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0次组卷 | 89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为了钳制思想,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天下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所掌管的《诗》《书》等诸子百家语,在30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由此可知“焚书坑儒”(     
A.巩固了秦初的统治B.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C.推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是秦始皇反对迷信的体现
2022-10-22更新 | 194次组卷 | 15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A.契丹族B.女真族C.汉族D.匈奴族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杜甫(712-770 年),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1)指出材料中的二首诗分别与唐朝的哪些历史事件相关,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杜甫的诗对研究这些历史事件有什么价值?若要对这些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研究,还可寻找那些途径或方法?
2021-11-0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11-04更新 | 94次组卷 | 23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大事记(部分)

建元五年(前136年)设立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博士
元朔二年(前127年)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本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
元狩四年(前119年)在各盐铁产区设立盐官、铁官,组织盐铁生产、销售
元狩五年(前118年)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五铢钱统一由朝廷铸造
元封五年(前106年)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

材料二   清朝形势图



(1)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三则史事,说明它们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清政府经略边疆的举措简述这些举措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泉下诗”,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由此可以看出他俩难以忘怀的是
A.祖国山河的统一B.中华文化的弘扬
C.旖旎宜人的风光D.个人的离愁别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qiān,罪过之意)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这主要表明作者
A.反对施行仁政B.主张礼法并用C.强调人性本善D.重视继承传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