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
2019-01-30更新 | 2345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3-2014学年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2019-01-30更新 | 2127次组卷 | 5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上期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4章单元练习国庆作业(二)
3 .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2020-01-01更新 | 1229次组卷 | 8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上期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 、二单元测试题
4 .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
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2019-01-30更新 | 2045次组卷 | 4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上期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4章单元练习国庆作业(二)
5 .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未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宋明理学统治地位逐渐丧失D.自由平等思想得到普遍认可
2020-11-01更新 | 317次组卷 | 143卷引用:2013-2014年河南郑州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考古学家在新疆和田出土的唐代于阗文书中发现了三件《兰亭序》抄本。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大篆是唐代官方文书的标准字体B.于阗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C.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进一步传播D.临摹颜真卿的草书在唐代成为时尚
7 . 《孙子兵法》强调,对于战争“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又说“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这说明
A.先秦兵家反对不义战争
B.先秦军事理论趋于成熟
C.春秋时期兼并战争频繁
D.先秦兵家具有慎战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11-11更新 | 242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郑州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岳麓2016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
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
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
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
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
2017-10-10更新 | 399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2017-11-14更新 | 282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