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 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公元1439 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
材料三   “现在立宪各国,没有不是立法机关兼有监督的权限,那权限虽然有强有弱,总是不能独立,因此生出无数弊病……”
“夫中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君政时代则大权独揽于一人,今则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人民为一国之主,官吏不过为人民之仆,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也。”
——摘自《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监察机构与官员设置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监察制度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归纳孙中山监察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的监察制度与孙中山的监察思想有何本质不同。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样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四)

材料二   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我们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我们又有国际的援助,这三者同时结合在一块。这些都是我们的有利条件,不但已经存在,并在日益发展之中。在这里,亡国论者与悲观主义者同样是瞎子,他们一点也看不见,而只看见我们是弱国,是劣势,是半殖民地这一点,喃喃发出其“抗战必亡”、“再战必亡”的胡说,其中许多坏蛋就根据这种胡说暗地进行其投降妥协的阴谋。我们相反,我们要根据十五个月经验中已经证明了的东西,向全党全国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与我们战争的长处与短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指出长处与有利条件在全面战争中占据着优势,号召全国努力奋斗,发挥自己的长处,增强自己的有利条件,克服自己的短处与不利条件,为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最后胜利将是谁的呢?我们确定地答复:中国的。

——毛泽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材料三   “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象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人们从各个角落涌出/向街上奔走/向广场奔走“日本投降了!”/没有话比这/更动人/更美丽!/人的脸映着火光,/人人的心象火把一样,忧愁被锣鼓赶跑了!/阴影被火光吓退了!锣鼓更响了!/火把更亮了!/天地合抱了!笑呀!叫呀!/奔呀!跳呀!/舞蹈呀!/拥抱呀!没有人能抑住自己的感情!/人人的心都像火把一样燃烧/地壳在群众的脚步下震动了!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

——艾青《人民的狂欢节》


(1)依据材料一,归纳指出日本为什么要占领卢沟桥?日军占领卢沟桥的军事行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抗战有哪些有利条件?毛泽东的分析对当时抗战会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判断艾青的作品创作于什么时间(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具有哪些重大历史意义?
2019-12-0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王安石变法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吕惠卿是改革派新锐,王安石的得力助手。有一次,司马光和吕惠卿在宋神宗面前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吕惠卿说,先王之法,有一年一变者,有五年一变者,有三十年一变者,如刑法、巡狩制度等;政治法律制度等随时都在变化,不变化的只是伦理道德而已。司马光说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话:“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将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此话把吕惠卿说得无地自容,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在背后诋毁司马光。当时两人的情绪都很激动,宋神宗不得不出面打圆场说:“这只是争论而已,何必伤了和气。”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1)教师用书(人教版)

材料二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摘自《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和吕惠卿辩论的焦点和各自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得到哪些启示?
2019-12-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政权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1958年杜勒斯在加利福利亚商会的讲话

材料二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机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权报告

材料三   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在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宴会上致祝酒词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杜勒斯认为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会产生什么影响?由此反映出美国当时采取了怎样的对华政策?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周恩来在如何改善中美关系上所提出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美双方为“新的开始”做了哪些努力?
2019-12-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一条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方法产生之。……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四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们对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起了什么作用?
(3)综上,谈谈你对当今我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得到的认识
2019-12-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远。……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1)据材料一,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2)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
7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的政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不是中国付出2000多万人的代价,在亚洲战场拖住了日本军队,日本军队便会从中国进攻苏联的后方,或者进一步进攻太平洋地区。在没有亚洲盟国的顽强抵抗的情况下,西方盟军的损伤将更为惨重。
──摘自英国《卫报》
材料二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不顾国际舆论谴责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疯狂扩充军备、制造“中国威胁论”……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自《京华时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2)据材料一、二,指出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的背景及停战理由。
(3)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天皇在停战诏书中是如何推卸战争罪责的?你赞成他的观点吗?请任举1例史实证明你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政府作出材料三中提到的“两个决定”的深远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