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2 道试题
1 . 单元导语高度概括时代特征,在历史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以下文字由小肖同学摘录自《中外历史纲要》某一单元导语,据此判断该单元是(     
“北方少数民族活跃”“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A.《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C.《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D.《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这是中共中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的一次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的会议,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A.皇帝幼龄即位B.宦官外戚专权C.黄巾军大起义D.地方军阀割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历史学习小组将“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玄奘西行”、“开元盛世”作为一个课外活动课的内容,最符合这一活动内容的主题是 (     
A.隋唐的制度创新B.隋唐开明民族政策
C.隋唐的繁荣开放D.中华文化传播域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西至临逃,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寨,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A.秦统一的背景B.秦统一的过程C.秦统一的方式D.秦统一的意义
2023-10-08更新 | 346次组卷 | 20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辛亥革命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约60万人,到1919年5月,已达200万人,他们大多数集中在上海、武汉、广州等工业城市和纺织、面粉铁路矿山等企业中。中国产业工人急剧增加主要是由于(     
A.预备立宪运动的推动B.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D.四川保路运动的促进
8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场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这场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国民革命运动
9 . 陈寅恪认为,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说明一个时代之关系,纠正一件事之发生及经过,可以补充和纠正历史记载之不足。元白(元稹、白居易)诗证即是利用中国诗之特点来研究历史的方法。其旨在强调中国诗(     
A.还原当时真实历史B.蕴含历史时空要素
C.具备一定史学价值D.反映特定物情风貌
10 . 古代中国国家治理,对于今天探索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材料三   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清朝对边疆民族的治理使得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列举汉代、唐代、宋代为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管理“腹里”和吐蕃地区的机构名称,并简述后者的职能、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的新问题,并列出清代前期巩固疆域的主要措施2条。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