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史料给人的最突出的印象是,战争日益加剧。所以许绰云编写的统计材料乍一看显得令人吃惊:根据这项材料,公元前722—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没有战争,而在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没有战争的年份不少于89年。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主观的印象比用统计学来衡量更有意义,因为后一种方法掩盖了一个事实,即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相比,战争虽然更加频繁,同时有更多的国家卷入,但规模要小得多,时间较短,也不那么激烈。

——《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   战国时代,在大规模的残酷战争中,全国人民都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如同苏秦所说,一场大战,所有战死者的安葬、医药费用和车马武器的损失,“(天下)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在人民心理都趋向于政治统一且周天子不起作用的当时,人民的愿望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寄托,于是不同学派的学者提出了不同主张,墨子就说:“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天下既已治,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孟子针对当时兼并战争中“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情况,也说“定于一”,而且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荀子认为“天下归之谓王”,就是说,做到天下归心,就能完成统一的“功业”。《吕氏春秋》不但提出了建立统一的集权国家的迫切要求,同时还明确指出了“民之所走(归向)”是在建立统一的集权国家过程中“不可不察”(《功名》)的问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上古时代(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战争的不同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发生的影响。
2023-11-1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示范高中教联体测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史料二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刘宇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
2023-09-14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如表为汉代文献史料节选,这些史料可以印证(     
史料出处
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盐铁论》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后汉书·仲长统传》
A.强化政府管控的必要性B.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
C.豪强士族专权的危害性D.推行“推恩令”的必然性
4 . 司马迁的《史记.孝景本纪)全文仅1600余字,为本纪中篇幅最短者,对汉景帝的功绩鲜有提及,全篇多是一-些关于天象异变、自然灾异的叙述。而班固的《汉书.景帝纪》记载的多是汉景帝的仁德之君形象以及这一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据此可知,文献史料具有(     
A.形象直观性B.阶级性C.主观倾向性D.批判性
22-23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

材料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022-11-03更新 | 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司马迁写《史记》,有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实多有错误,而秦国的历史就相对精确详实,这是由于有关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所致,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A.东方六国文化相对落后B.秦朝统一焚烧诗书
C.百家争鸣导致学术分歧D.汉武帝时独尊儒术
2022-10-10更新 | 218次组卷 | 36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区县普通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选官制度。

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影响着中国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之后,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绝望、不满意)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

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上书称,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

——《后汉书·左黄周传论》

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其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察举制出现的问题,并指出尚书令左雄上书的目的。
(2)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与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8 . 史料记载北宋初年,四川地区富民发行交子“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街市易,如将交子要取现钱,每贯割落三十文为利”,据此可知,当时的交子
A.已经具有纸币的性质B.是由官方发行予以担保
C.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D.促进该地商品贸易发展
2020-10-06更新 | 465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区县普通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算缗令C.察举制D.告缗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行幸鲁城,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学汉语,令文武百官说汉语、穿汉服;改姓氏,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孝文帝这些举措(     
A.延续了礼乐制度的主体价值B.得益于国家大一统局面重建
C.有利于民族交融的深入推进D.确立了汉族官僚的统治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