治、军事之实事的,如法家、纵横家;有侧重于明辩逻辑的,如名家;道家主张“无为”,但其中心要义也还是“为治”。即使是哲学问题的提出和探讨,也都是固绕着“治国平天下”这一中心。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汉初盛行的黄老之学来自民间,以道家思想为主,整合了阴阳、儒、法等各家,但它只是社会普遍认可的思潮,没有被官方确立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学术形态。到汉武帝继位后,在董仲舒等儒家信徒的辅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初步确立了儒家官学的地位,同时也奠定了其后几千年儒家学说独尊的地位。当然被独尊的儒学,并不仅仅是先秦儒学的简单重复,而是在融合先秦诸子学说的基础上,顺应现实而做出的思想重大发展。

——摘编自张立文《中国学术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学术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学术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6 . 2020年热播电影《八佰》讲述淞沪会战期间,谢晋元奉命率部与日军血战四昼夜,取得了军事、政治、道义上胜利的故事。这场战斗发生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B.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C.日军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D.中国抗战得到美苏援助
2021-02-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诸侯所受者其尊皆天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在董仲舒看来,天是百神大君,天具有仁义礼智信,皇帝是天的儿子。人间的一切都是天造就的。天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就了人,人秉承天的意志长出了身体,这就是人符天数。……田地有上下之别,人间有尊卑之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合于天道的伦理范畴。

——《中国哲学与文化》


问题
(1)分别概括三段材料的思想核心。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董仲舒的思想形成的背景。
(3)你怎样看待这一思想学说?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欲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2019-01-30更新 | 3313次组卷 | 39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9 . 【根据地与敌后抗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抗日人民政权的建设,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致力于建设一个民主、公正、廉洁的政府。太行抗日根据地成立初期,首要目标是扩充力量、扩大武装,而非“阶级纯化”,因而,根据地的阶级成分较为复杂,制度政策尚不完善,干部整体数量不足。根据地的一些干部自身革命意志不坚定,有了思想懈怠和不良作风,违背了廉洁从政规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贪污腐化行为。为遏制贪污腐败与浪费等不良风气,打造根据地风清气正的良好风貌,保持党自身的纯洁性,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关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编自夏文华、孙凡闵《太行抗日根据地廉政宣传的实践及其特点》

材料二   1942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以军事“扫荡”为主的毁灭性打击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承受着空前巨大的军事压力,面临严重困难的局面。一方面,军事上战斗频繁,伤亡重,干部牺牲大;另一方面,根据地面积缩小,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财政经济状况极端困难,有些地方军民的吃穿等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保障。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强调在新的残酷斗争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充分发动群众,依靠根据地广大军民,正确处理各抗日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战胜困难。

——摘编自石仲泉《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核心地位》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共在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廉政建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阶级政策,并简评其实行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2001~2005年中国与中亚四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国家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哈萨克斯坦

328

961

601

1355

1572

1720

2212

2287

3897

2909

塔吉克斯坦

5

5

7

6

21

18

54

15

144

14

乌兹别克斯坦

51

8

104

27

147

200

172

403

230

451

吉尔吉斯斯坦

77

42

146

56

245

69

493

110

867

105

——摘编自周肇光《区域经济学概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材料二 下面是中国加入的一些国际性或地区性组织的标志。



注:②AIIB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即亚投行;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志;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与中亚四国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加入这些组织的意义。
2023-09-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