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64 道试题
1 . 1928年4月,毛泽东总结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执行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规定(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B.巩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D.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
2024-02-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说明,春秋时期(     
A.列国纷争,群雄并起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社会动乱,经济凋敝D.人心思定,天下归一
2024-02-0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梁启超曾撰文:“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其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扩大了人民民主权利B.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C.结束了军阀混战局面D.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2024-02-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强调“正音”“雅乐”。他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据此可知,孔子强调乐教旨在(     
A.规范社会秩序B.主张有教无类
C.丰富娱乐生活D.弘扬正统文化
2024-02-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为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部分制度,其内容反映出(     
《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
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太平天国礼制》“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A.大同理想的实现B.社会秩序的稳定
C.社会性质的变化D.农民阶级的局限
2024-02-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孟子·梁惠王》中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吕氏春秋》记载:“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一则治,两则乱”。这些思想(     
A.表明当时已经出现统一的观念B.体现了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得益于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影响D.推动了西周以来宗法分封制的崩溃
2024-02-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据《汉书》记载:“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边城数十。”材料说明(     
A.君主专制的加强B.封建统治的巩固
C.中央集权的削弱D.民族交融的增强
2024-02-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明朝中期倭寇进犯不断,以戚继光、湖南土司彭翼南、广西壮族瓦氏夫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将领率兵抗倭,为抗倭斗争立下汗马功劳。这体现了(     
A.民族凝聚力的加强B.民族间隔阂已经消失
C.中央直接统辖边疆D.改土归流的成效显著
2024-02-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据《晋书》记载,前赵(匈奴建立)皇帝刘曜在宫中设太学和小学,教授儒家经典;前秦(氐族建立)“优礼耆老,修尚儒学”。这说明,南北朝时期(     
A.少数民族政权已完成封建化B.三教融合成为社会的主流
C.治国方略顺应民族交融趋势D.思想出现百花齐放的现象
2024-02-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川黔线铁路就着手建设,经历了清政府、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三个历史时期,38年悬而未成。新中国成立后,经相关部门统筹,川黔铁路于1956年4月开工,1965年10月交付运营。由此可知,川黔铁路的修通(     
A.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B.改变了西部落后的面貌
C.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D.贯彻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2024-02-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