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1 道试题
1 . 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史料,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料结论
A位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七音孔骨笛原始社会已经产生礼乐制度
B龙山文化时期的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堆群个体手工业大量出现
C良渚古城核心区分为宫庙区、王陵及贵族墓地区、行政管理区和贵族居住区等高等级功能区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钵、豆、鼎、鬲、尊、盆、器、盖、杯缸等器皿已进入青铜时代
A.AB.BC.CD.D
2023-09-21更新 | 355次组卷 | 17卷引用: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湖南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43年4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召开秘密会议,会上有人汇报说:“(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日军1855部队)生产跳蚤100克,(需要)老鼠1000只,12月末可以生产100公斤(携带鼠疫杆菌的)跳蚤,但所需老鼠急待补充供应。”这则史料(     
A.可说明沦陷区内暴发大规模瘟疫B.呈现了“华北事变”爆发的缘由
C.可作为日军违反人道主义的罪证D.反映了日本对华经济统制政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霸陵之谜

202112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确认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为汉文帝刘恒之陵墓一一一一霸陵,破解了千年来关于霸陵位置的争议。

根据汉代文献,结合元代记载与明清时的祭祀碑,传统观点认为霸陵位于白鹿原“凤凰嘴”,考古工作者采用地波探测法等科技手段,多次对“凤凰嘴”进行考古调查,未发现任何人工修建或开凿的遗迹。2016年,白鹿原“江村大墓”受到盗扰,为确认保存状况,考古工作者对其及附近的窦皇后陵等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

材料一   “江村大墓”出土陶俑。陶俑数量众多,墓中陪葬品相较其他帝王简朴很多,无奢侈物件。


材料二   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一一一一《史记·孝文本纪》

材料三   “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中司空印”“中司空丞”“仓印”“器府”等官印。


材料四   呈“亞”字形的“江村大墓”与“窦皇后墓”示意图。


材料五   (“江村大墓”)平面为“亞”字形大墓。“亞”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我们扩大勘探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

————摘编自孙晓波《霸陵之谜:“江村大墓”发掘始末》


(1)结合所学,从史料证史的角度,说明材料一、二如何印证汉初的时代特征?
(2)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总结“江村大墓”被确认为是霸陵的理由。
2023-09-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神宗实录》初编于哲宗元祐年间,书中大量采用了司马光《日记》;绍圣年间哲宗亲政,又以王安石《日录》为依据重新编修;南宋高宗绍兴初年,又因所谓神宗末年的“宜仁谤史”涉及孟太后及高宗继位正当性的书写问题,再次重修。这种现象表明(     
A.实录作为信史记述非常审慎B.历史叙述随研究深入更完善
C.历史记述受政治因素的影响D.原始史料能准确地再现历史
2023-08-18更新 | 1174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史料,得出的结论最恰当的是(     
史料结论
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商鞅变法限制贵族特权,实现富国强兵
B汉兴以来,相与同为编户齐民……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诸侯王势力膨胀,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
C隋氏……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赠赉勋庸,并出丰厚隋朝粮食和物资的积储以官方为主
D(唐)高祖尝幸国学,命徐文远讲《孝经》,僧惠乘讲《金刚经》,道士刘进嘉讲《老子》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     
思想家观点
程颐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朱熹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
A.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
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
2023-08-28更新 | 3562次组卷 | 3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湖南专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概念的内涵时常伴随时空变迁与重大事件而有所不同。如“海疆”,宋代虽然有海界之说,但却没有将海洋本身纳入对国家疆域的思考;明代虽然已经十分关注东南沿海问题,但仍然作为“海域”、而非“海疆”问题进行讨论;近代“海疆”作为一个概念,成型于清代晚期。现有学者利用专业的史料数据库,运用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勾勒出近代“主权”和“海疆”概念的发展过程(见下图)。


——摘编自邱伟云、严程《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边疆概念群研究》

材料二   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巡抚、藩台、按司道,各衙门均属于清朝中央机构,而台湾府州厅县各级衙门则属于地方机构,台湾所有行政司法皆以大清律例为遵循,并设提学道执掌学校士习与文风政令及贡科有关事宜。1736年,清廷酌减台湾、凤山等四县丁银,各地修建水利,广招闽粤居民入台拓垦。1841年,英舰侵入基隆,清军还击生擒其百余人。1884年,法国军舰骚扰台湾,全台清军反抗再次获胜。1885年,清朝把台湾改为行省,颁行保甲制度,开设机器局、招商局、铁路总局等。民用企业收入达100多万两白银,约占当时全台财政收入141887年巡抚刘铭传在台湾开设“西学堂”和“电报学堂”,以培养台湾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甲午战争爆发,全台戒严,实行城乡居民自卫。

——摘编自娄杰《清朝对台湾的治理与开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两条曲线分别对应的是材料中的哪一概念并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治理台湾措施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3-06-20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方史料称: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缅甸使团百余人,携带大批礼物及金叶文,来到北京进贡——这是长达七年的清缅战争于1769年结束后,两国朝贡关系的首次恢复。

缅方史料称:因为1787年清朝皇帝派了一支三百余人的使团到缅甸,呈上了各种礼物,所以1788年朝贡的实质乃是一次回礼。(但在中方史料中无该使团踪影)

学者考据与推断:“这是由缅甸八莫土司和一些从云南来的商人一手策划的,因为他们特别关心全面恢复两国之间的贸易。他们先是让一些人冒充中国皇帝的使团赴缅,缅王以礼相待,旋即遣使回访北京。此时,土司和商人们便巧做安排,让使团翻译离开,换上自己的翻译。

这样,当缅甸使团到达中国皇帝那儿时,他们的翻译便解释说这个团是来进贡的。中国皇帝十分高兴,便下令全面恢复两国(朝贡)贸易。”

——摘编自高伟浓《走向近世的中国与“朝贡”国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从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白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无论着眼于贸易、外交等历史史实分析,还是着眼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方法分析,均要与材料有关联,言之有理)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刘知几(661721)是唐高宗时期的史官,在他的作品《史通》中,他提出“古今不同,势使之然”,史家著史也是受社会环境制约的,春秋时期“闭境相拒,关梁不通”,史书必然“多有阙如”;汉代“普天率土”“远近无隔”,史料丰富,史书内容也就“倍增于春秋”。他批评有的史家“直以事不类古,改从雅言,欲令学者何以考时俗之不同、察古今之方异?”在《疑古》篇中,他指出“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武成》之篇,吾取其二三简,推此而言,则远古之书,其妄甚矣!”他还批评司马迁的《史记》“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认为其“疆域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每论家国一政,而胡、越相悬;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后世很多史家认为,刘知几的历史观有其复杂性和矛盾性。

——摘编自聂中庆《略论刘知几的历史观》

材料二   民国成立以前的史学界,学者们依然走着过去的大路,对历代正史加以补做或改作;民国成立之后的史学,方向更多,大要言之,除继承前期的成绩,加以发展外,又多出:一、考古学和史前史的研究,二、中外交通史和蒙古史的研究,三、敦煌学的研究,四、小说、戏曲、俗文学的研究,五、古史的研究,六、社会史的研究。后期史学的面目,是颇为新颖的。它所以比前期进步,是由于好几个助力:第一是西洋的科学的治史方法的输入,尤其是考古学上的贡献,新的考据论文,史料的整理,也比从前要有系统得多。第二是西洋的新史观的输入。过去人认为历史是退步的,愈古的愈好,新史观输入以后,人们才知道历史是进化的,后世的文明远过于古代。“难物史观”输入后,更使过去政治中心的历史变成经济社会中心的历史。第三是新史料的发现。第四是欧美日本汉学研究的进步。第五是新文学运动的兴起。

——摘编自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引论》(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知几的史学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民国建立以来至今经济社会史研究得以发展的原因。
2024-05-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
10 . 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中国古代所有朝代都没有出现过以“中国”为国名的朝代,却又都以中国为通称。据初步统计,《清实录》(清代官修史料汇编)中“中国”一词共出现1615次,其中将清朝明确表述为“中国”的有1477处。不同时期出现次数统计如下。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咸丰
同治
光绪
63
60
41
173
306
283
605
据此可知清朝(     
A.民族之间深度交流交融B.疆域观由传统走向现代
C.民族平等获得广泛认同D.多民族中国观意识加强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