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   公元前118年桑弘羊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盐铁官营的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盐、冶铁之事均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四)“郡不出铁者置小铰官”,管理铁器的专卖事宜。”(前117年开始实施这一计划----编者)……据专家断定“西汉的冶炼生铁的技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冶炼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汉阳铁厂于1891年兴建,张之洞托人到英国购买设备,结果用买来的炼铁炉生产的钢轨,质太脆而不能用。1896年后,洋务派官员盛宣怀掌管汉阳铁厂,实行股份制改革,购买了世界最先进的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大量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落后状况有所改观。但严重依靠买进外国先进设备来维持运转,缺乏独立性和后续力。张之洞也采取措施培养自己的人才,却忽视了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为了“久据其利”和“傲我之无”,“凡有益于我之事彼必挠之”。一战后, 钢铁价格剧跌, 国内军阀混战,民国政府改变钢轨标准,到1924年,汉阳铁厂全部停产。

——摘编自夏冬《中国近代和现代钢铁工业发展道路的得与失——汉阳铁厂和宝山钢铁总厂比较研究的启示》

材料三   “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行业显著提升,2011年重庆钢铁工业产值达到743亿元,年均增长 24%,钢材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年均增长24%;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船舶用钢精品生产基地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涂镀板生产基地;重钢环保搬迁完成后装备水平跻身全国先进钢企行列。当前,国际国内宏观形势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钢铁行业市场需求萎缩,国内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制约因素不断加强,与此同时,重庆市还肩负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加速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化、农业化进程不断提速,这为重庆地区钢材消费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重视本地用钢需求 优化钢铁产业布局 ——业内人士谈重庆钢铁工业发展趋势》(2012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桑弘扬盐铁官营计划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停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9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召开常委紧急会议,会议讨论了应对事变的措施并发表了《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发出东北地区组建武装抗日力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1933126日,中共发表《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要求全党在东北的反日斗争中要竭尽全力,利用一切有可能的机会组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一·二六指示”后,中共满洲省委开辟磐石、汤原、吉东、哈埠近郊等群众基础好、敌人力量薄弱的偏僻山区为抗日根据地,“发动民众建立或巩固当地的抗日政权”。19377月全面抗战开始以后,共产国际发出号召,“国际工人运动以及一切民主和平的力量,有必要和责任用全力援助中国民族的斗争”。在中共努力下,苏联对日态度发生转变,开始支持东北地区中共抗日,打下了合作抗日的政治基础。

——摘编自祁玉红《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战中历史作用刍议》

材料二   1945年,美国负责中国事务的高级官员杜姆怀特提交的一份备忘录曾谈到了美国对华政策;为了保卫国家利益和安全,美国的政策应该是继续支持中国国民党,继续给予它一切所需要的援助,最重要的是,向它提供一切必需的援助以恢复一切失去的领土,尤其是东北。与此同时,尽管苏联已经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条约,但还是尽可能给予了中国共产党有限的帮助。苏军还将营口、葫芦岛以及一些机场交给中国共产党武装接管,严防国民党军从海上或通过空降进入东北。还承诺如果国民党军在1115日苏军正式撤退前敢进入东北,苏军将协助中国共产党武装打击国民党军队。

——摘编自候选杰、于耀洲《抗战胜利后三国四方关于东北之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战中的重要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胜利后苏联和美国在中国东北问题上的主张,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美苏在东北问题上的做法。
2024-02-05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辰林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4113日,清政府公布了由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主持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这些文件统称《奏订学堂章程》。颁布后,在朝野的合力推动下,新式学堂高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新式学堂取代学校、书院、学塾,最终成为定局。传统风俗教化也转变为社会教育,普及识字,推广新知。而全盘接受西式教育体制及其知识系统,导致中国的知识体系前后两分。因操之过急,以及官绅趁机渔利,期间也出现名实不符等诸多弊端,加重了民众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各地毁学风潮此起彼伏。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中华民国成立后,革命人士对教育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倡导培养新型国民,他们将具有独立的人格、开放而自由的人生价值、新型的国家观念和建设新型国家的本领。从本质上讲,这种新式教育是受西方天赋人权思想的影响,也是以人为本的。从国民教育的思路出发,民国初期的教育家又具体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美感教育,三者相辅相成,旨在将培养新国民落到实处。

——摘编自郝莫云《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新式学堂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新式学堂存在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新式教育发展的特点。
4 . 自秦至清,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帝制中央集权,内而废封国,以郡县官僚制直辖编户,变更“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旧状,外而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汉继续实行编户授田和军功爵奖励耕战,又“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完善郡县制,推行五铢钱,凿空西域,使天山南北首次与内地连成一体。汉武帝诏书曰“中国一统”,当是秦汉以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为基本疆域的郡县制大一统。

——摘编自李治安《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

材料二   在历代封建王朝和边疆各民族共同经营的基础上,边疆地区经过清代前期的治理和开发,自然凝聚成中国古代疆域。这一时期,清朝的疆域“东极三姓所属库页岛,西极新疆疏勒至于蕙岭,北极外兴安岭,南极广东琼州之崖山”,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包括拉达克在内,陆地总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清朝在全国设置了18个省,盛京(奉天)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5个将军辖区,以及驻藏大臣、西宁办事大臣和蒙古的盟旗,并通过改土归流等措施扩大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范围。

——摘编自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在维护“大一统”方面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前期在边疆治理方面的表现,并概述其意义。
2024-01-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化浪潮中,人们倾向于对达尔文的学说断章取义,其中机械社会达尔文主义强调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竞争关系。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主编沃尔特·白芝浩在其《物理与政治:自然选择与遗传原理应用于政治社会之思考》中大谈“斗争”在人类史中的作用,以社会冲突作为文明进步的基础。机械社会达尔文主义反对外部力量(如政府)对社会的干预.尤其排斥对弱者即“不适者”的同情和慈善行为。约翰·D.洛克菲勒则宣称:最美的玫瑰只有除掉那些小花蕾才能够生长出来。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威廉·萨姆纳更为直白地写道:“栖息在贫民窟的酒鬼适得其所,大自然把他作为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搬掉,正如大自然定下了消亡的过程,把任何失败者都扫除一样。”

——摘编自侯波《达尔文进化论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中的不良思潮》

材料二   严复在《天演论》一书中指出只有“物竞”“天择”的术语,并没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说法.其中提出了通过天演之学可以认识西方各国的进步。1900.梁启超在《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一文中说:“破坏本非德也,而无如往古来今来之世界,其蒙垢积污之时常多,非时时摧陷廓清之,则不足以进步……故破坏之药,遂成为今日第一要件,遂成为今日第一美德。”孙中山不仅强调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意义,而且认为在中国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也要“取法西人的文明而用之,亦不难转弱为强,易旧为新”,以使中国“凌驾全球”,把我们中国造起一个二十世纪头等的共和国来。在《建国方略》中,他还说:“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则其成功,必较革命之破坏事业为尤速、尤易也。”

——摘编自陈绍西《进化论与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激进倾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方流行的社会进化论思想的异同,并分析中西社会进化论思想各自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进化论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进口货物构成统计(1920~1936年)(%)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合计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

建筑用品、设备、小工具、器材、半制品、材料、燃料等

合计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1920

28.5

3.2

0.2

25.1

71.5

16.9

54.6

1930

26.9

3.7

1.9

21.3

73.1

17.3

55.8

1936

44.4

6.1

2.7

35.6

55.5

13.0

42.5

中国出口货物构成统计(1929~1936年)(%)

年份

豆饼

棉花

棉纱

桐油

猪鬃

钨砂

花生

1929~1931

3.6

12.1

14.8

5.5

2.9

2.9

2.7

1.1

5.0

0.8

0.3

2.2

1933

5.6

7.8

0.8

*

4.9

6.5

4.9

2.0

5.9

3.3

0.5

2.8

1934

6.7

4.5

1.3

*

2.8

5.8

4.9

2.8

5.6

2.6

1.1

2.2

1935

5.2

6.3

0.9

*

3.8

3.3

7.3

2.8

5.6

3.5

1.2

3.5

1936

4.4

5.2

1.1

0.3

4.0

1.7

10.3

3.5

5.9

3.8

1.3

1.6

——摘编自陈晋文《制度变迁与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对外贸易为例》

材料二   1995年~2005年间,WTO成员向我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调查达到716件,我国己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一直以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资源成本是支撑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所在,而目前中国外贸发展已逐渐进入了高成本时期,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的压力在逐步上升。我国出口贸易额的55%以上来自加工贸易,整体技术层次较低,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大,持续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不平衡日益成为威胁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货物进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由2012年的10.4%提升到2021年的13.5%,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到过去10年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数由10个增加到19个,向更高标准迈进,再到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境外合作工业园区项目,为46个国家创造39.2万个就业岗位……

——摘编自张太原 李俊峰 陈启清《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挑战和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0~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特点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策,并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积极意义。
7 . 【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

材料一   东晋南朝曾经数次北伐,但都未能成功。东晋桓温北伐关中,进至灞上。《晋书·桓温传》记其事有云:“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苻)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收三千余口而还。”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对于北伐,王羲之曾言“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西输许洛,北入黄河。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伐魏,“以兵力不足,悉发青、冀、徐、豫、二兖六州三五民丁”,“又募中外有马步众艺武力之士应科者,皆加厚赏。”而“江南白丁轻进易退,卒以败师”。

——摘编自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

材料二

北魏疆域图

材料三   北海寻伏诛,其庆之还奔萧衍,衍用其为司州刺史,钦重北人,特异於常。朱异怪复问之。曰:“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如登泰山者卑培塿,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

——摘自《洛阳伽蓝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北伐失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得与失。
8 . 【近现代的画报】

材料一   创刊于1884年5月8日,终刊于1898年的《点石斋画报》,十五年间,共刊出四千余幅带文的图画。在创刊的“缘启”中,刊物创办人尊闻阁主人写了这样一段话阐述其办刊策略:“近以法越构衅,中朝决意用兵,敌忾值忱,薄海同具。好事者绘为战捷之图,市井购观,恣为谈助。于以知风气使然,不仅新闻,即画报亦从此可类推矣……俾乐观新闻者有以考证其事,而茗余酒后,展卷玩赏,亦足以增色舞眉飞之乐”。《点石斋画报》前期的报道“中法战役”令人拍案叫绝;后期的追踪“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台湾民众之反抗日军,也有绝佳的表现;末期《强夺公所》《法人残忍》也体现出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强烈关注。

——摘编自陈平原《点石斋画报选》

材料二   1942年7月,《晋察冀画报》在河北石家庄平山县碾盘沟村正式出版。该画报创刊号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名义出版,刊登150多帧照片。封面是彩色套版的八路军挺进长城,封底是铁骑兵。除发到军区、边区、军分区、专区党政机关和有关单位以外,还寄到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其他根据地、重庆,并托外宾带到国外。同时还由晋察冀边区新华书店、延安新华书店等全国各大书局经售。重庆新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敌后艰苦的军队不但从敌人那里夺取武器来武装自己,而且夺取物质来充实精神食粮,因为他们在艰苦战斗的情况下,也不忘记在文化上的教养与提高”。

——摘编自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点石斋画报》反映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点石斋画报》和《晋察冀画报》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其时代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中期以前,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但由于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古代的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的发展是经济繁荣的根本。唐朝后期,南方大力兴修水利,围水造田,水稻种植面积大大增加。晚唐五代时期,江南一代已经出现了圩田。南方粮食作物本以水稻为主,从唐代中叶起,由于北人南迁、水稻品种多样化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等,水稻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开始占据首位。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粮食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一部分农业劳动力分离出来,专门从事经济作物的生产。

——摘编自赵黎君《唐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表现》

材料二

北宋靖康年间,大量人口涌入南方,土地亩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宋王朝积极推广多种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实现了稻麦两熟制。北宋真宗一朝,积极改良稻种,特派使臣从福建地区征调占城稻种,分配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宋王朝还首开“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先河,承认土地的私有化形式,允许农户对土地进行公开买卖与兼并。大量的私田被开垦,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田种;圩田、沙田、架田等等。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两宋在兴修水利上也没有放松。北方以疏浚河道和淤田为主,南方则主要是圩田和海塘工程等;在方式上既有修复整治旧有河流渠道,又有修筑新堤堰塘扩大灌溉面积。两宋年间的徭役主要就是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农田水利建设。

——摘编自王旎《宋朝的农业经营管理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唐宋时期农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7月,《新中国妇女》创刊并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团结起来,参加生产和政治运动,改善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发刊号刊登《怎样做一个新社会的新妇女》一文,旗帜鲜明地提出妇女若想承认男女在政治、经济、教育上完全平等的权利,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指出了女性努力的途径有四点:第一,要建立革命的人生观;第二,要有劳动观点;第三,要有群众观点;第四,要有实事求是,艰苦朴素的作风。1950年4月《新中国妇女》的封面人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女儿——赵桂兰”;1950年8月,由江平创作的连环画《党的好女儿赵桂兰》在《人民日报》上连载。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召开,会上涌现出一批新中国妇女典型。此时的美术界正逢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美术运动——新年画运动的高潮,群英会上的女性英模为艺术家表现理想的新妇女形象提供了现实依据。

新年画《女拖拉机手》(1951年,丁鱼作)

——摘编自杨简茹《1950年代初新中国新妇女视觉形象建构的三重面向》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妇女形象塑造的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新妇女形象塑造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