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禁止缠足,1929年国民政府又发布放足布告,派有专员督查落实,但直到1950年代以后,缠足的风俗才消失。这说明了
A.社会习俗现代转型的艰难B.民国政府缺乏现代治理能力
C.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缓慢D.政权性质决定民众价值取向
2020-07-1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2 . 据说,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仅东市就有二百二十行。这反映了汉唐时期
A.商业活动的范围受到严格限制B.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层层盘剥
C.汉代比唐代商业经营范围更广D.唐代比汉代商业发展更加发达
2020-07-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3 .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中国版“光荣革命”的法律成果是
A.成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政府B.谈判协商与法制程序相互结合
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以和平方式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2020-07-1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这是分水岭”是指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定鼎中原、建立清王朝之后,为了应对新的形势,最高统治者一方面吸取借鉴明朝统治的模式,进一步完善官僚体系;另一方面也承继了关外时期的一些做法,以确保满洲统治的主体地位。”“承继了关外时期的一些做法”是指
A.设内阁,置六部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在三司之,上设督抚D.扩大南书房的权力
2020-07-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徽商的资本组合形式是多样化的、灵活的,主要类型有自由资本和借贷资本相结合、独资和合资相结合、委托和非委托经营相结合等。他们奔走于世界各地,主要从事远距离的商品贩运贸易。徽商本质上是儒商,其经营策略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以德治商”。徽商有很好的品牌意识,注重这种无形资产的建立,涌现出一批“老字号”。他们认为商家与顾客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如果一时贪图小利或敲诈顾客,虽然能给自己带来暂时的利益,但却毁坏了双方长期合作的基石。徽商重视教育,自古至今已成为习俗,纳入其生命的一部分,成为根深蒂固的观念。徽州人文化底蕴深厚,“富而教不可缓”是徽商笃信的信条,正是如此才“代不乏人”,使徽商几百年不衰,造就了一代徽商帝国。

——摘编自黄兴模等《徽商兴衰启示录》

材料二 太平天国时,徽州是太平军的活动中心,当然也就成为清军镇压太平军的主战场。频仍战事,兵连祸结。徽商深受其扰,先是地方地主武装团练的输捐搜刮,后是曾国藩亲自督师祁门,明火执仗,纵兵大掠,徽州府被洗劫一空。清军在徽州烧、杀、掳、掠,使富丽的徽州尸横遍野,庐舍为墟。徽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备受摧残,大伤元气。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对中国的经济渗透,使徽商遇到了强劲的敌手。徽商在省外各地经营的钱庄,敌不过外国商人的银行。洋商的活跃,洋货的倾销,使徽商不堪一击,当年的风光已成明日黄花,最后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淡出商业舞台。

——摘编自张家康《徽商是怎样由兴盛走向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商的成功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徽商衰落的原因。谈谈你对徽商兴衰的认识。
2020-07-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全面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原则和步骤,为全面改革制定了蓝图。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基本路线,并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在上述文件的指导下,我国这期间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阶段。

——摘编自汪海波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三   199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这就标志着国家正式取消全国范围的粮食统销。……随着全国范围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依次逐步取消,与此相随而生的粮票制度也走向解体并消亡。

——张艳国、彭白云:《论新中国粮票制度的兴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国家推行的粮食政策及其反映的经济体制,并分析这一经济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这期间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阶段”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粮票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粮票兴废的认识。
2020-07-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8 . 1979年全国县以上工业自销机构只有2832个,人员不到2万人,到1982年,全国县以上工业自销机构发展到22052个,人员达18万多人,自销商品零售额1982年已近217亿元。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国家的工作中心已转移到工业
2020-07-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9 . “利权”一词自唐宋以来屡见于史籍,意指经济权利和利益。到了20世纪初,舆论在谈到“利权”时,不仅仅是强调经济利益,而是或将主权与利权同时并提而将主权置诸重要地位,或者将利权大体等同于国家主权。这一变化反映了
A.舆论决定了“利权”的词义内涵B.近代的经济民族主义有所发展
C.维护经济利益开始成为外交重点D.民族资本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
10 . “传统的内陆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保守有余,以天朝大国乃世界中心自居,把外国一律视为蛮夷,既居高临下,又处处防范。”据此可知,清朝前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传统重农抑商的影响B.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
C.防御外来侵略的需要D.自然经济的封闭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