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2 道试题
1 . 《魏书》记载,太和改制以前,“钱货无所周流”。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铸行太和五铢,“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不行于天下”、黄河流域的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河南诸州也是各种货币和谷帛杂用。这说明当时(     
A.北方商品经济一度严重衰退B.南方政权的整体实力占优
C.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D.物物交换是主要交换形式
2024-04-18更新 | 63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检测(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7日内更新 | 85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汉光武帝时,钟兴受诏“定《春秋》章句,去其复重”。汉明帝也曾御制章句,史书中有记载:“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桓)郁校定于宣明殿。”这些做法(     
A.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宣扬了国家政治主张
C.规范了儒学经典章句研究D.改造了传统儒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记载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行政管理制度严密B.法律实行轻罪重罚
C.地方官员权力较小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2024-02-22更新 | 172次组卷 | 33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文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嘉靖时期关于东南沿海倭患的部分记载。由此可推知,嘉靖时期(     
《献愚忠以图安攘事疏》至于柘林等处之贼,名虽倭夷,而沿海奸民实居其半
《虔台倭纂》倭夷……其为中国患,皆潮人、漳人、宁绍人主之。其人众,其地不足以供,势不能不食其力于外
《皇明四夷考》闽、浙、江南北、广东人皆从倭奴,大抵贼中皆华人,倭奴直十之一二
《太平县志》昔之为寇,一谓倭也。今之为寇……率闽浙贾人耳
A.海禁政策客观上助推了倭患B.人地矛盾导致了社会危机显现
C.商人社会地位呈现降低趋势D.日本海盗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郑和船队所到之处,必遵从当地习惯。如到印度古里,成交时以拍掌为定,“自后价有贵贱,再不改悔”。到锡兰王居之城,得知该国“崇信释教,尊敬象牛”等情况后,遵其习俗。到爪哇国,了解到爪哇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不仅如此,郑和团队还把各国的风土人情、山川道里以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等进行详细记载,并相继写成了《瀛涯胜览》《星槎胜览》和《西洋番国志》等著作,这为研究当时各国历史提供了珍贵史料。郑和下西洋,带动了亚非许多国家与明朝进行朝贡和贸易,永乐六年,浡泥(今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国王携王后来朝;永乐九年,满剌加国王率540佘人来朝;甚至远在东非的木骨都束和不剌哇,在永乐十四年至二十一年,曾三次派遣使节来明朝朝贡等,所有这些来访都受到了明成祖的高规格款待。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1930年,在福建长乐县城南山发现《天妃灵应之记》碑(注:天妃即妈祖)。该碑立于宣德六年(1431年),碑文记述了郑和奉命率领舟师出使西洋的情况。碑文摘要如下:

第一次永乐三年,统领舟师,至古里(在今印度西南部)等国。时海寇陈祖义聚众三佛齐国(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劫掠番商,亦来犯我舟师,即有神兵阴助,一鼓而殄灭之,至五年回。
第二次永乐五年,统领舟师,往爪哇、古里、柯枝(在今印度西南部)暹罗(今泰国)等国。王各以珍宝、珍禽、异兽贡献,至七年回。
第三次永乐七年,统领舟师,往前各国,道经锡兰山国,其主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赖神显应知觉,遂生擒其王,至九年归献,寻蒙恩宥,俾归本国。
第四次永乐十一年,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在今伊朗东南)等国。其苏门答刺国(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有伪王苏干刺寇侵本国,其王安奴里阿比丁遣使赴闾陈诉……生擒伪王,至十三年归献。
第五次永乐十五年,统舟师往西域。……(各国)或遣王男,或遗王叔、王弟,贵捧金叶表文朝贡。
第六次永乐十九年,统领舟师,遣忽鲁谟斯等国使臣久侍京师者,悉还本国,其各国王益修职贡,视前有加。
第七次宣德六年,仍统舟师,往诸番国,开读赏赐。驻泊兹(长乐)港,等候朔风开洋。思昔数次,皆仗神明助佑之功,如是勒记于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试对《天妃灵应之记》碑的历史价值作出说明。
2024-01-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百年世范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前8单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宋书》记载:“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这表明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是(     
A.北方人口南迁B.社会环境相对安定C.自然条件优越D.门阀士族执掌朝政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从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跟其他国家的交流,对外保持开明一视同仁的交往政策。唐朝的《唐六典》记载,为了迎接各国来访使者,特意建立了鸿胪寺,还在长安建有驿站专门用来接待来自各国的使者。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唐朝壁画里看到当时唐朝统治者接待外国使者的盛况,如《步辇图》,《客师图》。在《日本书纪》提及: “大唐国法,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尽管当时的交通十分不便,唐朝却凭借其多姿多彩的文化吸引了各地人士,并成为了全球文化交流的焦点。

——选自郭雪妮《从长安到日本》

材料二   1901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京师的秋天冷得肃杀,但李鸿章对面坐着的11条西洋饿狼的眼神,更冷。这个被称为中国近代外交第一人的老头,用力控住颤抖的手,把自己久负骂名的名讳艰难地画在了《中国与十一国关于赔偿1900年动乱的最后协定》之上。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清廷共签了165个不平等条约,李中堂署名30多次。可能是再不愿多承担半分骂名,他故意把自己的名字画在一起,组成了个耐人寻味的“肃”字,像在呼应这个肃杀的秋季,又像在警告正走向肃杀的帝国。

——摘自杨公素《晚清外交史》

材料三   2023年10月25日下午,联合国安理会先后就美国、俄罗斯分别提交的关于巴以局势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美国草案被俄罗斯、中国否决。美国代表在发言中对中国否决美国决议草案表示强烈不满。对此,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当场予以回应, “这是我听到的最没有道理的话。美国是想让中国对当前在加沙地带出现的局面负责,但我必须告诉美国代表, ‘这个锅中国背不起’。美国代表应该非常清楚,中东局势是如何发展到了今天,在这中间美国到底都做了什么”。

——摘自2023.11.2《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晚清为何会变成一个“肃杀的帝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代表在当今世界外交事务中的“正气”来自哪里?
2024-01-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修元史时,记载东北、西南各民族状况以及历史上中原王朝逐步将该地区纳入大一统政权之下的有关史事。清修明史,尤为重视考察在明朝时诸土司区、藏区、新疆和蒙古纳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这表明明清时期(     
A.史学研究促进了国家统一进程B.新的政权继承了前朝版图
C.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得到加强D.对边疆地区治理逐步强化
10 .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而《宋书》中记载的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两个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变化反映了(     
A.江南经济的发展趋势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C.南方稳定的社会环境D.北方动荡的社会环境
2024-01-2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