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1956—1962年我国人口死亡率(%。)统计。表中数据折射出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全国
195611.407.4311.84
195710.808.4711.07
196210.028.2810.32

注:表中的“市”与“县”为统计主体,“市”的数据不含农业人口,“县”包含农业人口。
A.城乡生活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B.统计数据普遍存在浮夸的倾向
C.工业化建设导致城市人口飘升
D.“八字方针”得到全方位的贯彻
2021-06-0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5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读下表。造成两个年份相关数据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1978和1985年中国农作物种植面积与产量统计表
(局部,编摘自《中国统计摘要2009》播种面积:万公顷,总产量:万吨)

年份
粮食油料棉花
播种面积总产量播种面积总产量播种面积总产量
197812058.730476.5622.2521.79486.6216.70
198510884.537910.81180.01578.42514.0414.67
A.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B.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是1913年—19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数据,据此表可知
A.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积极性提高B.出口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
C.中国民族工业摆脱了列强控制D.中国逐渐改变贸易的劣势地位
2022-05-0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反映了1979-1981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变化情况。表中数据反映了(     

年份

农业(%)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79

26.6

32.1

41.3

1980

27.2

34.3

38.5

1981

28.8

36.7

34.5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发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D.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2022-07-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1400-1820年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基本概况表(部分)。对该表中数据解读最合理的是
年份人口
(百万)
粮食产量
(千吨)
耕地面积(百万公顷)粮食单产
(公斤/公顷)
粮食全部作物
1400722052019.824.71038
16501233505532.040.01095
17502607410048.060.01544
182038110858559.073.71840
A.“精耕细作”传统农业持续发展B.农业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C.耕地面积扩大源于版图的变化D.技术进步是产量提高的基础
6 . 如表是新中国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这反映出
1950年代1978年
机耕面积1958年,351万公顷,占耕地面积3.3%406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41%
机电灌溉面积1952年,占耕地面积1.6%占耕地面积55.4%
农村小型水电站1958年,98个水电站,农村用电0.5亿度82387个水电站,农村用电量253.1亿度
A.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突出B.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C.农业经济结构实现了协调发展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生产力进步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乾隆朝开始有了“天朝体制”的外交用语。据《清实录》统计,带有“天朝体制”术语的40篇敕谕中,乾隆帝有23篇,嘉庆帝有2篇,道光帝有11篇,咸丰帝有4篇。该术语在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就从清朝皇帝的敕谕中消失了。这反映了(       
A.传统的宗藩体系走向解体B.时局的演变影响外交理念
C.天朝上国的迷梦彻底破灭D.晚清外交逐渐与国际接轨
2024-05-30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邓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优待外来难民和贫民之决定》,规定:“移难民在居住、垦荒、贷款、医疗、选举权方面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据1943年统计,边区5年扩大耕地面积240万亩,其中200万亩是移民开荒增加的。该政策的实施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B.突破了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
C.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有利于开发边区与支持抗战
9 . 下表是20世纪中期以来在我国滇池地区出土器物的相关统计。从出土器物的特点可推断汉代(  )

阶段

出土器物

战国晚期到

西汉前期

随葬尖叶形锄、粗茎剑、空首钺、“石寨山式”铜鼓、贮贝器、透雕动物饰牌、璧环状手镯和圆形扣饰等典型的“滇文化”器物

西汉中期

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青铜兵器、生产用具逐渐减少,内地输入的铁器和模仿内地制作的器物大量出现

西汉晚期至

东汉初期

地方民族特色的器物近于绝迹,内地输入的铁兵器、生活用具和五铢钱,已占绝对优势
A.西南地区铁器主要依靠中原输入B.西南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统一管辖
C.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向西南传播D.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有效巩固
2023-04-26更新 | 16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 南阳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除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由6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

——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

材料二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材料三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议会各级议员的选举都实行直接选举。1937年第一次普选时选民参选率就达到了70%。

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统计

县别
党派
延川、安塞、清涧、吴堡、曲子、华池、新宁、新正、赤水、淳耀、同宜耀等11个县
共产党员2456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
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5640占参议员总数的69.6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简要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