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根据地与敌后抗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抗日人民政权的建设,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致力于建设一个民主、公正、廉洁的政府。太行抗日根据地成立初期,首要目标是扩充力量、扩大武装,而非“阶级纯化”,因而,根据地的阶级成分较为复杂,制度政策尚不完善,干部整体数量不足。根据地的一些干部自身革命意志不坚定,有了思想懈怠和不良作风,违背了廉洁从政规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贪污腐化行为。为遏制贪污腐败与浪费等不良风气,打造根据地风清气正的良好风貌,保持党自身的纯洁性,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关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编自夏文华、孙凡闵《太行抗日根据地廉政宣传的实践及其特点》

材料二   1942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以军事“扫荡”为主的毁灭性打击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承受着空前巨大的军事压力,面临严重困难的局面。一方面,军事上战斗频繁,伤亡重,干部牺牲大;另一方面,根据地面积缩小,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财政经济状况极端困难,有些地方军民的吃穿等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保障。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强调在新的残酷斗争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充分发动群众,依靠根据地广大军民,正确处理各抗日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战胜困难。

——摘编自石仲泉《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核心地位》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共在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廉政建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阶级政策,并简评其实行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僧一行,俗姓张,父亲是武功县县令。一行少时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曾拜访道士尹崇,借阅《太玄经》数日,撰写《大衍玄图》和《义决》。武则天主政时期,一行为避祸出家为僧,隐居嵩山,拒绝征召,后前往荆州当阳山学习梵律。开元五年(717年),一行被其族叔强行带到长安,玄宗多次向他咨询安定国家、抚育人民的道理。当时的历法在推算天象方面渐渐出现偏差,玄宗命一行考查前代诸家历法,重新编订新历法;另派人制作黄道游仪,观测天象,与一行的研究互证。一行取《周易》“大衍之数”之名,主持编订《开元大衍历经》。一行去世时,玄宗赐给他“大慧禅师”的谥号。

——摘编自刘晌等《旧唐书》等

材料二   至元十六年(1279年),经元世祖批允,郭守敬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并根据观测结果编订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授时历》,其对地球自转周期的计算与现代值只差26秒。郭守敬还擅长制造仪器,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极仪、景符等13种天文仪器。其中,简仪就是他对前代过于复杂的浑仪加以简化而成的;景符则是郭守敬宋代的八尺长的圭表增高到四十尺,并依据小孔成像的原理改制成的测影器具,它大大提高了测定精度。

——摘编自李兴濂《郭守敬:七百年前的中国科学之星》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唐代前期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僧一行和郭守敬对天文学的贡献,并说明他们能够作出贡献共同的有利条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农户一年的劳动成果,除了扣除补偿生产资料的消耗和交纳国家的农业税外,绝大部分用于全家人的生活消费,农户不仅不可能持续地扩大再生产,有时连简单的再生产也难以维持。1953年和1954年农业生产增长速度下降,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也随之下降。1955年,仅棉纱、棉布、卷烟,麻袋这四种产品的减少,就使全国工业增长速度降低4%。当时广大农村,高利贷者日益活跃,雇工剥削的现象逐年增长,租佃的农户不断增加,土地买卖日趋严重,新富农到处出现。如果让两极分化发展下去,广大贫下中农仍将逐步失去生产资料,走向贫困破产的深渊。1955年制定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再一次强调:“农业生产合作社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农业生产力的增长。”由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工作,而实践上一般地说也能做到初级社比互助组增产,高级社比初级社增产,因而农民在合作化的过程中,每前进一步就能够相应地增加收入,从而调动了他们参加合作化运动的积极性。

——摘编自王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全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角抵,亦称角力、相扑,秦时往往同射御等活动一道进行,主要出现在宫廷当中,观赏性较强。到隋唐,角抵从宫廷走向民间,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人戴兽面,男为女服”等新形式。武则天在位时,规定每年十月军中集中习武,主要是练习射箭、武技和角抵。成书于北宋政和年间的《圣济总录》云:“七八月之间,山岚烟雾蛇虺郁毒之气尤甚,故当是时,瘴疾大作。”故在七月中元节,民众多喜角抵,“云秋瘴气也”。两宋时期,在瓦舍、勾栏中出现了专门的角抵表演场地和团体,在上元节等节日中,也有角抵专门演出,“论输赢”已成为宋代相扑比赛的重要形态。《梦粱录》中将女相扑手称为“女占”,赛关索、黑四姐等技艺高超的女艺人名号在宋代广为流传。

材料二   《孟子》中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隋代柳或上书认为(角抵)“内外共观,曾不相避。……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非益于化,实损于民。请颁行天下,并即禁断”。柳或的奏请,得到了当时皇家的认同。开元年间,唐玄宗同样以“伤风害政”为由禁绝广场角抵。角抵运动竞技性的增强,带来了一定的运动伤害,宋代政府也多次以诏令形式予以禁止。元代以后,汉地角抵活动日趋衰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曹景川《传统伦理与古代角抵治理研究》等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唐宋时期角抵运动的兴衰加以历史阐释。
2023-12-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汝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抵中国自营的民营工业,1870年代有二十几家,以小规模工业为主,至1880年代后陆续增加,且已有若干大型工业出现。截至1894年,全国共有一百多家大小不同的企业。其中,采矿业多与政府的军事工业配合,受政府控制较大,成效较小,其他轻工业因受政府干涉较小,成效较大,但因资本额少,难以与外国企业或外国在华企业相比。清末的民营工业,在1894年以前其资本额仍较官办或官商合办者为少。

——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美各国忙于战争,不得不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迎来发展工业的良机。中国工业资本家纷纷集资设厂,引进先进技术,采用蒸汽力和机器。上海、南通、汉口、天津、青岛、广州等城市的资本家率先活跃起来。爱国心的驱使与利润的刺激,使民族工业大为兴旺,财富迅速增长,呈现出一片光明景象。1918年《大公报》上的一篇论文对当时生气勃勃的局面做了真实的描述:“中国工业日见扩充,各种机器势必多用,国家之兵工厂、造币厂、铁路、船厂及制革厂、电灯遍布各处,开矿熔化等事,均需机器。缫丝厂甚多,各处又有织布、织袜、棉线汗衫、纱及机器磨坊、面粉、榨油、锯木、造纸等厂,砂及水泥、烛皂、玻璃、瓷器等厂,年胜一年。”

——摘编自魏宏运《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晚期民营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与19世纪晚期相比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通过行政手段,打破原来大部分以血缘为纽带的互助关系,以村、乡行政区为单位,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各种形式的“劳动互助社”“义务耕田队”“妇女生产组”“儿童杂务队”等劳动互助组织迅速成立起来。'督冀鲁豫边区在劳动竞赛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互助合作社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形成了以团体为基本单元的竞赛活动。19413月至1942年,在王震的率领下,三五九旅分四批进驻南泥湾,克服千难万险,开创了壮阔的“陕北好江南”,谱写了彪炳史册的佳话。劳动竞赛活动在各行各业普遍开展,陕甘宁边区的“赵占魁运动”、太行边区的“甄荣典运动”、晋绥边区的“张秋风运动”等,无不是南泥湾精神的生动体现。

——摘编自欧阳恩良、王建超《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竞赛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劳动竞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时期劳动竞赛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唐初以来,唐延以积极的态度谋求和平的国际交往。唐代侨民极多,长安城有侨民10万余;唐末时定居于广州的侨民已近12万人。就侨民所从事的职业来看:有僧侣、学者、画家、匠人、艺人、商人等,他们积极参与唐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唐代外商们可以自由地“任于内地贸易”,几乎在各条路线上都可以看到外商们忙碌奔波的身影。外商广泛参与经济活动使唐代的社会生产不仅要满足国内需求,更要满足国际社会以承担起国际生产的任务。唐朝统治者处理当时国际关系时,贯彻儒家“平天下”与“协和万邦”理想,唐太宗要“四海一家”,唐玄宗则要“存至公之道,永协和平之义”。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近二百年的海禁之后,明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在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即可出洋贸易,由此进入海外贸易的“发展繁荣期”。这一时期,以月港为中心的漳州河口的闽南海商贸易经营范围相当广阔,横跨环中国南海。国际上,与日本人所在的长崎平户、西班牙人所在的马尼拉、荷兰人所在的巴达维亚,都经常性地保持活络的贸易往来。贸易经营的货物以丝、瓷、糖、黄金、茶为大宗,每次贸易的金额数量都相当大。月港出口商品的来源地是多源的,不仅从闽南地区漳州河邻近地区采集收购输出商品,同时也从福建福州、广东等地和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等省,甚至远达山东、四川采购。以月港为中心的漳州河口海上贸易的发展,不仅极大地带动了漳州河一带社会经济商品贸易的繁荣发展,也刺激、吸引、带动国内其他地区,特别是江南诸省的对外商品产业的发展。

——摘编自涂志伟《明中晚期以月港为中心的国内海上贸易网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67年前后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三公九卿的衙门在宫外,叫府或寺,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正规中央也叫外朝。皇帝为了方便处理政务,皇宫内部也有一些办公机构,叫台或阁,比较有名的是尚书台和兰台。汉武帝统治期间,朝廷还用加官的方式,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提拔一些资历浅、有能力的人,令其入宫办事。加官比较有名的有侍中、中常侍、给事中等。这些加官和台阁大权在握,形成事实上的决策中心,即“中朝”(或称“内朝”)。三公九抑离皇帝较远,主要是执行政策和管理事务。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武帝时期中朝和外朝的权限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三省职责分工,并简评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事件内容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要不要向西方学习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要不要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反对尊孔复古,宣传民主与科学

材料二

五四运动带着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表现出的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斗争精神,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在五四时期,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他们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五四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编自史正宪、吴红岩《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表格中的信息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任选两个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涵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早期近代化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3-02-03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治国思想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集思广益,广纳群言……他要求大臣极力进谏,也要求他们接受别人的劝谏,不能以自己的意志要求别……孙伏伽批判唐太宗用刑过重,太宗觉得有道理,将兰陵公主园赏赐给……为了使纳谏能坚持下去,他建立了包括谏官、史官在内的政事堂会议制度,不但使谏官能了解朝政,而且令宰相不敢谎报政绩。

——捕编自李尚师、李光达著《治国方略史鉴》

材料二

经历了五代兵乱的宋太祖,切身感受到的是武将对皇权的直接威胁,因而对文臣、士大夫在认识上更为放心,故其有文官“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的看法。他公开要求武将学习儒经,是为了宣扬儒家的君臣之道和营造崇文的气象,而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武臣的文化素养。

——摘编自张希清等《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材料三

清朝文字狱不仅数量较以往增多,也格外残酷。乾隆时期,大案迭起,是文字狱最恐怖的年代。据不完全统计,乾隆帝在位60年,制造的文字狱有100佘起。乾隆朝罗织的文字狱罪名甚多:讥讽官方推崇的理学和圣贤、诽毁皇帝或朝政、诋毁清朝或收藏诋毁清朝的违禁书籍等。中国封建文化专制到这个时期已发展为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恐怖统治。

——摘编自杨建峰主编《大清王朝十二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为“广纳群言”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主要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宋太祖的做法所体现的治国方针,并说明实施这一方针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清朝前中期大兴文字狱的影响,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王朝治国思想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