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考古发现,南诏纪年文物如碑刻、经卷、塔砖、石窟题记、铁柱等,多使用南诏自建年号,但与唐朝官方交往时却刻意使用唐朝年号以掩饰自建年号,导致其在中原史籍中出现结构性失载。据此可知(     
A.藩属体系有政治约束作用B.中央与民族政权长期对峙
C.少数民族依附于中央政权D.中原文化领先于边疆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曾有观点认为中国实际上只有商周以后4000年文明史的考古证明。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商以前的历史,由于缺乏确切的考古资料,始终是个传说。下列考古成就能够佐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有(     
①红山文化时期等级分化鲜明的墓葬出土
②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大量稻谷和谷壳遗迹
③出土了带有“中国”一词的西周青铜器
④良渚文化遗址出土大量用于祭祀的玉琮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4-05-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秦简《日书》成书于商鞅变法后,是流行于当时社会下层的一种用于推择时日、判断吉凶的生生活手册。根据考古研究,《日书》中记载有极多的经商吉日。这说明
A.商鞅变法是秦朝统一的重要条件
B.当时封建迷信盛行干扰经济发展
C.国家政策不能完全左右经济结构
D.文物必须结合文献才能判断真伪
2021-11-16更新 | 307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考古发现,大约从距今8000年前开始,出现了大量定居村落,建立起储备型经济,许多遗址墓葬出土器物中出现宗教性物品。例如在河南贾湖遗址中,随葬物品中出土了骨笛和龟甲。在仰韶文化遗址墓主骨架的两侧,出土了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这可用于印证(     
A.神权与政权统治已紧密结合B.农业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C.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D.黄河流域民族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7日内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二)历史试题
2022·湖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是2021年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早期墓葬的镂空有銎(qióng)铜戈,考古人员评价“这件戈的纹饰非常精美,后面方形的部分是镂空的,前部则是一个三角圆戈,这种器形,应该不是本地生产的,可能是来自当时中国南方、西南方,是非常珍贵的‘舶来品’”。这说明(     
A.西周冶铜技术已经相当普及B.地域文化要素助推中华文化整合
C.分封宗法制促进了文化交流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官府鼓励
2022-12-22更新 | 89次组卷 | 12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辽宁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三星堆遗址考古相继发现两个“祭祀坑”,出土大量青铜器、金器、玉石器、象牙等;发掘并确认了东、西、南三面城墙;发现了国内同时期最大的金面具、象牙微雕、丝织品残留物、碳化稻等遗物,其中青铜人头像不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这表明,三星堆文化

①彰显了古蜀文明的丰富性与独特性②体现了早期城市文明的一些特征
③实证了我国农业与手工业的起源地④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2-23高二上·重庆·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故宫博物院组织了一场名为“何以中国”的文物展览,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晋归义羌侯”官印入选其中(见下图)。印为金质,驼钮。印文小篆字体方正,布局严谨。这一文物入选此次主题展,主要原因是(       

A.展现了制印技术的精美B.体现出篆书艺术的魅力
C.象征着西晋国力的强盛D.是民族交融的历史见证
2024-03-06更新 | 108次组卷 | 7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辽宁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像砖、画像石是贵族官僚营建墓室的装饰品,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画像砖的繁荣期。画像砖、画像石分布的地区很广。从现已发掘的情况看,以黄河下游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云南,东到山东,西到四川雅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土汉画像砖、画像石有数万之巨。画像砖、画像石画面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尊贤敬老、讲学传经等;墓主庄园、手工作坊的劳动景况;墓主日常生活方面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场景,表现商业集市活动的情况。其它还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祥瑞事物等。

汉代广泛使用铁制工具.创造并推广了“耦犁”,使粮食亩产成倍增长。可是在史籍上关于“耦犁”的记载只有“二牛三人”四字。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再现了这种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法,使今人对“耦犁”一目了然。

——摘编自《论汉代画像砖(石)文献的史料价值》等

材料二   汉代农耕画像石的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的特点,每个地区的农耕图像又具有模式化的生产特点,这种模式化主要体现在画像石农耕题材“母本”的相同,农耕图所依附的建筑构件载体相同。相比于鲁、苏两地,陕北出土的汉画像农耕图模式化特征最为明显。……汉画像农耕图无意于展现汉代农耕、纺织技术,更谈不上传播汉代农耕、纺织等生产技术,而是画像石生产者(主要代替孝子)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化的农耕、纺织图像,来满足逝者在彼世的衣食需求,从而达到所谓的孝道,并祈求子孙后代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摘编自解树明《汉代农耕画像石模式化生产与意义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作为史料的价值。
2024-05-19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有玉琮、玉璧等多种玉器,其种类与数量在不同规格的墓葬中区别较大,如规模最大的反山墓区出土物中玉器占90%以上,种类精良,而卞家山墓区出土玉器相对较少且种类单一(如下图)。这说明良渚文化时期(     

A.神权政治影响力凸显B.国家权力趋于集中
C.区域间联系趋于频繁D.阶级分化较为明显
2024-03-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河姆渡遗址是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代表,稻穗纹陶盆(见如图)即出土于此。盆上一株穗居中,直立向上,左右两束沉甸甸的谷粒向两边下垂。据此可知,当时(     
   
①属于旧石器时代   ②人们掌握了原始制陶技术
③原始农业已出现   ④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3-08-3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